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osy
槿汐姑姑是舒太妃的人,從她關切十七爺的許多方面來看,這樣的結果也屬必然。
當崔槿汐不停勸說的時候,依然要思考一個基本的問題:時代不同,女性地位由不得「讓自己高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清朝,民婦犯通姦罪,可由夫家親族決定其生死,而對於一個皇帝的小妾來說,就算到了皇宮之外,貌似沒有宮禁束縛著甄嬛,但這樣的事情倘若被人發現了,那就是死不完的親族,就連下人都要遭罪。
槿汐姑姑何以提出這樣大膽的建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要換成她考量果郡王的需求角度,入宮三年甄嬛受過的點點滴滴,就算本來矜持或礙於身分,現在有了機會留給王爺,崔槿汐怎麼不會開口幫著自己的小主子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到飛奔出去的甄嬛,崔槿汐的臉上露出笑容,還說了下面的台詞。
這是遂了甄嬛的心,如了王爺的意,「這一步遲早是要邁出去的」背後,不就是反證了槿汐姑姑長久以來為果郡王所設想的計劃麼?
當崔槿汐讓甄嬛跟王爺「他們二人便能高興得早一些」大功告成之後,十七爺歡歡喜喜牽著美人的小手去跟媽媽報喜了。
這一段情節很不尋常,看似相當簡單的造訪安棲觀(舒太妃修道場所)行程,狀似快樂的王爺一入門,請注意看舒太妃身邊服侍婢女積雲的神情。
當自己的小主子牽著一個本來是帶髮修行的「癈妃」前來,而一對「叔嫂」親暱地交握兩手,這樣亂倫的事情發生於一間道觀門口,是個修道之人能笑得出來麼?
除非,跑龍套的婢女積雲早就知道會有這麼個結局,而且預料這一陣子果郡王與甄嬛就會來報到,否則不會如此泰然自若,還能笑著到門口去迎接二人。
然,最不尋常的當屬舒太妃了。
假如是個普通的漢人女子,兒子帶著嫂子來拜見,當娘的人不會緊張麼?不會覺得莫名其妙麼?不會痛斥嫂嫂偷人這種不要臉的勾搭行徑麼?
請注意舒太妃的台詞。
請思考上面那句台詞「總算在一塊了」這樣的感嘆,換言之,舒太妃怎麼似乎早就知道十七爺這小子在苦戀?
上面的台詞,甄嬛的懷疑是合理的,樂過頭的果郡王(愛新覺羅‧允禮)是有些發傻了,一邊站著不敢多說話的婢女積雲可能出於下女的奴性不敢發言,那也只有舒太妃的表現最不合常理。
倘若我是舒太妃,好不容易讓養在別人家的寶貝兒子在驚濤駭浪中長大,沒在後宮到前朝的鬥爭中被害死就罷了,他四哥雍正帝那種多疑的性子,能由得這個傻兒子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去偷嫂子麼?
合理的情況應該是:舒太妃緊張兮兮,詢問兒子平常勾搭美女有沒有露出過端倪,日後打算怎麼辦,假使嫂嫂只是偷情而沒有懷孕,那還不如趕緊把這蠢蛋拉到一邊教訓去,藤條之後再給點蜜糖,哄十七爺說:「別撿人家不要的破鞋,你親媽過兩天給找個出身優良的黃花大閨女,定然會比這種下堂妻漂亮一百倍啊一百倍……」
我雖然設想得齷齪了些,但普通大戶人家的媳婦就會有這類說法,哪有可能一下子就連震驚、震怒、發狂、抗議和咆嘯……這類正常反應都沒使出來?
什麼是「緣分」?
若說「琴笛合奏」就表示兩人「心有靈犀」,別忘了在甄嬛那天跳驚鴻舞的時候,順利跟果郡王(愛新覺羅‧允禮)「合奏」一段的有沈眉莊啊,怎麼就沒有哪個人會覺得不妥?
搭配唱曲的安陵容這個人體樂器,縱然也跟王爺「合奏」得不順利,起碼沒出大差錯,卻獨獨在舒太妃眼中,只有十七爺跟甄嬛算是「心有靈犀」?
