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負成長」?台灣對美出口「創新高」?

▲今天新加坡會面臨衰退,一方面是金融服務業過去太依賴中國企業的融資服務。(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錢永旺/大學教授

今年普遍預估美中貿易戰惡化將為全球貿易帶來巨大影響,亞洲最重要的兩個的金融中心新加坡跟香港,都先後發出預警。新加坡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破天荒來到負3.4%,相較於第一季成長3.8%,相差超過7個百分點;香港也不惶多讓,香港今年第一季與第二季的經濟成長都是0.6%,這是在香港示威運動還沒有擴大到全面抗爭之前。可見,美中貿易戰對亞洲主要國家的實體經濟已經產生影響,但以開發程度相同的國家而言,只有台灣受到影響最低,甚至台灣的出口仍然持續成長,對美國的貿易量持續成長,先是五月突破39億美元創下30年新高,到八月則突破40.8億美元的歷史最高點。

▲行政院同意盤點過去不合時宜的法規,跟業者團體溝通修法,這是對投資人展現誠意的表現。(圖/記者林敬旻攝)

通常我們把經濟運作比喻成一艘超級油輪,因為油輪體型巨大,當要轉彎或停止時,必須要有非常大的空間來做緩衝才能完成,否則會變成一場災難。經濟結構的轉型,就是這樣的過程,必須預先規劃好遠程的目標,然後提早因應,這是說,不能到了目的地才想到到轉彎,這樣一定來不及,甚至可能一頭撞上碼頭或消波塊。台灣經濟之所以能在美中貿易戰惡化的情況下,保持競爭力,持續經濟成長,不止稅收增加,在工資與基本薪資都調高,且台幣沒有大幅貶值的情況下,仍然能維持出口競爭力,這跟蔡政府這幾年一連串的法規障礙去除,例如產業創新條例、天使投資、財稅改革、白領外籍法等,有絕對關係。行政院同意盤點過去不合時宜的法規,跟業者團體溝通修法,這是對投資人展現誠意的表現。

▲美光(Micron)位於中科后里園區的後段封測廠。(圖/記者周康玉攝)

加上政府自己也擴大投資,運用前瞻計畫把資訊科技、水資源、循環經濟、綠能,乃至於軍工業都率先投入,軟硬體配合,這才成功創造好的環境讓外商願意加碼投資,例如美國高科技公司Google、Facebook、Apple、Microsoft等都有陸續投資在台灣,除了軟體應用與研發部門,台灣也重新吸引實體生產線回來投資,如半導體大廠美光Micro才宣布要在台灣投資660億元。有這些外資當領頭羊,台商當然更願意回娘家來投資,今年累計5600億元的投資案,其中不乏重要的傳統產業,如南寶樹脂,甚至捷安特也要撤回台灣,並宣稱中國製造已經結束。

▲近年來新加坡連旅遊業、賭場、飯店都過度依賴中國旅客,因此美中貿易戰爆發後,新加坡連服務業都大受影響。(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資訊業、製造業,以及研發通通想移回來台灣,若從國家關係改變來看,這是因為美中的政治風險已經太高,而蔡政府的執政不躁進,政治風險、政策風險已經降到最低,等同於回到李登輝前總統時代,政府提供專業服務,而領導人能堅定政策大方向,根留台灣並分散國外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中國這個可怕的籃子裡,這才是台灣如今能與新加坡及香港,在歷史的轉淚點走向不同路線與結果。

新加坡主要行業除了金融服務業外,就是石化出口以及半導體出口,今天新加坡會面臨衰退,一方面是金融服務業過去太依賴中國企業的融資服務,而出口產業,新加坡的主要出口國是中國、香港、馬來西亞與歐盟等,再來是日本、台灣。看起來有分散,但馬來西亞主要出口國最大就是中國,也就是說,在美中貿易戰當中,新加坡對中國的依賴度太高而沒有警覺。連旅遊業、賭場、飯店都過度依賴中國旅客,這使得新加坡連服務業都衰退,這影響就不止是大型企業,一般做小生意的民眾也開始受到影響,這就是沒有提早因應發生快2年半的美中貿易戰,所要吞下的苦果。

執政不是喊喊口號「發大財」「人民有錢」就能矇混過關,國際間政治經濟的互動往往相當微妙,看不懂國際政治潮流的走向,並及早因應潮流轉向,來規劃長期轉型計畫,這對於在國際產業鏈當中有重要角色的台灣而言,如果我們真的選出一個不懂國際情勢的總統,那麼很可能一個歷史十字路口轉錯彎,我們50年的努力就付之一炬。

熱門文章》

►「烽火外交」再起?新形態兩岸外交戰

►台海和平關鍵 倚靠全球國防工業合作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