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尚智
一個年輕女生輕易的自殺了,誰的責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然後在她的世界裡結束生命。是深思熟慮?一時衝動?還是肆意而為、隨心所欲?
歷來已經有無數年輕人,包括許多官員名人的兒女,因為感情、課業、因為工作,乃至同儕或者甚至任何隨時隨意的壓力,而輕易尋死。為什麼這些「蠢到不能再蠢」的自殺蠢事,始終還在繼續發生?而每次自殺事件一旦被媒體報導引發討論,這個社會的無數人們又要進入一回回的「集體偽善」。
同情著死者、悲憐著父母,留言「一路好走、RIP」。彷彿這樣,亡者就能輕易安息上天堂,所有人都能迅速遺忘繼續過日子。但明明台灣年輕族群的生存與追尋,出現的不只是現實層面的艱難;特別是家庭與社會的價值結構,都有明顯與巨大的破洞。
這些都反覆從許多各自的年輕心靈裡,去輕易吞噬一個個年輕生命的全部支撐。因此,倘若沒有真正的斥責、真正的思索,特別是父母家人朋友沒有努力弄懂那些「看似正常開心過生活」的年輕孩子們的現實和虛擬世界,那要如何能夠去真正的洞悉、真正的防禦?今後動輒又將是另一條命,以各種突然又奇怪的方式不見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網路霸凌」,其實也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
這和身體與精神上,主客體一方致使另一方遭遇具體的「暴力對待」不同。網路再怎麼無所不在,每一個人始終可以去選擇「不看」「關機」,或者「無感」!而即使確實有人透過網路,達到「騷擾、誹謗」的地步,只要構成犯罪,每個人也都可以訴求法律層面尋求保護或處置。
因為遭遇了「網路霸凌」,這和在學校遭遇同學霸凌其實完全不同層次,背後真正的關鍵,往往更多是當事人自己「網路成癮」所致!這和那些整日以繼夜打電玩,最後突然猝死的人有若干相同。一旦某一個人將網路虛擬的「自我人格」及「人際關係」,看待成天大地大的成就或毀滅,本質上是來自一種「自我耽溺」!從而若是最後造就而成一場自我滅絕。
沒有人能消滅網路霸凌,因為一切來自如今的「網路社群」,就是一群以時間進行著「虛擬身份」的共同存在,在其中獲取著滿足與傷痛。許多人每天迷戀著自己有多少「粉絲」,在意著每天發圖文有多少人「按讚」。每天的現實生活,彷彿只是為了「找可以PO文」的材料,縱使需要裸體露胸或無聊瞎掰,都在所不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所謂網路的「虛擬」本質,當然包括了「多變、失焦」。網路社群中的「人性善良」,雖說偶爾也因此有了些不同過往的點滴擴散,但最嚴重的還是各種「人性醜陋」!網路讓很多人內心的各種惡念,到處張狂流竄,並藉此獲得了某種巨大的爽快。網路上的那個「虛擬自己」,經歷著快樂或傷痛,慢慢的都回過頭來扭曲或侵蝕了原本的現實自己!
這種無所覺察的「病態」,如今是集體性的。
如今的網路社群中,彷彿是清晨的「紐約巴士總站」附近,角落中充滿了各種身影徘徊、眼神不善的黑暗掠奪者,來回在身邊蹭步圍繞。每個人都想看看你「有什麼」、靠近一下、嗅一下、碰一下。倘若你是一名了然於心的傢伙,能夠無畏,甚至像是「華青幫」還有能力「回瞪兩眼」!這樣遇見網路上的惡人惡言,縱使遇見的是更多兇惡殘暴,也拿你沒輒。
但假如你自己或你的兒女,根本就是內心脆弱且在意,為了尋找虛無的認同感,每日追逐著網友的掌聲稱讚,最終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取悅或裝飾「其它無數虛擬人們」的目光,那將是如何將自身置於巨大的晃動風險之中!
