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慢性B型肝炎 通常無感卻傷肝害性命

▲B肝。(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陳女士是一位高階經理人,因為體檢發現有B型肝炎帶原,所以在門診追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暨消化系中心主任戴嘉言教授回憶,有段時間因為工作較忙碌,就疏於檢查,經過兩年才回到門診時,慢性B型肝炎已經併發肝癌,而且因為肝臟腫瘤比較大,治療成效有限,如今已不在人世。

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千萬不能用症狀來決定是否就醫,戴嘉言醫師說,及早檢查、定期追蹤治療才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的機會!

急性B型肝炎,表現很多樣

一旦感染B型肝炎病毒就稱作急性B型肝炎,戴嘉言醫師解釋,急性B型肝炎的表現大概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沒有症狀」,大多數患者都沒有症狀,以至於不知道自己得過B型肝炎。

第二類是有比較輕的症狀,包括倦怠、容易疲累,可能有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較厲害的肝炎會出現深茶色的尿,或者是發生黃疸等,待這些症狀過去之後,就完全康復。

第三類是發生嚴重的肝功能失代償,即猛爆性肝衰竭,戴嘉言醫師說,患者會有很厲害的黃疸,可能發生腹水、肝腦病變、肝昏迷,甚至因而死亡。

急性B型肝炎,表現很多樣

簡而言之,急性B型肝炎的表現可分為有症狀跟無症狀,而有症狀的患者又可分成輕症和重症,戴嘉言醫師指出,這些都必須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罹患B型肝炎。

慢性B型肝炎,雖然無感卻傷肝害命

感染B型肝炎病毒之後,若持續了幾個月,還是沒辦法消除B型肝炎病毒,就稱為「慢性B型肝炎」,即慢性B型肝炎帶原。一旦發生慢性B型肝炎,絕大部分病人都沒有症狀,因為肝臟裡面沒有神經支配,所以即便肝臟處在很厲害的發炎,也不一定會有疼痛感。戴嘉言醫師特別強調,「慢性B型肝炎絕大部分沒有症狀,而讓患者毫不自覺,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出現比較厲害的發作,可能會出現肝炎的症狀,戴嘉言醫師解釋,患者可能出現疲累、倦怠、噁心、嘔吐等症狀,更嚴重時會發生黃疸、腹水,甚至肝腦病變、肝昏迷,慢性B型肝炎症狀表現相當多樣,但是絕大部分患者會因為沒有症狀,而疏於注意,未接受進一步檢查。

「慢性B型肝炎病患一定要儘快做診斷,並好好追蹤,絕對不可以根據症狀,來決定是否就醫。」戴嘉言醫師表示,「肝炎防治裡最重要的三個工作,就是預防、治療、追蹤。」

慢性B型肝炎,雖然無感卻傷肝害命

慢性B型肝炎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放任肝臟反覆發炎,就會進展為肝硬化,再變成肝癌,即是所謂「肝病三部曲」,戴嘉言醫師說,很多慢性B型肝炎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的時候,都是已經發生肝硬化,甚至肝癌。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B型肝炎的人,要盡快接受檢查。」戴嘉言醫師呼籲,「至於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及早治療並維持常態性追蹤。」

台灣防治B型肝炎的成效卓越

根據過去的研究,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蘭嶼、綠島、龜山的B型肝炎帶原率差不多,一般成年人是15至20%,戴嘉言醫師指出,換言之,每6-7個人,就有一位可能是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但是這個狀況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從1984年開始,台灣開始替新生兒大規模施打B型肝炎疫苗,戴嘉言醫師說,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成就非常卓越。

經過完整疫苗注射的新生兒,如今都已長大成人,他們的B型肝炎帶原率就降到低於1%,戴嘉言醫師說,從過去15至20%,降到現在不到1%,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也受到全世界的肯定。

台灣防治B型肝炎的成效卓越

如果是1984年以前出生的民眾,因為有15至20%的盛行率,一定要注意是否曾經做過B型肝炎篩檢,確定自己是否為B型肝炎的帶原者。

台灣的B型肝炎傳染很多都是母嬰傳染,帶原的媽媽會把B型肝炎傳染給嬰兒。曾經有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來檢查,結果三位都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於是定期在門診追蹤,戴嘉言醫師分享,在追蹤過程中B型肝炎有發作,但是現在的藥物治療讓三位的狀況都控制得相當穩定。

貼心小提醒

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特別注意平常的追蹤,千萬不能等到出現症狀,才想到要就醫,戴嘉言醫師叮嚀,唯有持續追蹤,並適時治療,才能確保肝臟的健康!

