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經濟】傅中原/美中貿易番外戰:兩強如何左右全球電子商務遊戲規則

▲美中貿易戰開打一年,第一階段協議有望達成。(圖/路透)

●傅中原/現職為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專長在國際貿易與區域經濟理論、產業經濟學等領域,著有多篇與區域貿易協定的專欄文章。

近日市場預期美中兩國將達成第一階段的談判成果,可有效改善目前關稅壁壘情況,連帶股市景氣一片看好。自美中貿易戰自開打以來,雙方除了不斷祭出高關稅制裁外,其戰線已延伸至科技、金融、訴諸WTO爭端解決等面向,甚至在全球電子商務談判場合上也同樣出現相互較勁的情況。

電子商務定義為買賣雙方經由網路平台所達成的交易,而過去大眾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大多僅限於網路購物的交易方式,例如買家向網路上的賣家購買商品,經由線上直接付款或是線下匯款等方式,賣家再將買家所下訂購買之物品寄送給買家,隨即完成雙方交易行為。但由於資通訊發展快速與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現在不僅僅只有網路買賣交易,連音樂、旅遊訂房、線上電影院與叫車服務均可透過網路的服務平台所達成。實務上也將原先電子商務的定義逐漸擴大至任何透過網路所達成的商業行為均屬之。

由於電子商務所涵蓋範圍廣泛且無實體形貌,如何對內管理與對外承諾將成為各國政府需面對到嚴肅的治理課題。在管理面的課題上,提供消費者網路交易安全及隱私保護等規範以降低因網路交易糾紛或個資外洩的情況發生;在對外承諾課題上,衡平數據自由跨境傳輸與國家安全間界線以遵守全球電子商務規則。

與電子商務活動相關的限制或障礙,包含限制數據跨境輸出、要求資料在地化、隱私保護程度不足、要求揭露產品原始碼與課徵電子產品關稅等,當中又以限制跨境數據輸出對於全球電子商務發展最為不利。若限制消費數據向境外輸出,無疑將削弱跨國企業資訊服務供應商,如Apple、Microsoft、Amazon等,提供消費者客製化的廣告與產品推銷服務的能力,降低海外消費市場的收入。

美中兩國不僅在關稅上爭鋒相對,在電子商務相關規範上,兩國亦有不同的立場與見解,特別是在限制數據跨境輸出、要求資料在地化與揭露產品原始碼等議題。

1. 限制數據跨境輸出

資通訊服務業為美國具高度比較利益的產業,也是美國維持全球資訊服務霸主的根本。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統計,2017年自美國出口電腦軟體、電影、電視節目、書籍與音樂等數位產品的產值粗估已達22.31兆美元,且該規模占全球相關產品出口額占比為34%。為繼續保有資通訊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美國提出放寬數據可跨境傳輸的訴求,目的係希望敲開各國電子商務的市場大門,協助國內企業將商業觸角伸進全球各地。

中國大陸在該議題之立場與美國迥異。具體實例為中國大陸在2017年6月所施行的網絡安全法,當中明訂為保障國家與經濟安全、社會穩定與公共健康等為由,禁止跨國企業將國內所蒐集到的數據資料向境外傳輸。

由於美中兩國對限制數據跨境輸出所持立場歧異甚大,預期美國政府將會在後續談判上,要求中國大陸針對該點逐步鬆綁或提出例外情況,保障美國企業權益;但中國大陸仍基於國家安全與穩定為由,堅決維持現行的規定,預估兩國將在此議題上僵持不下。

2. 要求資料在地化

▲▼網路購物。(圖/趨勢科技提供)

▲自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雙方除了不斷祭出高關稅制裁外,其戰線已延伸至全球電子商務談判。(圖/趨勢科技提供)

資料在地化係指當地政府要求座落在境內的企業必須將其數據或計算機設施設於境內以換取作為在地營運的條件。

資料在地化問題對企業與政府是個兩難的決策。對跨國企業而言,無法將數據中心設於建置成本最低的地區或國家內,等同於無法達到企業利潤極大化;對政府而言,只要數據可以被儲存在境內,對於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等亦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以實務上而言,當地政府要求數據中心設於境內並不會影響跨國企業營運,只要在該國內所蒐集到的數據可以傳輸至境外即可,反之卻不一定成立。若禁止數據向境外傳輸,即使數據中心可設置在海外,跨國企業也無計可施。

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國家,往往將資料在地化與禁止數據跨境傳輸視為同一件事,要求跨國企業只要是在境內蒐集到的數據,不僅要儲存在境內,同時也禁止企業私自將相關數據傳輸至境外。

不過,美國卻不認為該措施符合自由市場經濟的機制。美國所持的論點只要資通訊技術水準達到企業要求,企業會自由選取數據設施應設置之區位,而政府不應過度干預企業的營運策略,降低不必要的政策妨礙電子商務的發展。

3. 揭露產品原始碼

原始碼係由程式撰寫者寫出一組人類可閱讀的電腦語言指令並可使電腦執行的程式語言。

由於原始碼大多涉及核心商業機密,對於先進國家來說,大多不會要求企業提供產品原始碼以換取進入國內市場之條件。除了要求原始碼揭露的問題外,外國核心技術是否需移轉給當地夥伴亦屬同類的問題,而此類問題經常發生於外資未能持有百分之百股權的產業中。

美國認為在不損及商業機密的前提下,可提供原始碼給予當地國進行審查;但中國大陸卻對於可能需要放寬目前國內產品檢測要求等措施,則採取較保留的態度。

未來美中貿易協議勢必將就電子商務相關議題進行談判,但姑且不論談判成果為何,可確定的是全球電子商務規範將遵循美中貿易協議結果而定調,也代表美國或中國大陸將成為數位經濟下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熱門文章》

►單憑一家台積電及「台積電們」,能撐起台灣經濟嗎?

►歷史性的12月15日,中美貿易將全面開戰?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傅中原專欄

傅中原專欄 傅中原

現職為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專長在國際貿易與區域經濟理論、產業經濟學等領域,著有多篇與區域貿易協定的專欄文章。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