但這就是如今,台灣絕大多數年輕族群的一種「集體生命狀態」!在現實生活中無力且委靡,逐流在浮華虛幻的「虛擬群體」價值之中,無知且蒼白的任令自我意識,被虛擬世界裡牽動、擺佈。
台灣年輕人幾乎所有言行,習慣追求著各種「破碎的歡愉」,集體流動著各種逸樂和消費,不在乎結構、不建立支撐。時間與空間的意義慢慢消失,直到隨便遇上了一些來自網路莫名其妙的流竄惡言!竟然也莫名其妙的為此「傷了心、生了病」!最終更是莫名其妙的為此「失了魂、奪了命」!
面對這種網路的「巨大吞噬」已經形成「慣性常態」的模式,我們如何可以不去用力斥責、不去努力警醒?這個時代再度發生全面戰爭的機會不高了,但年輕世代仍然會因為各種機會方式「falling like flies」!像蒼蠅一般墜落。
年輕世代並沒有因為和平,而「真正安全」。
網路正在像是抓蒼蠅般,無情捕捉著他們脆弱的生命。但絕大多數的父母,壓根都沒有察覺這一點!面對著每天從早到晚「活生生」甚至「漂漂亮亮」的兒女,渾然不知眼前的這位摯愛親人的面容之下,內心早已經被啃蝕到殘破不堪。
然後最多只是以為兒女「心情不好」甚至「憂鬱症」,所以反倒以為「不驚擾、不打攪,多尊重」才是正確之道。殊不知,每當他們繼續多看一眼手機畫面、多盯一陣子電腦螢幕,那就是「分分秒秒的繼續著意識與靈魂的流失」!
直到最終一個閃進的「尋死」念頭,並且就這麼輕易的如願得逞。那是無論再多家人朋友的「愛」與「善」,全部加起來再也擋不了、攔不住的最後一場自我吞噬!來自年輕人自己日以繼夜所「打造出的內心黑洞」,平日在其中反覆的自我薰陶滿足,最後在其中自我深陷於無盡的困頓。
一如此刻所見,那些網路上各種矯情且偽善的同情和可憐,同樣只是令人深感噁心。那些後來湧現的悲憫,同樣來自於網路社群中的一種集體吞噬,實際上正在「享用著另一個年輕生命悲劇」。
許多人透過自己鍵盤輸入時,略有三秒鐘的傷感,義正辭嚴的彷彿捍衛,實際上表達的是「自己依然還活著的優越」。縱使是認識亡者的朋友,之所以流淚難過,大半也是為了擺脫自己內心的「罪惡感」。此起彼落的寫著「一路好走、RIP」的留言,然後因為必須要繼續過自己的人生,所以轉身就向手機上line的好友群族,發出週末去唱KTV的信息了!信息上寫著:「她一定不希望看到我們太難過,所以我們要大聲歡唱、喝醉大哭一場,為她送行」!
這就是如今年輕族群現實中與網路上的「友情」!噁不噁心?
朋友當中和她訕笑了自殺、放大了她的憤怒悲傷,乃至提供她自殺的工具;如今有誰,認真去思考過,死去的朋友,「如今她的魂魄現在在哪裡」?對於那一個因為無知抉擇而不幸死亡的靈魂,朋友親人之間想過,「真正應該做些什麼」,才有助於她的痛苦解脫?
亡者本身,成為徹底被更多淺薄同情所肢解,而再也無法透過集體反省而修補召喚的飄零者。有多少人真正衷心呼喚,嘗試向那些因為自殺所反覆困住的靈魂伸手搭救?
特別是那些寫著的噁心傢伙:「你受的苦,我都懂」,實際上懂個屁!
那些網路上生前不洞悉陪伴、死後不思考反省的無聊感慨和廉價哀傷,只是一塊塊磚瓦,成為繼續困住那一名年輕亡靈的高牆而已。朋友生也好、死也好,同樣那一群台灣的年輕人都是一樣繼續找藉口高歌,找理由買醉,直到下一個悲劇再度反覆發生之前。至於哀傷的父母,只要依然不懂今後的網路世界中孩子們如何的耽溺與迷逐,失去摯愛的風險,只是完全不需要理由的一眨眼之間。
●作者王尚智,資深媒體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