麻生晴一郎/過年氣氛式微 日本人仍難忘的正月情懷

▲▼日本,淺草觀音寺,淺草寺,日本新年,過年。(圖/視覺中國)

▲雖然許多人感嘆過年氣氛逐漸式微,但每年過年仍是日本重要節慶,圖為東京淺草觀音寺的年節裝飾街景。(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在日本,聖誕節過後,到處瀰漫著「年末年始」的氣氛。日本沒有舊曆春節,只在元旦的1月1日慶賀新年。12月末,雖然不及中國大陸的春運那麼厲害,但日本的新幹線和航班也都是客滿狀態,主要是因為很多日本人有回老家過年的習慣,在12月31日除夕的晚上跟親戚們一起吃團圓飯。在那天,無論是東京、大阪以及其它各地的親戚們都會聚在一起。

我的老家在九州大分縣,至今與二、三十年前各地日本人度過除夕夜的方式沒有太大差別。一般來講在元旦時吃的日式年節菜會較樸素,而在除夕夜我們往往會吃壽司、壽喜燒等更豪華的料理。昭和時代,日本人大都看著《元祖整人照相機》、《日本唱片大獎》、《紅白歌合戰》、《歲末新年》等電視節目,跟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雖然我現在的家裡沒有電視,一直以來也沒有看電視的習慣,但在小學、初中的時候,每年除夕夜我還是會看這些節目。新年進入倒數計時的時候(即《歲末新年》開始播送的時候),我們還會吃「過年蕎麥麵」。接下來,我們會出門參拜或者看著電視打麻將到凌晨。那個時代只有在年末年始的日子裡有通宵的電視節目,各個電視臺會播出廣受歡迎的節目。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51年開播的NHK紅白歌合戰是許多日本人每年過年一定會闔家觀看的大型歌舞秀節目。(圖/翻攝自網路)

雖然對大多數日本人來說,現在過年仍有重要的意義,但已經沒有像昭和時代那樣熱鬧了。目前70歲以下的日本人受二戰後「小家庭化(只有父母和孩子的家庭)」的影響,相較於出生於明治和大正時代的日本人(我祖父母的一代),他們不太重視親戚間的交往,所以現在並不是每個日本人都會回老家過年。

再者,與昭和時代相比,年末年始季節已經顯得沒有特殊性了。比方說,目前很多連鎖店在年末年始季節一樣正常營業,在街上很難感受到迎接新年的氣氛;或是在昭和時代,只有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的九州生魚片和「辛子明太子」這些特產,現在幾乎天天都能在超市買到。可以說社會的發展剝奪了我們迎接新年的樂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某些方面來說,日本社會正面臨著逐漸衰退的狀態,這也破壞了迎接新年的心情。例如,現在我們返鄉時候的交通工具只有飛機、新幹線、長途客運、自用車等選項,但在昭和時代,除了上述交通工具,還可以選擇特快臥鋪車、直快臥鋪車、長途慢車等種類豐富的列車,而且那時候全國的長途列車基本上是24小時不休息,民眾還可以選擇夜裡兩三點到目的地的列車。當時日本的「國鐵」(因1987年民營化,改稱為JR)設定了非常多的路線和列車。後來JR為了改善營收狀況而取消了這些不計盈虧的路線和列車,另一方面新幹線的開通讓很多不停靠新幹線的火車站更加沒落,進而使得我們返鄉時的選項越來越少了。這些變化,常常讓我們感到無奈,可以說這些變化也剝奪了我們與日本鐵路文化相關的樂趣。

我有好多年沒回老家過年了,周圍不少朋友也都一樣。當然有可能我們的子女這一代更不想回老家過年,可以說我們生活習慣上的改變讓迎接新年的樂趣愈來愈少。

不過,雖然街道上迎接新年的氛圍逐漸淡薄了,愈來愈多的日本人不回老家過年,但我覺得日本人在年末年始時候所抱持的「正月情懷」基本上沒有改變。雖然每年過年的時候我仍然一如往常地工作,但在每年元旦的前後幾天都會感受到獨特的氣氛,這會使我感慨到來的新生活,意識到又長了一歲,同時想念老家的父母。無論回不回老家過年,每個日本人心裡都有著這樣獨特的情懷吧!

好文推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麻生晴一郎/振興地方不能複製貼上 有獨特性才重要

麻生晴一郎/日本的言論自由是否走向「中國化」?

麻生晴一郎/學校是日本的異空間

►►►►►掌握最新觀點,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麻生晴一郎,畢業於東京大學國文系。1987年在哈爾濱打工,開始關注中國議題,著有《找中國「草根」》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