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差距,不好嗎?」

錢虎丸

日前,友人閱讀了我的「所謂形而下的文青」,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文青不文青,批判環境、聽音樂、創作......其實也不過只是想,好好過生活,而已。」

對啊,我們也是想要舒舒服服,有口飯吃,好好的過生活而已。簡單生活,不是說拿著錢去買票,跟著大家聽聽音樂,然後就代表著你過著「樂活簡單新生活」。

那日晚上,我們都有點微醺,已經忘了喝到哪個城郡的紅酒,澎湖冬日的寒風瑟瑟還有滿天星斗是我們的tapas,我們不是穿著大衣便是裹著厚重的粗織毛衣,來到澎湖半年,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位法國並且曾經旅美工作的友人講這麼多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知道,頭一年的日子真的很難熬。」他說。我瞭解,因為我也曾經是個嚮往都市的人。小時候的烏日老家雖說不算太鄉下,但是在讀一般默默無聞公立國小的我,進到了複雜的明星私校就讀國中時,那種眼花繚亂的家庭背景還有各種從不曾接觸過的花花世界,讓我對都市開始有了嚮往。往後便是無盡的慾望追求,高中時因為社團常常南征北討,每次台北的生活總是讓我流連忘返。到了大學,東區已經不能滿足我,不管再怎麼忙,每年至少一次地,往香港飛。喜歡從天星小輪上觀賞維多利亞港畔閃爍的都市叢林,渴望活在那個每個人都穿著得宜,白天名貴西裝筆挺的中環,晚上處處上演Run way show的蘭桂坊。那種都市的誘惑,強烈的聲光刺激,更何況這位法國友人曾經在大蘋果紐約的showbiz工作,這樣的環境,肯定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剛到的時候很興奮,海岸線很美,總覺得可以成為我的靈感來源。可你知道的,除了藍天綠地,也就是這樣,這裡晚上十點之後甚麼都沒有,一片黑暗。

「但不知道甚麼時候,每次回到台北,我開始感到不耐煩。塵囂喧擾,緊湊的步調,就像撥弄緊繃的琴弦,發出短而銳利的刺耳聲,漸漸的,我開始找回那種inner peace,開始回到那種見山是山的感覺,我創作的靈感不斷湧現,不知道這種感覺會持續到甚麼時候,但是,我現在在這裡過的很舒服。」

「那小孩的教育呢?你不怕會有城鄉差距的問題嗎?」

他笑了,有點無奈的笑:「你們台灣人啊,總是計較在不該計較的地方上!」我很是驚訝,接著問:「成績啊,你不擔心他上不了好的大學,光是臺中跟台北就有這麼大的差距,更何況我們在離島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要給的,是完整的教育,是人格養成,我要他們瞭解周遭的環境,學校分配的功課沒做完之前他得要好好坐在書桌前,但該交代的工作做完之後,要玩要看書,這是他的選擇。

「就像我們大人一樣,做完了自己的工作之後,該做什麼事自己決定,不是嗎?」語畢,他笑著舉起酒杯,說了聲son te。

是呀,比起我們的校外教學總是去些遊樂區,還不如他們的校外教學來的好:「瞭解自己的故鄉」小一點的孩子從自家附近社區走起,大一點的孩子到風櫃聽濤,參觀鯨魚洞,瞭解海蝕地形,瞭解自己的生活環境。

這才是我們真的應該交予國家未來棟樑的重要小事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一次小草地音樂節,辦在宜蘭大溪國小,我曾經一直以為那是全台灣最美的國小,司令台面對著大海,那時後我拿著酒坐在海堤上,聽著背後的音樂聲,心曠神怡。到了澎湖我才發現,這邊處處都是這樣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小孩,如果有幸碰到有著健康心態的父母親,他一定會擁有完全的,並且對他自己最好的人生。

三步一海灘,五步一古厝,這樣自然的環境還有在地人自然的熱情,這樣寬闊環境下自然生長的樹苗,肯定是比灰暗空污又擁擠的盆栽生長的茂密。

●作者錢虎丸,筆名,牙醫師,台中人在澎湖工作。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