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一直腹瀉要當心 發炎性腸道疾病



作者: 劉育志 醫師

周莒光醫師:它就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我們都是罕見病,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門診我每個月、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周莒光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周莒光醫師:大家好,我是周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周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成因為何?

周莒光醫師:就是免疫細胞會一直去攻擊腸道的上皮,攻擊腸道的結構,腸子就會發炎,反覆發炎之後就破損,包含它會一直出血,造成腸道後來變形、阻塞這些問題的產生,所以根本的原因是一個免疫系統的疾病。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分哪幾種?

周莒光醫師: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兩種,一個叫做克隆氏症,一個叫做潰瘍性大腸炎。

周莒光醫師:潰瘍性大結腸炎主要都是從肛門口起直腸到大腸的發炎,所以它主要的特徵就是病人要不是裏急後重,因為腸子腫起來,要不他大便有血,因為腸子發炎的很厲害黏摸就開始出血,要不他就會拉肚子、一直水瀉,因為發炎關係,大腸一直分泌黏液跟水,就是主要是潰瘍性結腸炎的特徵。

劉育志醫師:請問克隆氏症的特徵為何?

周莒光醫師:克隆氏症的特徵就很多元,因為克隆氏症可能在不同地方產生這些潰瘍,所以它在上面的潰瘍,接近胃、十二指腸潰瘍可能會上腹痛,可能也會伴隨一些出血,到中段的小腸的時候,他就可能在肚子比較偏中間的地方痛,下段的大腸痛的位置就不一樣,也會合併一些出血症狀,我必須要說克隆氏的症狀非常非常多元、多變,有些不明原因的腹痛,醫生還是必須要想到說有克隆氏症這種診斷的可能性在。

周莒光醫師:我要再講克隆氏症不容易被診斷,因為有些克隆氏症特別它侷限在小腸的時候,會牽涉到一件事情就是說,上面的胃鏡也檢查不到,下面的大腸鏡也檢查不到,非得去做個小腸鏡,做小腸鏡不是一個輕鬆又容易的檢查。

劉育志醫師:請問發炎性腸道疾病,會帶來什麼樣的長期併發症?

周莒光醫師:我們這麼努力去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目的,就是希望不要導致長期併發症,因為腸子在反覆發炎的過程中它會壞掉、它會結痂、它會變形,失去功能的時候、成阻塞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去把它開掉,這個就是最大問題,我們要避免事情就這樣,再來是它反覆發炎久了之後,長期癌症風險上升,會增加他得到大腸癌的風險。

周莒光醫師:再來是特別是克隆氏症,因為當它反覆發炎變成全層穿孔之後,病人會進入一個無止境感染的階段,那個會非常非常糟糕,克隆氏症因為又影響到小腸,如果小腸未來又被切掉的話,會變成短腸症,他得一輩子使用全靜脈營養注射,這是非常非常糟糕,所以我們醫生會盡全力,不要讓患者走到這條路上。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後來接受手術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周莒光醫師:我覺得過去的時代比較高,但是在生物製劑的時代其實已經顯著下降,現在會接觸手術的比例已經非常低了,只要他能夠早期就醫、早期治療,不要走入末期的話,基本上是還不錯。

劉育志醫師: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周莒光醫師:坦白說這個問題現在大家都很感興趣,但是說真的,真的不知道,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誰比較會得這些病,還搞不清楚,目前就是大家在推測,我們的飲食越來越西化,所以我們這個盛行率有慢慢的往美國、歐洲這些國家去靠近,但是真正的危險因子其實到今天還是不知道。

劉育志醫師:現在台灣的盛行率的變化大概是怎麼樣?

周莒光醫師:它就是逐年在上升,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我們都是罕見病,好久好久才看到一例,現在幾乎門診我每個月、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

劉育志醫師:請問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選項有哪些?

