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碩敏
欣見勞動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草案已進入最後緊鑼密鼓階段,其中禁止職場上的年齡歧視具有重要宣示性意義,搭配「協助在職者穩定就業」、「失業者再度就業」、「退休者再就業」、「開發就業機會」等積極配套措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突顯蔡英文總統實踐競選承諾的決心,亦是台灣少子化、邁入高齡化社會後,舒緩勞動力即將嚴重不足的一帖正確處方。但如何從政策下手、帶動企業買單?才是「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日後面臨的考驗。
台灣少子化現象造成諸多社會問題,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出生人口數為19萬3844人,創7年來最低紀錄;截至今年3月底止,65歲以上人口比例占14.05%,代表每7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老人,台灣已然邁入高齡社會!
尤其我國15歲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105年較104年減少7 .6萬人,106年又較前一年減少8.1萬人,這個下降曲線讓人觸目驚心。
加上國人退休年齡明顯比日、韓、美國等都更早,實際勞動人口數的日益趨減,將影響整體社會經濟與國家競爭力,政府除了要積極獎勵年輕人「增產報國」提高生育率,活化中高齡工作者的現有勞動參與力,正是今天不做明天便來不及的重要勞動政策!
然而台灣45歲至65歲的所謂中高年齡層的就業率(僅約五成)為何偏低?65歲以上的高齡者在職者更只剩下8%?除了個人因素自願離職或退休外,生活品質與醫療進步延長平均壽命,體能狀況也較佳,同時也須要收入以因應未來更長的退休生活,中高齡人口更不應被迫離開職場,浪費累積的專業長才與經驗能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如何帶動社會共識與職場風氣,打破企業主的年齡魔咒與迷思,讓「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上路後發揮功能,真正提供有需要、有意願的中高齡與高齡長者一個友善且吸引人的就業環境,也才能有效解決我國勞動力不足的困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李碩敏,北部私立大學講師,研究領域:中高齡就業市場、顧客關係、國際行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