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國防產業「南非化」 台灣的「難飛」困境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國軍展示雲豹甲車系統。(圖/記者湯興漢攝)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國軍展示雲豹甲車系統。(圖/本報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文/多維TW 陳宗逸

甫在8月中結束的「2019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號稱是蔡英文政府執政三年多、「國防自主」產業的總成績驗收,國防部對此展示標榜「國防自主、產業升級」,雖然展示品風光亮麗、吸引參觀人次創歷史新高,但對從長年觀察這個「台灣最大年度國防展」發展的媒體界來說,本屆應該可說是「最無新意、最缺亮點」的一次。蔡政府所謂的「國防自主」成果,幾乎沒有任何新東西外,以往號稱將要服役成軍的新武器,此次展覽也都「悄然退散」,船過水無痕;外界寄望頗深的「國艦國造」願景,本次也全數缺席,僅展示三艘已經開始要動工的軍艦模型,所謂4,700億的20年大造艦計劃,上屆展示得紅紅火火、浩浩蕩蕩,到本屆展出時已如明日黃花。

台灣的國防自主,口號聽起來相當吸引人,但實際上是一條越走越窄的不歸路。手握台灣「國防自主產業」資源分配大權的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一直以來都以強勢主導的身段,指導國防建軍方方向、甚至限制軍隊的軍購需求,壟斷整個資源庫,只要中科院宣稱能夠自製,國防部、甚至三軍統帥,為了「國防自主政治正確」,就必須聽任中科院的「空頭支票」,只有中科院承認自己做不了,才有外購的空間。

從此次展覽的舊品——海劍2中程艦用防空飛彈,以及騰雲大型無人機兩案來看,就知情況的慘烈。海劍2系統,中科院從2000年以前就發出雄心要完成上艦服役,至今20年時間過去,還停留在測試階段、試驗部署階段,台灣海軍長期缺乏中程防空飛彈,被逼使用美製標準1型飛彈,不僅價格昂貴,且因在美國已經退役、停產,有消失性商源問題,台灣需要花大錢向美國採購零件補給品。而台灣海軍曾想採購美製新一代的ESSM、SeaRAM等中、短程飛彈,美國也已經亮綠燈、可出口,但遷就於中科院海劍2計劃幾乎沒有進展,軍方必須服膺「國防自主」政治正確,靜待中科院「技術突破」的那一天。

騰雲大型無人機,更是一場「工程災難」,美國早在數年前出售給台灣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的同時,就准許台灣進口MQ-9型死神(Reaper)無人攻擊機,因為二者可以互相搭配作戰,進行有人/無人機的網路節點指揮下的聯合作戰。但中科院橫空殺出幾乎是全部拷貝MQ-9的騰雲無人機,阻止採購美製品,向蔡英文政府拍胸脯保證,無人機台灣可以自製,無需向外採購。幾年過去,騰雲無人機無論是發動機、掛載武器能力等問題,都無法解決,須進口美製零件解決工程災難。該產品研製過程,展現了台灣自主國防,缺乏堅實重工業、航太產業基礎,想要一步登天的難局。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給予國防自主百分之百的支持,只要中科院說能自己做,就不讓軍方外購。如此的保護,事實上猶如歷屆政府用高進口稅、貨物稅保護汽車產業、其實只保護到裕隆汽車一樣,保護了數十年,汽車產業依舊沒能自立,反因車價過高,平添納稅人更多負擔。過度地保護國防自主產業也是一樣,應該是台灣國防自主產業中堅與後盾的造船業、重機具業、汽車產業等,目前都疲弱不堪,在經濟起飛時代名震國際的台灣重機具業,如今正面臨產業危機,倒閉廠家激增,業者哀號遍野。造船業也一樣,軍方低劣的工業管理能力,造成了如今「辦不下去」的慶富案,其中的官商勾結版圖難以釐清,也展現出了國防自主產業的困難。故,急著在2024年下水成軍的自製潛艇案,從原本呼聲震天的國造口號後,如今已祕密要由美商、美軍全面接管,以軍售包裹方式,由美方人員在台灣全面掌控、祕密製造,不讓台灣中科院、軍方插手太多。

台灣國防產業如今的夕陽末路,事實上跟南非的發展之路很像。南非和台灣,曾經在1980年代,是全球少見具有獨特規格的自主國防產業,生產的武器質、量皆佳。南非曾經可以自製戰機、主力戰車、高性能火炮、精準飛彈甚至潛艇,但在1990年代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大批以白人為主的中產階級出走,重工業產業外流嚴重,導致原本國營的最大軍火製造商丹尼爾(Denel)公司(類似台灣中科院角色),如今僅能不斷販賣當年的「祖產」,而無法更上一層樓與現代軍事科技接軌。出走的南非中產階級、重工業中小企業,多半被土耳其、南韓吸收,使得土、韓兩國在21世紀後,逐漸躋身全球軍火輸出國的前十名之列。南非的國防產業境況相當悽慘,在恢復黑人統治之後,國防部在2007年左右宣告破產,連新購的瑞典戰機都沒有操作經費,全國適格飛行員不足6人,全年飛行時數累積不到12小時。

至於台灣,也如南非一樣,曾走過當年的風光。但當全球軍火市場不斷升級、所有相關產業隨著國防產業的升級而開始轉型,現代軍火市場最強勢的產品,一是軟體、一是材料。軟體強國如美國,製造F-35戰機的操控軟體,可以在1秒鐘修正戰機姿態6萬次,這是相當驚人的優勢。而操控美製MQ-9無人機的加密操控軍規軟體,可讓無人機操作員在美國本土內陸操控半個地球之外的中東戰場上空的無人機,這是現今軍火市場的趨勢。材料科技也一樣,當今是奈米材料的時代,未來軍火產業是材料至上,不論是發動機、抗彈裝甲,都是奈米材料科技的天下。台灣的國防自主眼光,還停留在1980年代的眼光,以為台灣代工產業興盛,就足以所向披靡地提升軍火產業的技術優勢。事實上,台灣已經跟南非一樣,目前所發展的自主軍火,其實只是在「賣祖產」。

沒有錯,國防產業宛如汽車產業一樣,能夠發揮火車頭效應,帶動產業升級,這是數十年來的願景。但是台灣還有幾個數十年能用來「期待」?而已經被掏空的台灣中產階級,更是重創產業升級的最後一根稻草。傳統代工心態的中小企業,在缺乏計劃的經營下,走入死胡同,也僅是時間而已。故這樣的「產業升級」,事實上是面臨了一個「深層的結構性矛盾」,既要迅速提升、因應台灣國防需要,又沒有任何方法引導產業轉型,四年一任的民選政府,換屆就拍拍屁股走人,缺乏持續性的政策,公務員的得過且過心態,以及軍人宰制的國防自主產業「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作假升官」的習氣,已然「南非化」的台灣自主國防產業,也就「難以起飛」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