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傅中原/臺灣可成為貿易戰下「資金淨移入國」嗎?

▲筆者認為有內文幾點原因,讓我國較難成為全球資金市場的淨移入國。(圖/路透社)

●傅中原/現職為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專長在國際貿易與區域經濟理論、產業經濟學等領域,著有多篇與區域貿易協定的專欄文章。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開打到現在,已歷經一年多的時間。這期間不僅美中兩國代表唇槍舌戰外,戰線也從關稅戰延伸至貿易戰、貨幣戰、科技戰等面向,幾近引爆兩國全面經濟戰。

跨國企業對美中貿易戰所引起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是敏銳的。高關稅制裁措施對外銷為主的企業影響程度最大,紛紛開始思考轉移生產基地以規避貿易戰的砲火。有識者認為受惠於美中貿易戰衝擊,我國將成為資金流入的目標國,可望透過海外投資增加來帶動國內經濟與就業。

由投資金額數據來看,資金移入效應恐怕並未如此樂觀。我國對外投資(包含對全球國家與對陸投資)從2018年1月以來,核備投資總額約319.35億美元,且臺資主要投資地為中國大陸,投資金額達118.01億美元,占比為36.95%;另外,國外資金(包含僑外資與陸資)投資臺灣金額為187.27億美元,且主要資金來源係僑外資,投資金額為184.24億美元,占比高達98.38%。可見即使我國資金開放程度高,又再加上美中貿易戰的利多影響,卻未能使我國成為全球資金市場的淨流入國。

反觀我國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卻遠高於陸資來臺金額,淨移出金額為114.98億美元,除了顯示出我國對陸資管制較嚴使其較難投資我國產業外,美中貿易戰似乎未影響我國企業投資中國大陸的力道。

▲我國投資金額-依來源分(2018年1月~2019年7月),單位:億美元。(圖/數據來源:筆者整理自投審會業務統計)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下列幾點原因,讓我國較難成為全球資金市場的淨移入國。

1. 美中貿易戰並未真正打擊到中國內部經濟

根據中國大陸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陸2018年外人直接投資金額1,349.7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率為3%,且全國新設外資企業家數為60,533家,平均每月就有5,044家外資在中國大陸境內設立。該趨勢與過去幾年並未有顯著的改變(或下降),這也代表中國大陸國內市場仍是這些跨國公司首要設立據點之地。

另外,關稅是屬於短期干預市場價格機制的工具之一,對於經濟成長或產業結構並不會產生長期與實質影響,所以對這些跨國企業不至於產生嚴重影響,也不會思考選擇整廠移出的營運策略。

▲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外資企業已在中國大陸建立深厚且完整的原物料供應鏈,而就業市場也訓練出具一定水準的專業人員與管理人才,為外資企業建立起在地化的人才供應鏈。(圖/視覺中國)

2. 外資企業續留中國大陸是看中其國內經濟成長潛力

中國美國商會公布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有高達63%的企業認為過去一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營收是比過去成長2%以上,僅有11.25%的企業認為營收有明顯下滑,當中工業業別認為影響最大,而消費業別最不受影響。同時有超過60%的企業將中國大陸市場視為前三大投資市場,且對於消費與服務兩業別來看,仍有74%與67%的企業願意增加在地投資,顯然美中貿易戰影響以出口為主的跨國企業,但以供應內需市場為主的跨國企業來說,並不會產生嚴重衝擊。

3. 跨國企業外移成本比預期更昂貴

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外資企業已在中國大陸建立深厚且完整的原物料供應鏈,而就業市場也訓練出具一定水準的專業人員與管理人才,為外資企業建立起在地化的人才供應鏈。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受惠於美中貿易戰的越南與泰國,成為中國大陸外移資金首選之地。但該二國其投資與人力資本條件仍有許多可增進的空間,例如基礎建設、政治穩定、教育程度、國民消費等面向,未如中國大陸成熟,也較難吸引到大部分在中國大陸的外資移入。此舉意味跨國企業選擇海外據點不僅僅是考量到新設廠房與設備等外顯資金成本,政經環境、供應鏈網絡等隱藏成本更是左右企業選擇設廠的主要因素。

▲川普欲取得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算盤,恐較難達成。但要美中兩國達到宣示性的談判成果並非不無可能。(圖/路透)

4. 企業預期美中貿易談判短期內將會有初步成果

川普若欲在2020大選取得勝利,與中國大陸貿易戰必先需要收割部分談判成果,作為大選的勝選籌碼。川普與其談判團隊欲取得與中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成果,恐怕較難達成。但要美中兩國達到宣示性的談判成果是較有可能出現的成果,而協定文本、市場開放與國內措施等細節,亦可慢慢透過未來雙邊回合談判完成。倘若2020大選易主,是否會持續採取對中國大陸的關稅制裁恐怕也會產生變數,對於跨國企業而言,繼續留在中國大陸且持續觀望後續發展仍不失為一個好的營運策略。

美中貿易戰雖對全球經濟已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對於外資企業而言,影響程度更加顯著,但若欲吸引這群跨國企業移入投資,又豈非是高關稅所能夠改變其設廠決策。唯有改善國內經濟結構、提升勞動力品質、健全法治環境與建立產業創新環境,才是吸引外資投資不二法門。

熱門文章》

►貿易戰導致全球經濟陷於「信心危機」

►川普想用「大清亡國公債」打臉中國?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傅中原專欄

傅中原專欄 傅中原

現職為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專長在國際貿易與區域經濟理論、產業經濟學等領域,著有多篇與區域貿易協定的專欄文章。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