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衛生人員法出爐 一口爛牙的台灣人有福了

▲▼牙醫,牙齒,口腔。(圖/視覺中國CFP)

▲世界各國牙醫都有口腔衛生師等輔助人員的設置,雖種類不同,但唯獨台灣沒有,且與國內其他漸趨完備的醫事人員制度相比,也顯得落後。(圖/視覺中國CFP)

文/陳立昇、韓良俊

在醫療先進國家,牙醫師的輔助工作是由牙科助理、牙科護士、口腔衛生師共同完成,3者分別擁有各自的國家認證資格。正如同我國牙科發展已經走向十大分科的專精化(註),牙醫師的輔助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講究分層分工。過去一人身兼多職的萬能型輔助人員,已經不敷專業需求,導致牙醫師還得分神照顧治療以外的枝節,累壞自己也影響醫療品質。而訓練有素的口腔衛生師可以在牙醫師進行治療的前後,包辦繁瑣的臨床牙科護理工作,給予病人專業諮詢,降低醫師看診的困難度,為醫師營造全心專注於治療的理想環境。不僅如此,學有專精的口腔衛生師,能將病人的反應做成評估報告直接回饋給牙醫師,並進一步將醫療結果數據化,做為臨床醫療,乃至發展本土口腔衛生及公共衛生的重要科學依據。

台灣的牙科水準精良,比起美日等先進國家不遑多讓,唯獨口腔衛生師的角色在台灣缺席超過大半個世紀,幾度難產。「既然缺都缺了這麼久,少她/他一個有差嗎?」「沒他也做得好好的,何必要改變?」或許會有人質疑口腔衛生師在醫療輔助上的必要性。的確,在過去相對封閉的環境裡,大家將就一下也就沒事了,但在資訊透明化、醫療全球化的今天,國人對於醫療服務品質有更高規格的要求。醫界今天不做,明天就輪到病人來質疑:為什麼別人有,台灣沒有?

依國家衛生研究院「2020年牙醫醫事人力之培育和供需規劃」中指出,一個牙醫師平均需要1.5到2個輔助人力,除了臨床牙科醫療的需求外,同時也須考量牙科公共衛生領域,包含學校、社區、身心障礙者或者長期照護領域,對整體口腔衛生人力之需求可謂十分迫切。

如前所述,台灣有傲人的牙科醫療技術,但齲齒率居高不下,而牙周病和口腔癌的防治也相當困難,在在說明我們是口腔衛生教育明顯落後的先進國家。因為不能防病於未然,所以牙醫師忙著做善後工作,健保支出負擔只會日益沉重;再者國外相關醫療研究一再證實,重症住院病患有了牙醫師及口腔衛生人員的照護,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和感染症的風險,有效縮短住院天數,並降低死亡風險。專責的臨床人員照顧住院病患的口腔衛生,亦是預防醫療照護趨勢。

目前廣大的線上口腔衛生專業人員,能否與牙醫師一起並肩作戰,為漸趨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之口腔照護和醫療大業共盡一分綿薄之力?不僅政府相當重視這個問題,立院袞袞諸公也聽到了這樣的聲音!由劉建國、林靜儀、黃秀芳和吳琪銘等17位委員具名聯席提案的「口腔衛生人員法草案」,經千呼萬喚已正式排隊候審中。

期待朝野立委攜手合作,以國民健康為重,早日通過該法,儘速讓口腔衛生人員的證照制度上路,於取得法源依據後,能和現有牙醫診療系統無縫接軌,共同為進階版的口腔醫學分工架構把關,俾號召更多專業人才,投入本土口腔保健工作,造福更多國人!

*註:

106年9月26日衛生福利部口腔醫學委員會於第7屆第10次會議決議:
建請衛福部即刻公告牙周病科、家庭牙醫科、兒童牙科、牙髓病科、贋復補綴牙科、牙體復形科以及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為部定專科。加上現有的部定專科(口腔顎面外科、口腔病理科及齒顎矯正科),共為十個專科分科。

●作者陳立昇,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主任/韓良俊,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本公司保留刪修權。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