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基
台灣電視新聞播報員有個特色,那就是喜歡發明一些連英語系國家的人都聽不懂的台式英文,而且還樂此不疲。
也不知道這些發音錯誤,或者用錯英文字的播報員,是真不知道正確發音為何呢,還是裝可愛,總之讓人實在受不了。而且新聞播報員也身兼了民眾教化的責任,錯誤的英文發音,一再重複,容易誤導民眾,尤其是小朋友們,以為播報員說的是正確的英文。以訛傳訛、將錯就錯的結果,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何者才是正確了。
就拿最常聽到的一個發音來說: 「3G手機」,G字的發音,難道不是「積」?可是我們會聽到播報員說:「三『居』手機」,嘴唇還撅成可愛的圓弧狀。本來以為這是個別現象,後來發現我身邊的同事、朋友,也都是這麼發音。人云亦云的結果,「3居手機」,就跟「蚵仔煎」一樣,成為只有台灣才有的玩意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次,常聽到記者說,某某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口袋裡 Michael 、Michael。一開始我不懂口袋怎麼有Michael這號人物在裡面,後來才悟出來,他們說的是老上海的洋涇浜英文much, much (另有一說: 是指口袋裡都是幣值較高的德國馬克Mark、Mark)。播報員要不就將錯就錯也說「麥克、麥克」,硬要歪曲成Michael、Michael, 只能說記者是在裝可愛了。
過去參加過幾場音樂會,閉幕前依照慣例,聽眾都會大叫「encore!」,然後演奏者就會再出場演奏老早準備好的數首encore曲目。只不過咱們台灣鄉親喊的是「Uncle(大叔)!」,就不知道外國演奏者是否聽在耳裡笑在心裡,怎麼來台灣一趟,就變成了人家的大叔了?
台灣人還有一個很可愛的發明,那就是把英文單子變成中文動詞。譬如說:「high 翻天!」,「K到頭」,「A錢」, 「O不OK? 」等等。這些所謂的「火星文」,保證讓那些剛從國外回來養老的華僑,一句都聽不懂!
在公司,常會聽到秘書在電話上的有趣對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週那張到上海的機票,要不要先can了?」,原來她是說先把那張機票cancel (取消)了。
「X經理,明天的會議,要不要先re一次?」, 原來她問X經理要不要先rehearse(預演)一下? 後來才知道,「re」這個字已經變成了動詞,如「re腳本」,是影藝人員經常掛在嘴上的術語,表示他/她行情不錯,還有腳本可re。
「下週去美國的機位,先wei(威)再說。」,原來她要航空公司將我們放在waiting list (候補名單)上。
以前總覺得香港人或星加坡人說英文帶有怪腔,語尾總加個「啦」字,譬如「No啦!」,「No problem 啦!」等的港式英文或Singlish,現在再聽到台灣人說英文,似乎也逐漸發展成一套獨特的「台客幫」英文,也可說是「洋涇浜」的本土版,聽慣了也就OK了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