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黑洞越來越大 流動資產不足禁不起大撒幣

▲農曆年後普發6000元現金。(圖/翻攝自Facebook/蘇貞昌)

● 李有宜/前美國聯邦眾議院助理、中華民國會計師、台大政治所博士班

朝野各黨為了「超徵4,500億稅收是否還稅於民」爭論不休,日前蔡政府公布該4,500億元的運用方案,其中1,800億元留待彈性運用。筆者認為民眾應跨越黨派思維,理性思考以下問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是我國財政的資產負債結構隱憂。翻開2021年中央政府總決算,中央政府加上各特種基金的總資產為56兆,總負債就達46.5兆,負債占資產比例高達八成三。

債務黑洞越來越大 任何額外收入的運用都至關重要

其中20兆的負債是短期內會到期的流動負債,但政府能快速變現的流動資產僅15兆元,以企業經營的角度,若中華民國是一家公司,其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例(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是不及格的。並且,政府大部分的資產是土地與國營事業投資,倘若哪天有還債壓力,總不能拿國土或國營事業去還吧?所以握有更多流動資產如現金,或是盡快償付短期債務,是當務之急。

除了既存的債務,政府也預估未來勞保、國民年金、軍公教退休金等,還需負擔龐大的給付責任,我國債務黑洞只會越來越大,下一代的財務負擔亦不斷增加,因此任何額外收入的運用都非常重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府大部分的資產是土地與國營事業投資,圖為台糖循環聚落。(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超徵」不是指多收錢! 政府低估預期稅收

其次,政府其實沒有「超徵」稅收。多出的稅收其實是因中央政府去年「實際」稅課收入高於「預期」收入四千五百億元,亦即政府在前年編列去年預算時,低估會徵到的稅收,而非政府真的向人民超徵、多收了四千五百億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政府肆意提高稅率或稽徵機關算錯應納稅額,導致人民多繳稅,才算「超徵」。去年係因景氣優於政府預期,所得稅的稅基比預期還高,政府才驚覺自己收到「預估之外」的錢。

納稅人未超繳稅額 「歸還」稅收並非必要

再者,高於預期的實際稅收,有還稅於民的必要嗎?若人民繳了超過「應納稅額」的金額,政府必須將超收部分「歸還」於民。但本次人民並未超繳稅額,「歸還」稅收並非必要。「還稅於民」於法於理可行,但不一定必要。

普發性質的還稅於民也牽涉到公平正義,若這些錢是來自納稅人,那沒有納稅者是否也可比照過去的紓困獲得普發金?

政府應誠實揭露債務狀況 在野善盡監督職責

簡言之,「超徵」、「超收」很容易誤導,而「還稅於民」在多數人民不滿執政黨時,又頗能予人「討回公道」、「大快人心」之感。事關國家財政,政府應盡快公布是哪些稅目收入超出預期,並誠實告訴人民我國目前的債務狀況,供民眾參酌思考。

最後,在野黨應監督4,500億元運用及未來立法目標。勞健保、台電破洞確實需要解決。蔡政府提出的相關方案,在野黨應強力監督政府是否確實執行,不能讓執政黨恣意妄為。

▲在野黨應監督4,500億元運用及未來立法目標。(圖/記者屠惠剛攝)

如何運用超出歲入 立院可納入修法項目

本次爭議也凸顯出立法不足,目前中央政府預算法僅針對歲入短收有明文規定,但是對於超出預期的歲入卻沒規定如何運用,建議立院可修法將償還國債、降低貧富差距等大方向納入預算法,未來再發生相同狀況,政府將有法定依據來運用稅收,避免全民經濟成果淪為政客的工具。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