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惠萱/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請問婆媳問題可以預防嗎?」在愛情工作坊上,有個男學員問了我這個問題,當下我彷彿看到聖光灑在那位男士身上,他還沒交到女朋友呢!我想他如果一直抱持著願意探索和改變自己的態度,未來愛上他的女孩真的可以輕鬆很多。
婆媳關係是一門學問,不同專業有不一樣的建議,而不同角色看待這件事的觀點也不同,這一篇我要分享的是「心理師給未婚男性的建議」,談如何透過調整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來預防未來的婆媳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嚴重婆媳問題四項觀察徵兆
圖一表示會產生婆媳問題的典型家庭關係,我在晤談室裡,聽到那些有嚴重婆媳問題的家庭,通常有幾個相同的背景因素,如果你的家庭裡具備愈多因素,那麼可以預見你要找到合適的交往對象難度愈高,即便走到結婚,伴侶也很難與你的原生家庭以愉快的距離共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 父母婚姻關係不睦:夫妻間的問題各式各樣,不管什麼原因,只要夫妻間長年缺乏愛與支持,都容易導致其中一方和孩子過分黏膩。
第二、 一方缺乏人際支持:當夫妻間彼此缺乏吸引力與支持,然後個人又有社交困難、人際圈狹窄、缺乏興趣等議題,人生沒目標,生活沒重心和成就感,很難把目光從子女的人生移開,甚至需要大幅度參與孩子的個人生活才能獲得存在感,結果分散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能量。
第三、 一方與家庭關係疏離:夫妻失和很常見的戲碼是,雙親其一,會和孩子結盟共同對抗另一方,造成一人和孩子過度黏膩,另一人被迫疏離,孩子也因為被牽涉進父母的角力裡,所以無法專心投入同儕生活,發展適合自己年齡的社交與親密關係。
第四、 孩子被當成「替代伴侶」:每天分擔父母的心事,習慣對父母毫無保留地交代自己的生活,如此一來,到底有什麼時間跟心力去找自己的伴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方案空出未來伴侶空間
小偉因為親密關係議題前來諮商,他是家裡唯一的兒子,姐姐和他已經年過30,卻沒有談過一段像樣的戀愛,這幾年他開始思考想了解自己在親密關係上的困難。小偉父母的婚姻關係一直不好,母親把心力放在兩個孩子身上,母親對姊姊要求高,但特別寵愛小偉,姊姊不堪母親的嚴厲而早早離家,家裡剩小偉和母親相依為命。
想當然爾,小偉很難發展親密關係,圖二說明當兒子有了伴侶,兩人關係親密,那麼習慣和兒子黏膩的母親,會如何看待兒子的伴侶呢?是不是會很接近被視為敵人發配邊疆的父親呢?在原本的家庭三角關係裡,父親佔的是一個被排擠在外,像是加害者或敵人的濫缺,如果不做改變的話,未來的三角關係裡,留給伴侶的位置也是一個大爛缺,這無關乎你選擇誰,不管對方的條件或個性如何,基本上任何人被擺到這樣的互動位置,都會被視為外來破壞者,這就是醞釀出婆媳對立的經典家庭互動。
此處,若性別相反也解釋得通,當下在愛情工作坊的討論中就有女學員表示,因為母親非常依賴自己,所以她談戀愛的路途異常坎坷,媽媽一方面貶低她的女性魅力,另一方面醜化男性,對可能的對象百般挑剔,用盡方式阻止她發展戀情,身為女兒到最後就像被洗腦一樣,多年來視戀愛為畏途。
那麼要如何讓未來的伴侶位置有更多空間與可能性呢?圖三顯示 3 個改變方案:
第一個從子女的角度來說不可行,因為在人際關係裡,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也就是母子關係或父子關係,但父母的夫妻關係是我們無法介入,也不該介入的關係,雙親都是成熟的成年人,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私人生活不要被父母干涉,那麼我們為什麼覺得自己有權利去干涉父母的人生呢?很多子女企圖改善父母的夫妻關係終不得所願,甚至賠上自己人生許多歲月。
第二個,還原疏離的親子關係。在我協助個案的晤談經驗裡,這通常不會是第一步驟,因為很多時候,當黏膩的親子關係變得有界線時,疏離的親子關係就自然還原了,反之當黏膩的關係無法調整,疏離的關係通常也會卡住難以動彈。
