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殿龍/韓國混亂之中引入薩德後患無窮

▲南韓將加快蕯德導彈系統的部署。(圖/翻攝自新華網)

文/畢殿龍

媒體提供確切的消息說,韓國已獲得樂天企業提供薩德導彈系統部署用地、韓國將加快薩德導彈系統部署步伐。北京方面官方和民間激烈反對和反制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在東北亞似乎暫時蓋過了金正男被毒殺的熱點。圍繞懲治和反制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中國官方和民間有很多解氣但無效的餿主意。韓國混亂之下引入薩德後患無窮,中國將會如何應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筆者最初分析的文章,韓國部署薩德並非真的認為這種系統能夠讓他們更安全。部署這種導彈系統如果加上美俄的反對,對韓國的安全和中韓關係來說,這種超級成本帶來的只能是得不償失的性價比。多年前韓國對該導彈系統避之不及,就是清楚認識到,韓國部署薩德,在戰術上沒有意義;在戰略上可以和美國綁得更緊,但將中俄得罪得也更徹底。

韓國今天之所以要實質性部署薩德導彈系統,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用部署薩的導彈系統,完成美國對中國的近身監視,來表示他們對中國對北韓的立場徹底的失望。在韓國看來,北韓發展期核武器,中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他們看來,如果中國能夠掌控北韓,北韓不應該有核武或者不能有那麼多的衛星導彈發射和核武試驗;如果中國不能掌控北韓,那些動作都是北韓自外於北京做的動作,那麼北京對北韓包括制裁等動作顯然做得不夠立場鮮明。薩德導彈系統與其說是能夠讓韓國更安全,不如說是對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賭氣、懲罰的結果。

其二,按照朴槿惠「閨蜜幹政門」暴露出來的非主流資訊,朴槿惠的閨蜜崔順實因為接受過美國的遊說,在部署薩德導彈系統的問題上,對朴槿惠有過不可忽視的影響。他們也曾經研判用部署該系統能夠在北韓問題上能夠逼迫中國讓步。事實上在一定階段中韓有過短暫的妥協。朴槿惠自身的麻煩事,讓其和其團隊對這一談判的籌碼的使用不可能再那麼細膩、精準,最後弄假成真,或者對真正付諸實施後帶來的諸多問題,不能系統評估等,也就可以想而知了。

其三,美國用北韓問題,用美韓兩國領導人的更換和深陷麻煩,強渡關山。尤其是韓國近幾個月來等於家裏沒有大人。臨時的代理無法通盤考量中韓關係的現狀和未來走勢,對這種決策帶來的副作用也更少責任顧忌。畢竟是在延續和完成之前美韓的協議。韓國此時家裏沒有真正的大人,是部署薩德導彈最佳時機,美國的施壓,和美國更換總統以及自身亂局、北韓危機給韓國帶來的不安全感,韓國臨時代理團隊,部署薩德不是韓國臨時總統新的決策,不必承擔新決策的責任。

▲南韓半年出8套薩德宣傳配圖,導彈竟全部瞄準五星紅旗。(圖/翻攝自新華網)

同時,也是韓國不部署薩德的最好時機:如果韓國現在就開始總統大選,競選之中,總有一方可以以不部署薩德導彈,密切和中國關係為訴求。即便主張部署薩德導彈系統的候選人,也會主張延遲部署,等大選結束後仔細研判、完善配套後再考慮實行。這會給自己和韓國再多爭取一次和美國、中國討價還價的機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所以做上述基本分析,是說明韓國去除和部署薩德都不是簡單地部署和立即取消的。之所以說此時再建議中國對北韓提供有條件保護,換取北韓放棄核武,進而讓韓國放棄部署薩德是臭得不能再臭的主意。是因為中國未必能夠逼迫北韓放棄核武,即便中國對北韓放棄核武有相當的影響力,如果將戰略籌碼變成戰術籌碼來使用,根本就是不成比例的浪費;不要說是去除核武,美日韓等夢寐以求的結果難以企及。即便是對北韓試射導彈、核武等限制和制裁,在韓國美國如此立場下,中國反而不會更加制裁北韓。現在根本不是中國要讓步的時機,韓國證據穩定之前,中國的讓步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對於未部署薩德導彈提供用地樂天集團的反制、懲罰對這件事情本身沒有多少意義,特別是如果放大到國家層面來做這件事,就更有點小鼻子小眼睛。如果說民間抵制樂天集團,也僅僅具有賭氣、報復這個企業和警告未來其他企業類似行為,稍具凝聚民心士氣的作用。

作為國家反制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的反制、懲罰策略上述反應遠遠不夠。中國應該從韓國部署薩德導彈,中國會考慮放寬或放棄對北韓的制裁、對美韓對北韓可能的打擊提供更多實質性的支持、針對韓國部署該系統研發和部署更多針對性武器,跟韓國未來新政府有更多談判籌碼等作為博弈條件。

讓美韓意識到,在韓國部署薩德能夠讓美韓綁得更緊,但也會導致讓中俄北韓走得更近甚至更無原則的風險。中國未必在意韓國部署的薩德,但卻可以借此問題,戰術上會開發更有針對性的武器,戰略上在東北亞局勢上尋求更為進退自如的位置。韓國混亂之中引入該系統,對韓國來說安全度沒有增加,後患卻是無盡無止的!

好文推蔫

鄭師誠/不求「放下」,只求「放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偉航/打電玩課金的人是白痴嗎?

李克聰/遊覽車安全哪裡有問題?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畢殿龍,河南,資深評論員,台海評論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