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吳朋奉腦中風昏迷猝逝 如何預防「小中風」?

我們想讓你知道…近年來因飲食、生活型態和環境變遷等因素,55歲以下罹患「年輕型腦中風」的人數逐年增加。其實中風可以預防,只要調整錯誤的生活習慣,在初期積極面對,做出改變,就能減少後續中風或更嚴重併發症的機會。

編按:55歲「3金影帝」吳朋奉,25日下午猝逝自家陽台,震驚娛樂圈。26日下午,遺體相驗結果顯示「腦中風昏迷」導致死亡。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佔據國人10大死因前5名。日常生活要如何預防中風?只要調整錯誤的生活習慣,控制身體五大指數,在初期發現症狀時,積極面對做出改變,就能減少後續中風或更嚴重併發症的機會。

▲ 短暫性腦缺血(小中風)發作後,日後有1/3患者會真的中風發作。(圖/照護線上提供,以下亦同)

白映俞/外科醫師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英文簡稱為TIA),這名稱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症狀就很像中風,讓人突然手腳無力,或突然說不出話、臉歪嘴斜,只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導致的症狀僅僅維持數分鐘,不會導致永久性的傷害,被俗稱為「小中風」

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個警訊,約有三分之一曾有小中風的患者最終真的中風發作,且有一半是在一年內就發生,機會很高啊!

我們先來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症狀,畢竟被稱為「小中風」,其症狀常與中風一樣,只是不會太久,通常只有十到二十分鐘左右。

「小中風」五大症狀 

● 突然之間在臉部、手臂、或腳感到麻木或無力,尤其發生在身體單側。

● 突然視力改變,可能是看不見,或是看到兩個影。

● 突然說不出話,無法好好清楚地講話,或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

● 突然頭暈,無法走路或維持平衡。

● 突然頭痛找不出原因。

「短暫性腦缺血」近似「缺血性中風」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原因,與「缺血性中風」是一樣的。

缺血性中風時,腦血管的血流被血栓阻斷,氧氣和養分就無法抵達腦部細胞,造成麻木、癱瘓、或失語等症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血流也是被血栓阻斷!只是阻斷的時間不太久。一小段時間後,血流回復,患者症狀消失,因此才會說是「短暫性」。

如果是中風,血流不會回復,症狀不會消失,腦部留有永久性的傷害。

「短暫性腦缺血」易再發作!勿因短暫掉以輕心

至於血管血流為何會被血栓阻斷呢?血管粥狀硬化是最常見的原因。當動脈因為長期的高血壓、高血糖、抽菸等因素而長期損傷後,血管會發炎硬化,減少血流通過或導致血栓形成。

另外,當患者有心律不整,或心臟病發,都可能造成心臟的血栓,爾後流到腦部,塞住腦部血管。只要血流受阻個幾秒鐘,患者可能就會有症狀了!

萬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到底該怎麼辦?如果發現家屬、朋友有類似的症狀,最好是趕緊帶他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真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千萬不要因為症狀只有一下下,五分鐘,就不以為意。

曾有短暫性腦缺血的人,很容易再度腦缺血發作,說出這事實就是要讓大家明白,當務之急就是要面對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並做出適當的調整,降低後續中風的機會。

就診後若醫師懷疑患者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需要的檢查包括抽血、量血壓,看看有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狀況。

考慮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頸動脈是穿過頸部,導引血流到腦部的血管,可以用超音波評估頸動脈有沒有狹窄或血栓。

當然,醫師也可能安排能看到腦部血管狀況的檢查,像是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血管攝影等檢查,釐清傷害程度。

我們前面提到,有些血栓是心臟問題造成的,因此醫師也可能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其收縮功能及型態,並用心電圖檢查心臟的節律。

中風可積極預防 控制身體五指數

我們一直提到,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之後,患者很容易再度發作中風,留有永久性的腦部傷害,甚至死亡。那我們到底該做什麼事情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哪些是可以被逆轉的!

