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琦
媒體報導,日前總統馬英九出席國防部新建「國家軍事博物館」宣告典禮時,期許博物館以「親民」的方式,全面展示我國近代軍事文物史料,讓各界瞭解臺灣人民抵禦外侮的勇氣與決心。他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週年,許多退休將領及與抗戰歷史有關的民眾都盼望政府能早日興建抗戰紀念館。
經過仔細研議後一致認為,紀念館不應單純定位為「國軍的博物館」,而是應擴大範圍,將各項保衛民族國家的歷史一併納入,因此政府決定成立國家軍事博物館。
馬總統還以1884年的「滬尾大捷」為例指出,儘管該場戰役相當重要,但許多民眾並不清楚當時的相關血淚抗法歷史。因此,他在臺北市長任內,即在紀念慶祝臺北建城120週年時,將當年因為抵抗法軍而犧牲的台灣英靈主動入祀臺北忠烈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許多人也不太清楚1895年所發生的「乙未戰爭」始末,因此,他更認為應將這些斑斑可考台灣勇敢對抗殖民帝國的史實納入「國家軍事博物館」,好讓國人瞭解過往臺灣人民堅苦卓絕、抵抗外侮的勇氣與決心。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看更多!
坦白說,這樣做就對了,面對那個吃裏扒外前總統李登輝「失格」的日本祖國論,或是之前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失德」的慰安婦社會地位提升論,乃至反課綱學生林致宇「失學」的慰安婦不一定是被強迫的奇言怪論,甚至是目前在野黨有意、無意「失職」的政治操作與民粹偏見,企圖將中華民國與台灣善良樸實的人民做「特定切割」的諸多不當舉措,現階段馬政府「實事求是」的「還原歷史真相」,毋寧是一個再令人認同不過且適時、事實撥亂反正的正確作為。
準此,我們要肯定馬總統此番親自出席「國家軍事博物館」的用心良苦與其背後所代表的「重要意義」,但同時也期望該館日後的施作與呈現方式,能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意表現,就誠如馬總統舉例,政府目前正與史實相關人士或其後人聯繫來臺接受我國所頒贈的抗戰勝利勳章,或是其以2001年在參訪美國亞特蘭大紀念南北戰爭博物館360度圓形劇場的深刻印象,能將國家軍事博物館好好構思並做一完美呈現,不僅和台灣人民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更能凸顯中華民國的主體性與台灣先賢先烈「篳路藍縷、同舟一命」的勇敢開拓精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胡文琦,台北,文史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