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正名原住民語言面臨存亡危機 語言正義何時平反?

●王商益/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執行長

2018年立法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明訂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包含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都被列為12年國民教育各階段部定課程,是台灣多元語言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國家教育研究院近期更著手討論修訂12年國教課綱,預計111年8月除現行的國小之外,國中3年加高中1年級都將採必修,可從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及手語等擇一學習。

其中,原住民各族語言雖已被列為國家語言,卻有尚未被國家所承認的未正名原住民(平埔族群)語言沒被納入,包含拍瀑拉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西拉雅族等族群。

台灣未正名原住民(平埔族群)數百年來,因歷經不同政權的殖民統治,致使語言及文化傳承遭到國家政策的破壞,在外來政權尚未抵台前,台灣島嶼本來存有至少26種以上的原住民族語言。

17 世紀荷蘭人將西拉雅語以「新港文書」的方式記錄呈現,使西拉雅語成為台灣史上最早被文字化的語言,1936年日本在台灣實施「皇民化政策」,要求島內原住民使用日語及改信日本神道教,使得許多族群語言文化嚴重流失,1946年國民政府來台實施「國語運動」,嚴禁民眾使用方言,甚至有官員到南投埔里的愛蘭教會燒毀巴宰族語聖經,使巴宰族人對於說母語產生恐懼,造成母語傳承面臨斷層。

平埔各族群語言文化雖遭多次摧殘,各族人後代卻沒有忘記傳承祖先智慧的責任,例如台南西拉雅族透過母語課程創造母語學習環境、南投巴宰族、苗栗道卡斯族編纂母語辭典、繪本將母語透過書本應用在當代族人生活,埔里甚至還存有許多能流利使用族語的耆老,各族群至今皆靠自身力量傳承母語文化,更試圖扭轉外界對平埔族群語言文化已漢化流失的刻板印象。

近年政府實施「新南向政策」把東南亞國家語言列為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必選一環,而存於台灣島嶼數千年的部分原住民族群語言,卻因為尚未受到國家的承認,無法被納入國家教育體系被合法的教學使用,導致族群語言面臨死亡的危機,兩者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及諷刺,當台灣將尊重多元文化發展視為民主國家重要核心價值,而未正名原住民的語言正義何時才能得到平反呢 ?

熱門推薦》

►動物森友會哪裡好玩?看似簡單卻隱藏精心設計的細節

►ZOOM不ZOOM有關係 第一線教學工作需要更多關愛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