假使沒有人從旁告知,果郡王早就對甄嬛癡心已久,苦戀多年都無法遂意,那麼舒太妃又怎麼會為兒子達成心願而如此開心呢?
舒太妃這樣漏洞百出的台詞,其實更透露出她在甄嬛身邊有眼線的真相。
試想:一般當母親的女人,發現自己的兒子偷了嫂子,還先上車後補票,發生性行為之後再稟告親媽,他娘會如此平心靜氣接受,還會說出「可見他對妳用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樣的贊同之言?
「朝夕露水之情」這句話,講白了,就是王爺坦承自己跟甄嬛發生了關係,而且希望兩人能夠成為真正的夫妻。
假如沒有誰早就在甄嬛身邊,日日夜夜觀察好幾年,摸清了這個女子的脾性和人品,然後報告給婆婆知道,在那樣一個保守地高舉《女則》、《女訓》的年代,還是個從後宮那樣規矩忒多的地方出來的「太妃」,有可能驟然接受甄嬛這個僅見過一面、婆媳相當陌生、受到帝王厭棄、帶髮修行、背景太糟(甄父丟官且甄嬛被廢)、家世敗落(甄家去了寧古塔)還生過別的男人女兒(朧月公主)的「癈妃」麼?
不可能,王爺嘴很緊,除非修行中的舒太妃在後宮弄了個細作,否則不可能接受甄嬛這樣的女子為媳婦。
崔槿汐就是這個舒太妃埋藏在太后、皇后和甄嬛身邊的「三面諜」,還能讓這三人重用而不自知,這個眼線從頭到最後一集都沒露出半句為誰效命的口風,可見槿汐姑姑隱伏得有多深?
又可思索一下甄嬛的「剪紙小像」,這東西來自於小允子,但在場的佩兒也知道是小允子為甄嬛剪的小像,可是這個祕密卻能一直隱藏到電視劇結束,當事人各個都保持隱瞞的態度,沒有半個人洩漏。
倘若佩兒受皇后宰制,或漏出一絲口風,還輪得到浣碧找著機會藉小像嫁給王爺麼?恐怕這事情早就為皇后和太后一黨所知,十七爺也早就沒命了!
換言之,崔槿汐控制著佩兒,表面上佩兒幫助甄嬛在儲秀宮監視著其他對甄嬛有威脅的後宮女子,實際上,佩兒一直在槿汐姑姑的指揮下待命,無論是顯露自己被祺嬪(瓜爾佳‧文鳶)毆打的傷痕,或者是保持對於許多事情的緘默,皆可說是槿汐姑姑的能耐。
還有一個關鍵,那就是小允子展露武功的時刻,是在對付余鶯兒派宮女花穗和太監小印子去毒害甄嬛的時刻。
這個時候,甄嬛已經遇上了王爺,小像落在果郡王手中,不可能沒有去查詢真正在倚梅園出現的女子是誰,接著余鶯兒被皇帝查覺為假,然後甄嬛很快獲寵而成為了「莞貴人」,十七爺也終於製造了不期而遇。
回顧這段情節的時候,請想想為何崔槿汐要讓小允子會武功這種秘密公開出來,並且強烈表現出效忠於甄嬛的態度。
那麼,當一切讓槿汐姑姑出面幫甄嬛對抗年世蘭(華妃)、余鶯兒、安陵容和皇后時,不得不說她是有些躊躇的,但對照一下王爺陷入情網的時刻,這位老宮女可以說最初保護著甄嬛,那「五分外貌,五分性情」的理由並不足夠,然而若加上自己的小主子愈來愈深陷的愛情表徵,那麼種種境遇裡面崔槿汐的出手,說來也就符合邏輯了。
但我還是要有一個假設:如果甄嬛的小像沒有被十七爺撿到,或者兩人之間沒能產生這樣曲折離奇的追逐過程,在甄嬛身邊這個「三面諜」崔槿汐會不會一開始就對她下狠手,以便示好於太后和皇后,有那「五分」可能就是未定之數了。
電視劇可以有「如果」,然而觀察這段感情的時候不免有些惘然,因為甄嬛能不能得著槿汐姑姑的助力,假使少了王爺的深情厚意,舒太妃會不會繼續讓自己的人馬服膺太后,同樣也未可知。
為此,我是替女主角甄嬛感到有些慶幸的,十七爺的感情留給她痛苦,或許也在絕望中給了她走下去的希望。
