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會聚焦】趙春山/以「和平協議」規範兩岸「和平競賽」

▲▼大陸涉台學者、海研會副會長周志懷。(圖/記者曾俊豪攝)

▲周志懷(圖)在這次三台會上提出「和平協議時間表」概念備受關注。資料照片。(圖/記者曾俊豪攝)

【「三台會」日前登場,《雲論》本周推深入專題,邀請多位專家,帶您綜觀兩岸情勢。】

參與這次青島「三台會」的各地學者,雖都認為當前兩岸的形勢「十分嚴峻」;但弔詭的是,與最近舉辦的幾次兩岸關係研討會比較,這次與會學者雖還不時提出「武統」之類的強硬字眼,但在長達一天半的會期中,已嗅不出任何的煙硝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久前「連習四會」所產生的「外溢效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志懷提和平協議受矚

這次研討會最值得注意的是,社科院台研所前所長周志懷提出的「和平協議時間表」概念。周志懷坦承,自從他在去年太原「三台會」上提出「統一時間表」的說詞後,有人把他從「鴿派」歸類為「鷹派」。而周在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美國演講後的第一時間,作出的強烈回應,似乎印證了說他「由鴿轉鷹」的態度改變,這點讓民進黨執政當局覺得相當不悅。【編按:鷹派指外交手段強勢、軍事積極擴張者,反之為鴿派。】

在周志懷會中提出和平協議的看法後,有台灣媒體形容他又變成了「務實派」。周志懷究竟屬於那一個「門派」,處在如同江湖險惡的兩岸形勢當中,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關心的只是他重提這個概念的時機和動機。

無獨有偶,和平協議是2005年4月29日,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從事「和平之旅」時,與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達成5項「共同願景」的其中一項,並於同年8月被國民黨納入政策綱領,成為馬英九隨後競選總統時的重大政治主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總統認為他執政期間與對岸達成的所有協議,包括ECFA在內,都是和平協議的一部分,故任內沒有再簽和平協議的必要。這樣的說法當然不為對岸所接受。

「不排除更大台海危機」

從時機上看,我們不排除周志懷提和平協議和「連習四會」有關。與2005年4月「連胡會」所處的環境比較,這次「連習會」面臨的兩岸形勢,用周志懷的話說,「現在的和平是高度不穩定、敵對狀態下的和平。」他認為目前蔡英文執政期間,不能排除有更大台海危機的可能。因此,就動機上看,周是要表明大陸方面盡可能在爭取和平前景;因為,強調「武統」就不需要和平協議了。

以當前的民共關係看,周也坦言兩岸簽和平協議,不會寄希望於民進黨當局,故只能「認真研究討論這個議題」。僅管如此,我們必須強調,和平協議如果是為了「實現制度性的保障台海和平」,則兩岸的執政當局,應是扮演「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角色,而不是國共或民共的任何兩方。換言之,「研究討論」和平協議問題,不能隨台灣的政黨輪替而轉移。在時不我予的情况下,對岸必須面對民進黨執政的政治現實。就像周志懷所說,和平協議應是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非從一黨一己之私來考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習會表明兩岸非兩國

我認為,落實任何形式的和平協議,都免不了兩岸的和平談判。就像「馬習會」那樣,兩岸和平協議的談判,如在平等尊嚴的原則下進行,經過適當的安排後,則凸顯兩岸的特殊關係、非國與國關係。

對於周志懷提出和平協議的概念,中共「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不僅表示支持,並且還給與肯定。孫亞夫以「較量」取代「僵局」來形容兩岸當前的形勢,和周提和平協議有異曲同工之處。外界似乎忽略了孫亞夫的這個說法,但個人認為相當值得重視,並應仔細推敲其弦外之音。

顧名思議,「較量」具有動態的意涵,而「僵局」則是屬於靜態的描述。我們認為,兩岸只有處於和平的狀態才能簽署協議;而協議的功能也必須有助於維護和平。孫亞夫提「較量」是務實的說法。兩岸的和平共處,避免不了兩岸的和平競賽。而和平協議則是規範雙方的「較量」,使兩岸和平競賽不致像脫韁的野馬,出現難以管控的狀態。

「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無論對岸提出和平協議的動機為何,台灣朝野政黨都應藉機行事,努力開創兩岸和平的契機。我們期待兩岸的和平競賽,能為兩岸的經濟合作、文化融合、社會和諧和政治統合,創造積極前進的動力。

【三台會聚焦系列評論】

【三台會聚焦1】趙春山/三台會氣氛詭譎 慎防兩岸因誤判而擦槍走火

【三台會聚焦3】楊開煌/主動式促統取代互動式和統

【三台會聚焦4】陳一新/兩岸簽訂「和平協議」難在哪裡?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