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冠宇/高齡族群第三劑施打要快 「抗體濃度」要求越來越高!

● 姜冠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

為何第三劑需要縮短間隔?

從 Delta 到 Omicron 這些變異株的出現,除了讓各疫苗的抗感染保護力逐漸消失之外,現在讓大家最好奇的是,抗重症的效力是否還在?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到底我們需要的抗體濃度是要到達多少才不會被突破性感染?

第二劑保護力不足

目前有預印本研究表示,二劑保護可能對 Omicron 不夠,嬌生、國藥、俄羅斯人造衛星五號疫苗幾乎沒有抗 Omicron 的能力。

針對 Omicron 的抗體測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劑接種國藥的 13 人中,只有 3 人表現出中和抗體;一劑接種嬌生的 12 人中,只有 1 人表現出中和抗體;二劑接種俄羅斯人造衛星五號的 11 人中,無人有抗體。

(疑,我有點意外俄羅斯這支居然掉這麼多,之前數字不是比 AZ 漂亮很多嗎?)

而還有既定抗體濃度的疫苗接種者,抗體對 Omicron 活性,下降的幅度也比 Beta 變異株大,如圖所示:

▲現行疫苗抗病毒能力。Omicron 大幅躲避第二劑的保護力,三劑需積極開打!(圖/翻攝自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臉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莫德納大致下降為原本的 1/33;BNT 大致下降為原本的 1/44 ;AZ 大致下降為原本的 1/36,先前感染過原始株的痊癒者血清,也大致下降為原本的 1/57,顯示再感染的能力。

有趣的是,如果先前感染過又再打疫苗者(混合免疫),則有效抗體下降的幅度則不會太大,下降為原本的 1/5 ~ 1/15,不過在這一篇裡,只有探討 BNT 和莫德納的混合免疫。

此篇也肯定特定單株抗體(也就是那些學名 -mab 結尾的藥物)。

不過我們目前市面和在臨床試驗中的單株抗體高達 44 種,這篇發現對 Omicron 的 RBD 有效中和的只有 6 種,所以各家醫院在藥物的購買儲備上可能要注意了!

高年齡族群需要第三劑

另一篇針對突破性感染的近期研究,刊登在 JAMA,發現是突破感染者的抗體水平,除了 IgM(免疫球蛋白 M)沒有差異,IgG(免疫球蛋白 G)和 IgA(免疫球蛋白 A)比接種過疫苗未感染的對照組都還要高很多。

▲突破性感染抗體水平。(圖/翻攝自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臉書)

(IgA 差異顯著,可能是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之間的暴露途徑不同。IgA 大多是主責黏膜組織,慢性肝炎、自體免疫等發現濃度會提高)

又尤其 Delta 對上非 Delta 變異株突破性感染案例,彼此之間體液免疫活性的差異更明顯,也就是從 Delta 開始,抗體濃度要求越來越高。

儘管這些受試者主要是輕度疾病,但在突破性感染後,體液免疫顯著增強。

(註:此篇是在疫苗完整施打「後」平均 213.5 天採檢,並非感染當下採檢,與先前另一篇以色列突破性感染當下發現抗體濃度偏低之狀況不同。)

雖然沒有列到 Omicron,但這些資訊都在表示我們需要的有效抗體水平似乎都越來越高,那這樣我們在製作疫苗護照和通行證時,就更難有一個基礎標準。

(沒想到抗體護照有這樣的困難)

這也是暗示我們高齡族群第三劑盡快接種的重要,也需要等待次世代多價疫苗的來臨,才會壓制疫情吧。

只是,屆時不知道還會不會出現翻更多五指山的變異株了。

熱門點閱》

►吳昌騰/南非研究Omicron降40倍抗體效價 疫苗「加劑量」防重症

►陳昶宇/本土Delta+1免恐慌 留意年長者「疫苗覆蓋率」太低

►沈政男/Omicron突破性感染超強 疫苗怎麼打要看「病毒演變」

►姜冠宇/Omicron傳播力狂增500% 台灣「這三項」策略應對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姜冠宇醫師 Pro'spect。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