周莒光醫師:輕症的話原則上可以吃口服藥,口服藥丸就很簡單,就是一些抗發炎類的藥物,它也有做塞劑的劑型或是灌腸的劑型,如果你的發炎比較侷限在下段的大腸的話,灌的到的地方可以用塞的,這是輕症的部分。

周莒光醫師:再上去的話,我們就得使用所謂的免疫系統調節的藥物,當然就是包含類固醇,再來就是一些免疫抑制劑,過去在器官移植抗排斥的病人身上使用的藥物,這是第二類的藥物。

周莒光醫師:最新這一類的藥物就是要跟患者講的就是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它可以直接調整免疫系統,目前就是有分兩類,一種是腸道專一的,一種是非腸道專一的全身性的生物製劑,目前兩種效果都非常非常好,而且它可以控制的更好,副作用更少,當然它施打期間是更長,患者可以久久一個月、兩個月打一次,非常非常方便。

劉育志醫師:請問腸道專一跟全身性,它們差別在哪裡?

周莒光醫師:以前是比較全身性的生物製劑,它可以用在全身的各式各樣的免疫系統的疾病,關節炎都是這一類的藥物,目前因為我們也不希望它有一些全身的作用,所以就經過研發,它們就會有提供這種比較針對腸道專一的藥物,這樣的藥物有幾個好處,當然我們預期他的副作用會更少,實際上在研究裡面也指出它的效果更強、更好。

劉育志醫師:生物製劑對患者會有什麼樣的幫助?

周莒光醫師:相較於過去的這些類固醇跟口服類的藥物,過去的這類藥物它的效果不夠強,第二件事情,過去這類藥物也有所謂的副作用,吃類固醇會月亮臉、水牛肩、皮膚不好,這些問題都是一直都存在的,所以要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去壓制、控制這些發炎性腸道疾病,其實是有困難度的。

周莒光醫師:新的這一系列的生物製劑有非常多種類的藥物,它有幾個好處,第一個它比過去效果好,它比較容易控制住整個發炎的狀況,甚至我們可以追求所謂叫做mucosal healing,整個像正常的上皮一樣,我可以追求到這個程度,第二件事情它好處就是它副作用真的少,比較針對這一系列的疾病,調控比較專一的免疫系統,所以它比較不會產生其他副作用,第三個我覺得最好的好處,就是它施打時間真的很長,有些藥物甚至兩個月才打一次,病人就兩個月回來醫院,打這麼一次藥就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所以跟過去是真的不太一樣。

周莒光醫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最近診斷的一個二十幾歲的女性,這個女生她很單純,她就拉肚子拉了一個月,就也有解一點血便,病人有點發燒就來住院,當然她在不同醫院就診,她就覺得她是所謂的胃腸炎,其實也很合理,我們就打打抗生素,大家一開始一定是想這件事情,時候來我手上時候,我就覺得這不對,這個時間太長了,第二件事情,通常的胃腸炎沒有這麼難去處理它,所以我們就做大腸鏡下去診斷做切片採檢,大腸鏡也是典型的潰瘍性大腸炎。

周莒光醫師:這個個案為什麼我印象這麼深刻,因為也是要提醒大家,其實也是會有急性的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它們會有急性表現,而且這幾年就是越來越多,而且表現的症狀越來越強。

周莒光醫師:我想要跟患者講最重要的事情是,第一個這個東西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診斷,它有時候表現非常多元,當你有腸道症狀,你一直沒辦法解決的話,我會建議還是要找胃腸專科醫師,去做完整的評估跟檢查,第二件事情就是,當你診斷了這個疾病之後,其實目前有非常好的藥物可以去做治療,跟過去的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所以可以尋求比較專門的醫生去做治療,可以得到很好的生活品質、治療成效,跟比較少的副作用。

劉育志醫師:感謝周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炎」之過早!約四至五成發炎性腸道疾病 症狀緩解改善但腸仍處發炎狀態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

