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國家都這樣做,我們外館臉書改「Taiwan」錯了嗎?

最近大家可能有看到新聞,我們的駐外館處為了推動公眾外交,建立可清晰辨識的品牌,因此有許多外館的臉書專頁分別在大頭貼改以「Taiwan」為主的圖樣及名稱。

不過也曾經是外交人員的沈大使呂巡質疑,他認為在正式用語上,這樣的語意是不妥適的稱呼,他也從沒看過外交用語這麼簡化。

沈大使說:「一個代表國家的機構可以這樣使用?這樣改下去簡直是笑話。」嗯,不知道沈大使您有沒有用過Facebook呢?

我舉幾個例子給你看:

UK in Thailand

UK in Burma

France in the UK

Germany in Greece

Israel in the Philippines

這些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還有以色列駐外館處的官方臉書,用的名稱跟我們的外館也一樣。

我當然不是要質疑沈大使您的英文能力,您講的也沒錯,在傳統外交的正式場合當然不會有人這樣用,不過時代變了,在網路世界,清晰可辨又簡短的用語是必要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可以辨識的「品牌」。

外交必須要適應環境

其實數位外交是現代國家不可或缺的外交政策。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在網路時代已經有很大的不同,網路世界目前擁有超過30億人,國家和非國家實體都在同一個線上空間中爭奪影響力和權力。

數位外交能增加傳統外交領域的說服力和為及時的補充,並且可以幫助國家推進其外交政策目標,擴大國際影響力。

第一個設立專門的外交部門是美國國務院,國務院在2002年創建了eDiplomacy專題小組,成立這個小組的目的為了克服導致911襲擊的知識障礙,並提高國務院溝通和分享知識的能力。此專題小組後來更名為eDiplomacy辦公室,該辦公室擁有150多名全職社交媒體員工,其中約一半致力於與ediplomacy相關的工作。

國務院甚至還有一個名為Diplopedia的維基百科的內部版本,其中有超過14,000個條目,讓美國的外交人員能夠快速搜尋相關的知識。

台灣的嘗試

其實沈大使您如果看看我們外交部還有駐外館處的臉書,真的會發現很多在外第一線的外交人員,除了要懂得一般傳統的外交方式之外,還必須要具有攝影、美編、做影片甚至跟各國民眾互動的能力,這些都已經超越了傳統外交的圈子,我覺得這些外交人員值得您的鼓勵。

舉例而言,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一個目前不太有台灣人會去旅遊的國家,但是在今年APEC年會期間,外交部透過官方臉書的行銷,讓將近7000名巴紐人對單一貼文按讚,觸及度是用傳統投書方式無法達到的範圍。

台灣是一個在傳統外交領域被封得死死的國家,網路的興起給我們的外交人員以及人民一個直接跟外國接觸的機會,由於我國的外交處境,我們在世界各國的駐外館處用的都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名義,相較起來,在網路世界中能夠提升到以「台灣」為名,除了前進一步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各國民眾瞭解到究竟是在誰互動,因為在公眾外交的領域之中,品牌名稱的建立與行銷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沈大使您有臉書的話,歡迎來TaiwanWarmPower按讚。

熱門文章》
►如何看待「2018雙城論壇」?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TaiwanWarmPower」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