舉例來說,當你能夠和你的母親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再只同情她、不再過分追求她的認同,你就有可能,從新的角度看待所有的家庭互動,你可能會發現被母親設定為疏離的父親,有著你從來沒有注意過的一面,此時更加客觀不受污染的父子關係就會還原。
第三個,也是本篇我想傳遞的重點,那就是調整黏膩沒有界限的親子關係。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此處我推薦近期翻譯出版的一本新書,叫做《適度依賴》,是由臨床治療師與依附關係專家共同撰寫的關係療癒好書。
三方向改變過度依賴的雙親
如果你有一個過度依賴你的雙親,你該怎麼做呢? 作者在書裡建議 3 個改變方向,也是我常在晤談時介紹的方法:
第一,鼓勵自主行為:借用行為主義史金納的方法,要讓對方出現自己期待的行為改變,第一步就是停止獎賞你不期待的行為,也就是依賴行為,同時鼓勵自主行為。
舉例來說,如果小偉的媽媽每天都要跟他談心訴苦,小偉可以改變作息,讓談心這件事沒有時間和空間可以發生,堅持一段時間後,母親的談心需求就會轉向其他方向,可能改向別的家人或是朋友談心,小偉可適時肯定母親的改變,但他得小心不要讓媽媽想起沒有談心這件事。
第二,設下靈活限制:過分黏膩的關係最需要設定界線,這是每個健康關係的基本要素。沿用每天談心的例子,小偉可以透過言語加上行為,讓母親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聊天,樂於聆聽或分享哪些內容。
舉例來說,當小偉加班到 11 點回家很累,他應該關門表示自己無力談心,等到週末比較有空,小偉可以撥時間主動到客廳和母親聊天;當話題涉及隱私,小偉就要轉移話題或不回應,如果母親情緒過激,或對話裡出現許多對他人的負面情緒,小偉可以直接或找理由中斷對話,這些都是設定界限的行為。靈活的意思就是依據情勢做調整,但初衷與目標不變,持之以恆才會成功。
第三,發展新的反應模式:很多人將這項建議誤以為幫對方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有子女會建議母親怎麼和父親溝通,兩人才不會吵架之類,這類的作法很可能不會成功,如果成功了反而會加重對方對你的依賴行為。比較好的是延伸第一個作法,當你不回應對方的依賴行為,對方會因為自己的需求而發展新的行為,在發展新行為的過程,你可以協助改善技巧或鞏固新模式。
繼續上面的例子,當母親開始發展和兒子以外的人際關係,這對她而言是一個解決寂寞的新方法,如果母親遇到困難,小偉可以適時加以協助,例如媽媽找朋友聊天,但偶而聊天不愉快就受挫折,此時小偉可以同理並鼓勵媽媽給對方更多機會,或是拓寬交友圈。整體來說,你要鼓勵對方發展獨立的問題解決能力,而非直接幫對方解決問題。
上述 3 個改變方向,從生活的小處開始做起,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無比困難。
拉開距離 讓親子關係「適度依賴」
小偉必須清楚家庭和自己的議題,克服與母親拉開黏膩關係的罪惡感,度過幾次大衝突之後,母親逐漸有時間與機會思考自己下半輩子的生活,而小偉也有了可以談心的女友,他決定搬出去自己住,讓自己和女友有更充裕的 2 人生活。當心理足夠健康,關係界線建立起來之後,物理上的距離,可以幫助個人更快發展自己想要的生活。
「適度依賴」能讓所有人際關係變得健康,可以預防很多關係問題,不僅只是親子或婆媳關係。
看完文章,試著對自己現下幾個重要的人際關係做健康檢查,想想哪些關係太過緊密,哪些關係又太過疏離?從今天開始逐步練習,調整根深蒂固的本能反應,從每個小互動裡把關係調到恰當的距離,讓你的世界和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熱門點閱》
► 吳學展/「網路蹭咖」難防 因為大家在社群媒體中都像「暈船仔」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良醫健康網」,原標題「結婚前一定要看懂!心理師告訴你:會產生嚴重婆媳問題的家庭,通常有4種徵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