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爲流傳的寶船資料都源自神怪小說《三保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其實傳說中鄭和這五種大船完全來自明代神怪小說《三保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祇有在《明史:宦官列傳》的「鄭和」一節中有一句:「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就這一句,恐怕也是當時編寫列傳的人不小心直接或間接採用了該小說裡的一些誇大資料,而未經主編張廷玉發現其爲「荒誕無稽浮誇失實」的漏網之魚。筆者認為,鄭和下西洋雖確有其事,但世上不可能有如此大而能適航於海洋的木船。
《三保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以下簡稱《三保太監西洋記》)明代羅懋登著於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書中第十五回,碧峰長老為皇上設計用於下西洋的五班船都畫在他呈給皇上的經折兒上,該書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見頭一班畫的船,約有三十六號,每隻船上有九道桅。那小字就填著說道:寶船三十六號,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第二班戰船一百八十號,五道桅,長一十八丈,闊六丈八尺。第三班坐船三百號,六道桅,長二十四丈,闊九丈四尺。第四班馬船七百號,八道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第五班糧船二百四十號,七道桅,長二十八丈,闊一十二丈。」
這一段文字就成了鄭和各種船隻大小資料的源頭,還被傳說爲資料來自《明史:兵誌》,增加了其可信度。
單讀這些船的長、寬、桅數還不覺有什麼怪異,但若讀了書中其他情節,就會使人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玆將書中四處情節作代表簡述如下:
〔一〕皇家的木材都在山上,因久未下雨,河流乾旱,無法使原木順流而下運到船廠,碧峰長老法力無邊胸有成竹,在預定原木到廠的前一天還毫無動靜,但在當晚忽起大水,次日一早原木全已自動漂流到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巨木堅硬,加工困難,各地招來的木匠不知如何下手,眼看時日荒度,寶船何年何月能造成?確是疑問。忽有一個打扮怪異的人來廠幫忙,所有的工作都順利起來,經過7個月後,一千四百五十六號船隻全部造好。原來此異人也是國師碧峰長老施法將木匠的祖師爺魯班請來,化身爲廠中厨房裡一個燒鍋的火頭暗中幫助。
〔三〕 鑄造巨型鐵錨,困難重重,因一再無法依限把鐵錨鑄造完成,前後殺了四十八個鐵匠作頭。一日忽來一個釘碗【註】的人,他先顯了一手釘碗的絕技,根本不用釘一下子就把碎成千百小片的茶具變爲原狀。然後說他也能造大錨,寶船廠就讓他一試,供他所需材料,把指定的山坡地圍起來讓他作法,經過二、七,一十四天後,說錨造好了,叫人到山坡地去挖還熱的大小鐵錨,要多少挖多少,不受限止。果真如此,人們再要去找此釘碗人時,早已不見蹤影,原來此是上界左金童胡定教真人現身。
註:釘碗:筆者幼時曾見過,釘碗人專替人將打破的碗釘好,使滴水不漏。釘碗所用的釘是銅色金屬製成的「騎馬釘」,與今日釘書釘相似,但兩腳較短,中間橫處呈扁平狀菱形。釘前先將破片合攏,在破縫兩邊用手鑽各鑽一小孔,兩孔跨破縫兩邊,距離與釘之兩腳之距相等,以便用小鎚將騎馬釘打入。再沿破縫,每隔半寸左右,以相同方式釘一騎馬釘,直到破縫全被釘到為止。釘好的碗,內壁不露釘腳,鑽孔時不可鑽穿碗壁,釘釘時也不可釘穿碗壁,碗中盛水要滴水不漏才算完事。一般要釘的碗都是碎成大塊完整無缺者,《三保太監西洋記》書中釘碗人所釘的是被故意用力摔得粉碎的茶甌,並且被人藏了一些碎片來爲難於他,用以測試其本事者。
〔四〕寶船隊開航時,元帥上元帥府寶船;副元帥上副元帥府寶船;國師上碧禪寺寶船;天師上天師府寶船,各上各的寶船。這些寶船被形容得像陸上的殿堂和廟宇,有亭台樓閣,山門、頭門、儀門等一應具全,還有花園,園中植滿奇花異草,千樹桃花,四時不謝。最不可思議的是:船在海上航行中,各寶船上的人都可互相到他人船上走訪,如履平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這些情節上就可知《三保太監西洋記》的荒誕不經,無史料參考價值,尤其在數字上更不可信。古代中文一向不重視數字的準確性,數字祇是用來作爲大小多少的形容詞,當在句中用數字形容大、小;遠、近;久、暫;高、低時,作文者必優先考慮用字的押韻和對仗,而不在乎數字的精確性,一般文章如此,神怪小說更是如此。若爲研究歷史真相,就得拚棄神怪資料,當今社會畢竟非神權時代的社會;若爲求得精神寄託,則又當別論了。(三之三)
以大爲榮的鄭和寶船--從傾向浮誇的媒體推波助瀾開始(三之一)
以大爲榮的鄭和寶船--從傾向浮誇的媒體推波助瀾開始(三之二)
●作者孫亨利,電腦程式師,曾在台灣任教於大學,赴美後從海運船務主管退休,現居加州。個人部落格為https://sunhenry.blogspot.com/。文章版權為作者所有,以上言論不代表ETtoday.net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