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鼎/先得要有新形象 才可能有新南向

卡爾文森號航母(Carl Vinson)在菲律賓海航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航空母艦重返越南,美國對越外交下足功夫,努力消弭在越人記憶中模糊的侵略者形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在3月初訪問了越南的重要港市—峴港。在多數媒體與分析家將重點置於越南聯美制中的同時,包括美國海軍官兵與「橙劑」受害者同歡,乃至於美國即將完成對峴港機場土地「橙劑」清除工程等面向,則就比較沒有受到關注。

「卡爾文森號」訪問峴港期間,美軍官兵在「橙劑」受害者及越南官媒前面演奏了一條叫做〈心手相連〉(Nối Vòng Tay Lớn)的曲子,這首歌曲出自越南歌謠大師鄭功山(Trịnh Công Sơn)之手,是越南人自越戰時期傳唱至今的愛國名曲。透過類似的動作,美國不賴堅船利砲,便輕易攻掠了地主國的民心,再不用多久,越南社會對於美國所剩無幾的負面記憶,都將隨著「橙劑」餘毒一併被清除排解。

筆者會這樣看,並非無視於美國以航母來向中國南海艦隊示威的主要意圖,而是要凸顯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雖然與越南擁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在對越外交上仍然下足了功夫。此外,儘管揮別越戰已逾四十年,美國仍然努力消弭在越人記憶中早已模糊的侵略者形象。

反觀台灣,在對越重要性遠低於美國而銳意推動「新南向政策」的情況下,卻未曾在「公眾外交」的層面上積極搶分。而這個層面,恰恰是「新南向政策」的初衷—「以民為本」的基本路徑。

去年筆者在越南訪學期間,接觸了許多不同研究領域的青壯學者,這些學者只要一知道我是從台灣來的,幾乎都要向我傳遞越南社會對於「台塑河靜鋼鐵廠」排汙事件的不滿。剛開始,我只把相關說法當成是一個打開話匣子的簡單話題,但最終發現,台塑河靜鋼鐵廠的汙染已經「外溢」,並且挫傷了台灣在越南的形象。

去年10月,APEC峰會開議前夕,越南友人特地邀請我到會場所在城市—峴港參加研討會,讓我臨場感受越南學者對於台塑汙染事件的不滿程度。身為越南漁業大城峴港的在地學者,無論是對越中西沙主權爭端,還是對台塑鋼廠汙染越南沿海的問題,由於漁民生計在在受到重創,他們的反應顯得特別強烈。峴港一名頗具學術聲望的南海專家,一開始甚至不太想跟我這個台灣學者互動。這讓我逐漸意識到台灣招牌受損的嚴重性。

我在越南故都順化時,另一名學者告訴我,2016年河靜鋼鐵廠排汙事件後至少有半年,靠海吃飯的漁人沒有收入,一般民眾只敢吃淡水魚而不吃海魚,下海游泳者多罹患了眼疾,政府於是限制人民下海活動。「最令我們憤怒的,是當時台塑廠方代表在回應受害者時所講的一句話,也就是要越南人『選魚還是選鐵?』,這一句話讓我們作痛至今!」。

魚代表環保,鐵代表發展,這樣高姿態的語言,很快地在越南民間激起「我們選魚」的反台塑運動;也因為台塑是台灣知名企業,在越投資量體最大,台灣的形象也隨之受到打擊。一名河內學者不諱言,在台灣受損形象未修復前,對於台灣在越南的「新南向政策」,並不敢表示樂觀。

▲越南峴港,漁民。(圖/免費圖庫Pixabay)

▲台灣新南向政策的初衷在於「以民為本」,其中的「民」應是南向目標國的民間社會,更該關注目標國人民對於台灣的觀感。(圖/Pixabay)

說到這裡,也許還是有朋友會覺得這只是台塑私企的個案問題,與政府或全民又有何干?又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在唱衰「前景看好」的台灣鋼鐵投資事業,甚至認為,越南政府既然都已經和台塑就賠償達成和解,何必還要再炒「冷飯」?這些質疑,自然是我在下筆時可以預見的,但是筆者最大的顧慮始終在於「以民為本」這四個字。

作為新南向政策的原始理念,「以民為本」的「民」,難道不是南向目標國的民間社會嗎?這項旗艦政策最終關注的,難道不是目標國人民對於台灣的觀感嗎?如果今天走的還是「針對(東南亞)政府」的南向老路子,那麼確實只要讓越南政府滿意就好了,只不過,今天的「新南向政策」之所以為「新」,不就是因為要另闢「針對(東南亞)人民」的蹊徑嗎?

基於這一重點,再回頭參考美國親善越南的細膩做法,或許蔡政府應將汙染防治或廢棄物處理技術之輸出合作,視為「對越新南向」首要推動的項目。

好文推薦

黃宗鼎/食安問題 越中關係「官熱民冷」癥結?

黃宗鼎/表面親善私下怨懟 「官熱民冷」的越中關係

黃宗鼎/成功新南向,就該著眼在地需求

►►►掌握最新觀點,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黃宗鼎,歷史學者,研究興趣為南海問題、東南亞史,中國與東南亞關係。最常講的一句話:「台灣得先學習東南亞,方能創造被需要的價值。」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