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師/你知道你已被蘋果、臉書的陰謀操控了嗎?

▲▼科技,操控,互聯網,網路,。(圖/視覺中國CFP)

▲當科技鋪天蓋地而來,你就得小心被這些科技巨獸惡意操控。(圖/視覺中國CFP)

這幾天,矽谷大廠蘋果證實了外界傳聞已久的陰謀論。為了逼消費者多掏腰包,蘋果會系統性的調降iPhone電池效能,讓民眾誤以為手機老化,迫使自己升級至最新機型。最邪惡的是iPhone手機的「老化分水嶺」,剛好都在新機型上市的當下。

這個醜聞實非新聞,早在2013年,巴西的消費者團體就已向當地法院控告。他們指控蘋果的新版iOS會刻意調降手機性能,使民眾陷入必須替換手機的迷思。一切都是因為蘋果公司的口袋深,握有龐大的網軍、律師團與滅火大隊,因此,外界難以形成強而有力的反擊,使其依然逍遙法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這家科技巨擘的創新產品更逐漸形成生態圈壟斷,於是消費者只能姑息這畸形現象的存在。事實上,業界已為這現象發明專屬名詞,稱之為「計畫性淘汰」(Planned Obsolescence)。這現象最初是由電燈泡、電鍋與印表機商所濫用。這些業者為了解決商品「過於耐用」,導致消費者遲遲不願意掏腰包購買新產品,所以想到這奸詐的「陰謀」。

換言之,當新技術鋪天蓋地充斥市面,消費者所獲得的產品「使用福祉」,不見得都是呈正向成長。雖在新穎、時尚、多功能與實用等價值之外,「耐用」理應也是構成「產品福祉」的一大因素。然因數位技術的成熟,狡猾的資方了悟到可透過設計更黑心的演算模式,讓消費者如上癮的毒蟲般購買更多的「貨」。

事實上當科技毒蟲丟棄手上的iPhone時,這些產品的使用期限根本尚未耗盡,一切都是科技大咖們在設計「新機」時耍盡「心機」,動用演算模式讓電池壽命提早夭折。雖然市面上,仍未有人踢爆其他手機大廠的「計畫性淘汰」,但使用過幾大台廠手機的本人,便曾遭遇過一模一樣的經驗。這間接證明「計畫性淘汰」是個跨國際與跨品牌的「密謀」。也因為高科技業者享有「商業機密」這把尚方寶劍,乃至於外界始終無法窺入這個大黑箱。

科技的大陰謀,當然不僅止於手機而已,還包括了金融科技(FinTech)與社群網站的應用。前者因當權者為了解決全球債務過多、消費不振,以及貨幣流通速崩跌等問題,發明出這套可制定負利率,卻不會有儲蓄戶將現金領光的解方。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當有人質疑臉書的演算模式,他們總以商業機密為由反制,並以極黑箱模式繼續操控人們的生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所謂的FinTech,一言以蔽之,就是徹底消除實體貨幣的大淫念。迄今,媒體均以「增加消費者體驗」做為說詞。但試問,這個金融大數據的概念一旦普及之後,會是由誰掌握全民的金融與消費資訊?誰又掌握了貨幣的供給權?倘若有人的思想「不正確」,掌控數位貨幣的老大哥們,就能輕易關掉任何人的「電子帳戶」。

至於社群媒體,則有愈來愈多案例佐證,臉書、Google與推特等網站,能經由不透明的演算模式,將「不受歡迎」的用戶給貶入「言論禁閉室」中。外傳臉書還能透過精密的操控手法,將特定意見領袖的訂閱戶綁入「數位隔離室」內。從外看入,這些意見領袖的社群帳戶一切運作正常,但會被「系統性」的降低讚數、分享數與觸及率,最終達到「思想箝制效應」。當外人質疑臉書等的演算模式時,這些科技巨擘只要一句「商業機密」,就可輕易四兩撥千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問題是如今臉書的功能早已超越娛樂功能,且跨足媒體、新聞、選舉、金融、廣告、消費乃至國防等領域。事實上臉書、Google、雅虎與微軟等世界一級軟體大廠,最初都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創投基金In-Q-Tel所成立。如今使用者輕鬆的就把這些軟體以「娛樂工具」看待,似乎過於天真。只是臉書等軟體尚未如蘋果般,遭強大的消費團體踢爆正在搞一個「計畫性禁閉」陰謀,也因此仍以極端黑箱的演算模式操控人們的日常生活。

假以時日,民眾或許會發現去年美國的「通俄門」(俄羅斯透過臉書操控美國選舉),與今年台灣的「臉書漂綠」事件,不但是社群產業的家常便飯,其所影響的範圍將比這些更大。屆時,民眾才會認為社群網站應該也要像新聞媒體受NCC監管般的對待。而「商業機密」這藉口,正是一切萬惡的根源。

好文推薦

王大師/窮者恆窮富者恆富 政策陰謀下的悲慘台灣

王大師/刷臉刷虹膜,你不擔心「數位屠殺」嗎?

王大師/賴院長,請還給每位勞工消失的133萬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 王大師,專欄作家。本文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