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應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
病毒已略地,四處驚魂聲,清零意氣盡,大眾何謀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零無望,近日確診病例暴衝,國內感染日增已達每日千人,以目前感染增加曲線看起來,只要廣為篩檢,將來每日破萬已是指日可待。由於感染人數一下暴增,民眾難以適應,驚魂七上八下,惶惶不安,不知明日又將如何度日?
疫調退場 自篩上檔
由於感染人數太多,疫調已經不太有意義了,因為確診源頭常常不明,確診者足跡幾乎已經遍及多處,用心疫調將使疫調人員疲於奔命,而且也已經對疫情管控失去意義了。疫調的目的是在匡列接觸者以避免疫情擴大,但如果遍地都有許多確診者時,匡列也無法解決問題。所以確診數很高的國家都不做疫調。快篩國家隊已經成立,快篩試劑可以輕易自醫療院所或藥局取得,民眾必須自己隨時警惕有被感染的可能,隨時可自行篩檢是否有感染病毒,如果發現確診,就應該自行通報衛生局列管,並在家隔離休養,以待病情康復,病毒消失。
輕病在宅 重症減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幸的是,雖然發生許多感染,重症率並不高,無症狀及輕症患者幾乎佔了99.5%,如果將所有感染者都送往醫院或檢疫所隔離住院治療,勢必癱瘓整個醫療量能,不但醫院可能發生院內感染而封院,而且許多醫院日常必須進行的診療業務也會因被確診住院者取代而停擺,造成非因COVID-19感染的疾病惡化與死亡增加。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啟動輕症感染者居家照護的模式,未來一定會形成全國共識,所有非重症病患一律以居家照護為之。病人最好配備血氧飽和檢測器,自我檢測呼吸功能,並由衛生當局指定一位與疾病有相關的醫師進行每日的通訊診療,一來避免隔離病患外出診療傳播病毒,二來可以由醫療人員監視確診病患,評估是否會轉為重症,一旦發現有轉化為重症的可能,就迅速聯絡防疫救護車,轉送專門醫院治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高風險因子的老年、慢性病、肥胖、免疫不全病患更應該及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比照流感病患使用克流感藥物的方式。舉個最淺顯的例子,英國首相強生就曾經發生確診,貴為首相的他,因為初期沒有呼吸困難的症狀,因此並沒有被送往醫院住院觀察診治,而是在家進行居家照護,直到幾日之後,因病情惡化、呼吸喘急,才送往醫院治療。
非常時期應有非常做法
目前可否進行視訊診療,醫療院所必須先向各地衛生局提出申請,獲得核可後才能進行,否則就違反《醫師法》第十一條:「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醫師,以通訊方式詢問病情,為之診察,開給方劑,並囑由衛生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執行治療。前項但書所定之通訊診察、治療,其醫療項目、醫師之指定及通訊方式等,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的規定。
既然中央主管機關可以因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而允許通訊診療,目前的COVID-19疫情居家照護的通訊診療,正是應該適用這個情況,中央應統一規定,只要是確診病例的居家照護個案,應該就要建檔於健保雲端系統,由政府透過健保署的給付系統,看診健保的醫療院所,只要透過電腦連線系統查詢病患資料,確定是符合居家照護資格者,皆可由基層院所醫師以視訊診療處理並獲得給付,不要執著於還要基層院所向衛生局先申請,通過後才有資格做通訊診療。
衛生局已經夠忙了,還要費時費力去審核是否可以執行通訊診療資格,這樣的制度實在是太過僵化了,更何況可能有許多院所不會主動花時間去申請成為通訊診療院所。
三劑疫苗的通行護照政策
染疫後是否會轉為重症有幾個因素決定,一是病毒的強弱,這方面Omicron已經算是溫和多了。二是病毒的數量,這方面戴口罩、勤洗手等各種衛生習慣多少有功效。三是藥物治療,這方面國家已經採購了輝瑞藥廠的Paxlovid、默克藥廠的Molnupiravir及吉立亞藥廠的Remdesivir,只是數量還不夠多,雖然目前尚夠用,但未來必須再採購更多數量。四是個體的免疫力,這方面除了個人平日的調養以外,借助打疫苗正是避免染疫後發生重症最好的良方,只可惜還有一部分民眾因為對疫苗的安全度與副作用有些許疑慮,以致疫苗覆蓋率尚有缺憾。
目前的打疫苗獎勵政策必須搭配更多的未打疫苗生活限制措施,限期給未完整施打疫苗者知悉,特別是針對一些會頻繁或廣泛接觸民眾的場所員工。當前疫情正夯,民氣可用,早日催出未打疫苗的民眾出來施打疫苗,才能減少疫情的衝擊。雖然突破性感染所在都有,但完整打完疫苗後如果又被感染,通常不但不會發生重症,並且會發生免疫力加強現象,保護個體免於下一次的感染,除非是病毒突變得很厲害,變成一個嶄新的類型,否則個體就獲得保護,這是疫苗免疫學的原理。
廣開方便門 開放院所隨到隨打
不少尚未施打的民眾是屬於不會或不願預約或忙碌的族群,疫苗打到現在,會以預約方式打疫苗的民眾早就打完了,現在就是要廣開方便門的時候。疫苗如果足夠就應該開放院所隨到隨打,大型接種站的隨到隨打應該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開設,不宜在都會區醫療量能足夠的地方設置,避免人群跨區群聚,只要讓基層診所有足夠的疫苗備用,由診所開放隨到隨打,就近方便忙碌不預約的民眾快速施打,相信可以再增加不少疫苗覆蓋率。
熱門點閱》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原標題【穩紮穩打,共度疫情難關】。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