2025年03月26日 09:03

每天44人罹大腸癌!醫曝「4大風險因子」:有年輕化趨勢

每天44人罹大腸癌!醫曝「4大風險因子」:有年輕化趨勢

大腸癌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年國內與國外的醫學統計數字上看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指出,大腸癌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但大腸癌是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

2025年03月30日 17:29

家族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引產!35歲女人工生殖順懷2胎

家族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引產!35歲女人工生殖順懷2胎

葉小姐因家族性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自然懷孕皆忍痛引產,進而尋求人工生殖協助。醫師指出,此類罕見疾病基因攜帶者而言,傳統自然受孕存在50%的遺傳風險,甚至可能無法活產,帶有色素失調症基因的胚胎,在發育時會出現結構...

2025年03月30日 15:16

羅志祥母罹阿茲海默症 醫推1飲食法「大腦可年輕7.5歲」

羅志祥母罹阿茲海默症 醫推1飲食法「大腦可年輕7.5歲」

藝人羅志祥透露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引外界關注。醫師指出,失智其實早在症狀出現的十年前,身體就已經在悄悄發出訊號,介入的時間點不是等病情發生,而是從還來得及的現在開始,其實能透過飲食讓大腦年輕7歲半,而根據研究顯示,...

2025年03月30日 13:37

不是坐完月子就好了!醫曝「第五孕期」5大困擾 恐害產後憂鬱

不是坐完月子就好了!醫曝「第五孕期」5大困擾 恐害產後憂鬱

女性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不是月子坐完就結束了!其實現今還有所謂的「第五孕期」。婦產科醫師陳保仁指出,第五孕期主要是「產後延伸照護」,時間在產後7週至6個月,這時期的產後媽媽會陸續遇到包括「皮膚頭髮、身心壓力、體態身材、...

2025年03月30日 10:00

五十肩和年紀沒有絕對關係!醫曝致病原因 妙招分享緩解疼痛

五十肩和年紀沒有絕對關係!醫曝致病原因 妙招分享緩解疼痛

為提升社區長者健康意識,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積極媒合玉里鎮193縣及富里鄉共11個文健站推動社區衛教,114年度規劃19場衛教活動,結合院內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及藥師等多位專業人力,深入社區傳...

2025年03月30日 09:37

吃五穀粉當早餐養生藏陷阱 醫揭1特性「血糖狂飆升」

吃五穀粉當早餐養生藏陷阱 醫揭1特性「血糖狂飆升」

73歲陳先生有心臟病、高血脂、糖尿病前期病史,長期服藥控制穩定,然而過去一年卻糖化血色素持續上升,從5.8一路上升到6.3,就醫才發現飲食出現大問題,不僅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少,更重要的是每天早上飲用沖泡五穀粉作為早餐,...

2025年03月30日 09:32

每年增2.5萬糖尿病患!糖胖症死亡風險飆7倍 醫:減重5%都有用

每年增2.5萬糖尿病患!糖胖症死亡風險飆7倍 醫:減重5%都有用

糖尿病盛行趨勢勢不可擋,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每年以2萬5千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且BMI> 27的「糖胖症」患者死亡風險是一般民眾的7倍。門諾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俊麟強調,「糖胖...

2025年03月30日 08:50

寶寶出生緊抓台大醫 「小手牽大手」珍貴影片曝

寶寶出生緊抓台大醫 「小手牽大手」珍貴影片曝

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接生時,寶寶緊緊握著小兒科醫師的手,「小手牽大手」的溫馨影片獲得超過1.6萬人按讚。

2025年03月30日 07:41

「蠔油」是什麼?已有百年歷史 營養師解答關鍵用處

「蠔油」是什麼?已有百年歷史 營養師解答關鍵用處

蠔油是一個台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調味醬料,不常購買但又時常聽到蠔油,到底蠔油怎麼用?到底蠔油是什麼?為什麼講到蠔油就會想到李錦記?這麼多種蠔油怎麼挑?讓好食課專家來告訴你!

2025年03月30日 01:5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