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再傳發現可用3800年新能源「乾熱岩」 陸專家:僅止於調查研究階段

▲青海共和盆地,海南瓊北乾熱岩參數井。(圖/CFP)

▲大陸海南瓊北乾熱岩參數井。(圖/翻攝中國礦業報)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部分自媒體近日宣稱山東發現新能源「乾熱岩」,儲量約相當於180億噸煤炭,可供中國使用3800年。對此,大陸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表示,消息嚴重地誤導公眾,「雖然乾熱岩儲量大、無污染,但它是一種開採難度極大的地熱能,中國現在並沒有乾熱岩的開發技術,只是處在調查和基礎研究階段。」

▲青海共和盆地,海南瓊北乾熱岩參數井。(圖/CFP)

▲青海共和盆地為大陸探勘研究乾熱岩新能源最有利的地區。(圖/CFP)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早在2016年,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發現了中國東部賦存條件最好的乾熱岩。該勘察院水文地質所主任景曉東預測,僅在威海市文登區一處,高溫乾熱岩的能量即使只有2%被利用,便可供山東全省使用38年,「其效益不亞於找到一座大型金礦。」

此後,江蘇、河北等地也陸續探測出乾熱岩富存區,根據大陸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王貴玲在2012年發表的論文指出,中國已經圈定了12處乾熱岩勘探點,開展開發實驗,並追蹤國外技術。同時,王貴玲也測算,中國大陸3至10公里深處的乾熱岩資源,相當於860兆噸標準煤,按2%的可開採資源量計算,相當於當時大陸能耗總量的5200倍。

據悉,乾熱岩為一種乾淨環保的地熱能源,一般溫度大於200℃。其中,180℃以上、岩體含水量特別少或不含水,在技術、經濟條件下能夠開發利用的地熱能,才能被稱為乾熱岩資源。

龐忠和強調,從資源勘探的角度,位於青海的共和盆地是中國目前乾熱岩開採條件最優質的地方,「大約地下4公里的深度,地熱溫度能達到200℃,再繼續往深部走,溫度也隨之增高,大約每一公里能增加45℃,但能否實現商業化開採,則是另外一回事。」

龐忠和提到,地熱的開發利用,就是跟地球進行換熱,這個過程如果用流體進行,會比沒有流體的傳導式換熱,效率至少高3至5倍,「因此現在的地熱開發,主要是通過抽水把熱能帶上地表來,成本才經濟划算。而在地表4公里往下,地球的裂隙愈小,物質結構越緊密,基本上含水量特別低,不具備水熱型地熱開發的條件。」

至於開發乾熱岩的技術則被稱為增強型地熱系統(EGS),主要藉由水力壓裂等工程手段在乾熱岩體中形成人工地熱儲層,採出大量熱能的人工地熱系統。其中,該儲層是油、氣、水等物質儲集和流動的岩層空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