上面舒太妃那句「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台詞同樣有破綻,假使不清楚這些年王爺追逐並守護甄嬛的艱辛過程,怎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至於果郡王(愛新覺羅‧允禮)出事之後,為何崔槿汐忙著勸甄嬛回宮,其實舒太妃的舉措也有脈絡可循。
槿汐姑姑主導甄嬛回宮,除了甄家和舒太妃這邊需要有人在後宮幫襯著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有人去探查王爺的死因。
當舒太妃絕食三日的時候,太妃的婢女積雲來到凌雲峰禪房,希望甄嬛前往勸解,實際上這也是舒太妃思量過的一著路數。
請思考一點:電視劇中的十七爺從小被養在太后(烏雅‧成璧)身邊,漢軍旗女子要在後宮生存,只能去依附滿軍旗的妃嬪,那麼王爺等於說是舒太妃放在太后身邊的人質,皇帝獨獨重用自己的十七弟去對付老十敦親王和年羹堯,同樣可以說是雙方的母親條件交換的過程,舒太妃在先帝死後出宮表明不理世事的態度,也是一種自保的表態行為。當這樣的聯盟瓦解之後,十七爺下落不明,舒太妃第一個懷疑的,不就是自己過去最大情敵與對手的太后之子麼?
《後宮甄嬛傳》裡面,皇上早就對才華能力遠勝自己的老十七既妒且恨,舒太妃懷疑也是合理的。
問題在於:當果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平安歸來,朝廷也知曉他安然無恙的時刻,能夠有個人在後宮繼續幫助自己的兒子,將錯就錯讓有了身孕的甄嬛回宮,搞不好能讓自己的孫兒當皇帝,這不是一個婆婆會考量的私心麼?
再者,假如能夠爭取自己的孫兒奪得龍椅,不就是不動聲色報復了那讓自己和王爺都過得痛苦的太后和皇帝?
另一種思考,在於電視劇中的天子只有三個兒子,不是出身差的老四弘曆能爭,就是腦子蠢的弘時上不了檯面,還有個多病又從未出場的老五弘晝,自己的孫兒若是當了皇帝,憑藉崔槿汐的忠誠度,甄嬛這女子又聰明,以及槿汐姑姑多年來在後宮的經營(譬如蘇培盛這條路子,加上佩兒這類小宮女,還有其他的人馬),怎麼翻不了天呢?
舒太妃指使崔槿汐要甄嬛回宮,大概不出這幾種猜想。
或許,純元皇后(烏拉那拉‧柔則)無法鬥得過親妹,所以費盡心機接近當年的雍王爺,還是不免死在謀殺慘事中,一屍兩命。
當我們觀察崔槿汐這些說法的同時,可以將她幫著甄嬛對付皇后(烏拉那拉‧宜修)視為對那「一面之緣」的「憐惜」報仇,但更可信的則是槿汐姑姑實際上對效命的舒太妃死忠到底。
為什麼崔槿汐常常要顧念甄嬛所懷的孩子?
那些台詞裡面的關懷不是假的,保護甄嬛的想法也不是假的,只因為她肚子裡有著舒太妃的孫兒,也有了幫王爺走出困境的希望,所以槿汐姑姑不時會鼓勵甄嬛去鬥去爭。
請思考下面崔槿汐所說的那個「賭」是什麼。
如果舒太妃安於在安棲觀度此殘生,兒子果郡王讓太后(烏雅‧成璧)和皇帝利用到死,不是幫忙處理兄弟鬩牆的問題,就是要憂慮天子的嫉恨是否會惹來殺身之禍,舒太妃難道不會想用甄嬛所懷的孫兒來「賭」一把麼?
倘若崔槿汐只是想扶持一個能鬥死皇后(烏拉那拉‧宜修)的對手,但她為何要替甄嬛做了那麼多,甚至願意去慎刑司服苦役,還跟著大太監蘇培盛搞「對食」弄臭了自己的名聲?
