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創新才是真正災難

▲習近平訪問南韓,與朴槿惠舉行高峰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Jack Chen

日前工總曾表示:「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和南韓的出口貨品項目高度重疊,在中韓FTA生效後,南韓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就能獲得擴張,還可享有關稅減免優惠,並排擠我國出口,『台灣要怎麼跟他們競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何贏過世界西洋棋冠軍?答案很簡單,不要跟他比西洋棋,比別的。「台灣要怎麼跟韓國競爭?」其實答案也很簡單,不要跟韓國的出口項目高度重疊,出口別的,世界這麼大,市場那麼多,產品那麼廣,台灣一定得要做跟南韓一樣的產品才能生存嗎?如果勞工都要學習第二專長來提升競爭力了,企業當然也要建立新的核心能力,開發新的市場與產品。

競爭策略的兩大方向,是我們所熟悉的低成本與差異化,低成本通常只有一家存活,就是最便宜的那一家,差異化則可以有很多家存在,因為差異化有無限多種創新的可能。孫子兵法曰:「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貿易協定的訴求在於降低關稅成本,當競爭導向降低成本的價格戰,尤其當南韓跟台灣的差距早已拉開,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選擇價格競爭的硬碰硬無疑是愚蠢的。

降低關稅成本,這的確有助於競爭力的提升,但關稅降低不等於有競爭力,對於競爭力的討論,我們很少把關稅列為主要的競爭力項目,因為關稅僅是成本結構的一環,成本結構還包含原物料成本,勞動成本,土地成本,設備折舊,水電費用,運輸成本,專利授權金...等等許多項目,改善任何一項都可以改善整體的成本結構,更別提還有無數多種透過創造價值以提高價格的可能性,策略專家魯梅特說:只要能創造價值,就不會淪為廉價品。台灣經濟的核心能力是不能只建立在關稅的有無之上。

▲中韓簽署FTA,馬英九總統:我心急如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關稅問題,企業總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抵銷關稅的影響,除了全球布局外,比方說設計更好的產品,提高毛利率來抵銷關稅成本,或是改善其他成本項目,比方說更有效率的製程/設備來抵銷關稅成本。全球有許多國家面臨著比關稅更嚴苛的經濟條件,比方說身處內陸或孤懸海外,有的人力成本極高,有的冰天雪地,有的位於沙漠並且敵國林立,他們都能發展出優異的競爭力與高度經濟發展,唯獨台灣的經濟發展在關稅一項就能卡死一切?

台灣不是一個龐大到要靠全大陸市場才能發展得了經濟的國家,搶到全世界任何一塊利基市場都足以撐起台灣經濟,我們應該要好好思考其他發展經濟的可能性,然而,簡單的答案不代表做起來也簡單,企業家之所以能獲得經濟溢酬,是源自於其創新與創業精神,因為下定決心追求創新跟承擔風險的難度,其實是遠比對成本錙銖必較來得高。

因此,該是喚回企業家精神的時候了,關稅的確是個障礙,但很難說會是個災難,當企業面對這個障礙的時候,拋棄了自己創新與創造價值的責任,兩手一攤,把問題丟給政府跟勞工,這個才會是真正災難的開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Jack Chen,台北,電子業從業人員,目前任職於Advantech NCG。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