雖然造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危險因子裡,有些我們無法改變的,就像隨著年紀增長,中風和小中風的機會都是提高的。家族史也不是我們說變就能變的。

但為了預防下一次的中風,我們一定要積極治療所有的健康問題,像是:

 控制血壓:控制血壓在130/80mmHg,減少高血壓對血管健康的長期影響,您可以看「高血壓的診斷和第一線治療用藥」搞懂藥物選擇。

控制高血脂: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如果飲食控制之後,膽固醇的數值仍舊偏高,就要用藥物控制。您可以看「高血脂該怎麼辦?」搞懂膽固醇過高及三酸甘油脂過高等問題。

控制血糖:血糖高,血管就不健康。需要從飲食、運動、和藥物三管齊下,好好控制血糖。否則,一定會帶來許多併發症。(血糖控制好,併發症才會少

控制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與心律不整等心臟疾病都會造成血流紊亂而有血栓生成。若有以上問題,可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抗凝血劑或阿斯匹靈等藥物輔助。(最常見的心律不整 – 心房顫動

控制體重:BMI數值大於25時,中風的機會就比較高。因此,維持適當體重在BMI介於18.5 到 24 之間,是比較適合的範圍。

調整錯誤生活型態:不菸、少酒、少油、飲食清淡、規律運動

以上所說的健康問題都是需要立刻面對的棘手疾病,然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還要調整及改變原有的錯誤生活型態,才有機會真正提升健康的層次,像是:

不抽菸,也別讓其他人在你附近抽菸。抽菸和吸二手菸都會增高血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提高血栓發生的機率。

喝酒時適可而止,別讓自己喝太多,男性最多一天兩份,女性最多一天一份。

不要吃太油或吃太重鹹,口味太重對血壓血糖血脂都不好。

每天盡量運動30分鐘,運動能帶來很多好處,包括讓組織獲取氧氣養分,保持血管狀況,消耗多餘熱量,和讓人心情愉快。

想辦法減少工作負擔,減少坐在沙發滑手機、追劇的時間,撥個三十分鐘的空檔留給自己做運動吧!

藥物預防:阿斯匹寧 vs 抗凝血劑? 

調整了生活習慣,開始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之後,還有什麼能使用的藥物呢?

談到預防中風的話,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藥物是阿斯匹寧,可用來減少血小板凝集,進而減少血栓的形成,腦袋血管才不會被塞住。

其他抗凝血劑,則與凝血系統中的蛋白質作用有關,同樣能減少血栓形成,只是要小心掌握使用狀態,以免造成出血的副作用。

至於要使用阿斯匹寧,還是抗凝血劑才好?都需要讓醫師詳細評估,每個人的危險因子、身體狀況都不同,記得與醫師好好討論並繼續追蹤病情。

頸動脈粥狀硬化太嚴重?手術治療有兩種

若想預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中風,且醫師發現患者頸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度很嚴重的話,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是這樣的,醫師會在患者麻醉的狀態下,切開患者頸動脈後,移除頸動脈內沉積的粥狀斑塊,再關閉傷口,讓頸動脈通暢,減少被血栓卡住的機會,因此這算是一種能預防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手術方式。

頸動脈支架放置術(carotid stent placement),則是另一個可行的做法,醫師將導管伸到頸部,利用氣球般的裝置撐開狹窄的動脈管徑,並置放支架在原位保持管徑夠通暢。

以上我們介紹了各種降低中風機會的方法,包含藥物、調整生活方式、以及手術,若您曾經發作小中風,務必要跟醫師好好討論是否加上這些做法喔!

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要再提醒大家,若擔心自己曾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身旁的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務必就醫,積極面對,開始做出改變,減少後續中風或更嚴重併發症的機會。

熱門點閱》

►  影帝吳朋奉「腦中風」猝死享年55歲 中風如何治療?

►  新冠肺炎恐致「菜瓜布肺」當你倦怠、慢性咳嗽、呼吸困難 小心是「肺纖維化」!

►  44歲台灣AI菁英陳昇瑋驟逝!撞到頭何時要就醫?

►  為何蝗災的蝗蟲,連鳥都不敢吃?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 本文獲「照護線上」轉載授權,原文出處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 降低中風機會的各種方法(懶人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白映俞

白映俞 醫師 學歷:成功大學醫學系學士 專長:外科專科醫師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