即使分析的結論認為這是一個老宮女自己對於主子登上高位的權勢欲望,說不通的。
為什麼崔槿汐要鼓勵甄嬛與果郡王在一起?為何後來佩兒能安然去欣貴人身邊當了甄嬛的眼線,還有那樣一個會武功的小允子一起守著雙生子真相?
當我們觀察「效忠」這個主題的時候,崔槿汐能夠付出自己的青春、肉體、命運、忠心,幫助甄嬛回宮、奪權、鬥死安陵容、拉攏端敬二妃和欣貴人等等,不全都是她努力而縝密的謀畫而成的麼?
太后(烏雅‧成璧)病重的時刻,皇后(烏拉那拉‧宜修)頭一個跳出來對付崔槿汐,而且這樣的算計持續十幾集,一直到了「滴血驗親」的時刻,還要藉著祺貴人(瓜爾佳‧文鳶)的口來殺死她。
為什麼皇后會如此憎恨崔槿汐?
請回憶甄嬛回宮之後,「柳葉合心」荷包僅僅是個藉口,皇后先發制人,將槿汐姑姑和蘇培盛先監禁起來,到了甄嬛封為「熹妃」後居住的「永壽宮」,坐定之後沒多久,馬上要求自己的宮女剪秋、繪春一起去「搜」崔槿汐的房間。
試想:假使崔槿汐那只「柳葉合心」荷包和上面的「纓絡」早就證明了太監和宮女搞出「對食」的醜聞,何必要特別再找了一大群自己宮裡的宦官大舉去詳細搜查呢?
所以這個不尋常的搜查舉動,說明了皇后背後不為人知的考量:她懷疑崔槿汐和宮外的人有來往,或者可以說,這次搜查應該來自於太后的授意,認為槿汐姑姑讓甄嬛回宮的原因,可能和凌雲峰附近安棲觀那個「太妃」有關連。
崔槿汐受到重用,可能當初幫忙皇后剷除了芳貴人,或者早年置身事外讓甄嬛嚇得避寵許久,還有在「故衣事件」整垮甄嬛的過程,都算對這婆媳二人出了點力。
但甄嬛回宮後,槿汐姑姑可能斷了過去的眼線,完全改變立場,反而去幫助甄嬛,這對於太后與皇后集團的利益而言,本以為可能要當成棄子的老宮女,竟然反咬一口,若能找到什麼勾串舒太妃的證據就能對付崔槿汐了。
可惜,槿汐姑姑對皇后的復仇,或者可以說是對於舒太妃的報恩,皇后始終沒能找著機會,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了。
最後再思考一點:在「滴血驗親」事件中,崔槿汐何以能夠跳出來,自願一個人接受慎刑司「七十二道酷刑」?
而且,她怎麼還要特別保住那個非常不喜歡、總愛挖長姊牆角的「伶俐」浣碧姑娘呢?
當我們觀察崔槿汐的時候,她已經將自己從舒太妃那邊接受的「死忠」命令刻印在心底,而且由於甄嬛素來疼愛那個不長進的同父異母妹妹,槿汐姑姑只能來個「愛屋及烏」,盡量保住浣碧,否則那個朝秦暮楚的笨妹妹指不定會招供出什麼吧?
保住了甄嬛,也就守住了防線,唯有這樣連死都不畏懼的態度,讓崔槿汐一直陪伴甄嬛到了最後,除了她,哪有誰能用生命維護自己對主子的承諾至如此的境地呢?
這樣的槿汐姑姑就算當了「三面諜」甚至是多重間諜,仍舊是非常讓人敬佩的。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未經允許請勿隨意轉載。本文作者部落格:https://betablog.udn.com/rosylovesyou/7066560。本文原標題:《後宮甄嬛傳》觀後感(四十四)崔槿汐是誰的人?(續下)「三面諜」槿汐姑姑真正效忠的「太妃」,因本報標題有字數限制,略加修正。
●作者Rosy,水瓶座,新北市。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 「YOYO點點名」年度最新專輯,讓小寶貝快樂過耶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