<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7成肝癌與B肝有關,及早治療莫拖延!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東森栢馥」開講 分享心律不整預防與治療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今(26日)下午將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小鹿亂撞: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特別邀請國內心臟醫學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名譽院長陳適安醫師擔任主講人,與東森VIP會員分享心律不整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幫...

2025年03月26日 09:03

家族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引產!35歲女人工生殖順懷2胎

家族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引產!35歲女人工生殖順懷2胎

葉小姐因家族性遺傳罕病「色素失調症」,2度自然懷孕皆忍痛引產,進而尋求人工生殖協助。醫師指出,此類罕見疾病基因攜帶者而言,傳統自然受孕存在50%的遺傳風險,甚至可能無法活產,帶有色素失調症基因的胚胎,在發育時會出現結構...

2025年03月30日 15:16

羅志祥母罹阿茲海默症 醫推1飲食法「大腦可年輕7.5歲」

羅志祥母罹阿茲海默症 醫推1飲食法「大腦可年輕7.5歲」

藝人羅志祥透露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引外界關注。醫師指出,失智其實早在症狀出現的十年前,身體就已經在悄悄發出訊號,介入的時間點不是等病情發生,而是從還來得及的現在開始,其實能透過飲食讓大腦年輕7歲半,而根據研究顯示,...

2025年03月30日 13:37

不是坐完月子就好了!醫曝「第五孕期」5大困擾 恐害產後憂鬱

不是坐完月子就好了!醫曝「第五孕期」5大困擾 恐害產後憂鬱

女性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不是月子坐完就結束了!其實現今還有所謂的「第五孕期」。婦產科醫師陳保仁指出,第五孕期主要是「產後延伸照護」,時間在產後7週至6個月,這時期的產後媽媽會陸續遇到包括「皮膚頭髮、身心壓力、體態身材、...

2025年03月30日 10:00

五十肩和年紀沒有絕對關係!醫曝致病原因 妙招分享緩解疼痛

五十肩和年紀沒有絕對關係!醫曝致病原因 妙招分享緩解疼痛

為提升社區長者健康意識,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積極媒合玉里鎮193縣及富里鄉共11個文健站推動社區衛教,114年度規劃19場衛教活動,結合院內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及藥師等多位專業人力,深入社區傳...

2025年03月30日 09:37

吃五穀粉當早餐養生藏陷阱 醫揭1特性「血糖狂飆升」

吃五穀粉當早餐養生藏陷阱 醫揭1特性「血糖狂飆升」

73歲陳先生有心臟病、高血脂、糖尿病前期病史,長期服藥控制穩定,然而過去一年卻糖化血色素持續上升,從5.8一路上升到6.3,就醫才發現飲食出現大問題,不僅澱粉含量高、蛋白質少,更重要的是每天早上飲用沖泡五穀粉作為早餐,...

2025年03月30日 09:32

每年增2.5萬糖尿病患!糖胖症死亡風險飆7倍 醫:減重5%都有用

每年增2.5萬糖尿病患!糖胖症死亡風險飆7倍 醫:減重5%都有用

糖尿病盛行趨勢勢不可擋,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每年以2萬5千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且BMI> 27的「糖胖症」患者死亡風險是一般民眾的7倍。門諾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俊麟強調,「糖胖...

2025年03月30日 08:50

寶寶出生緊抓台大醫 「小手牽大手」珍貴影片曝

寶寶出生緊抓台大醫 「小手牽大手」珍貴影片曝

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接生時,寶寶緊緊握著小兒科醫師的手,「小手牽大手」的溫馨影片獲得超過1.6萬人按讚。

2025年03月30日 07:41

「蠔油」是什麼?已有百年歷史 營養師解答關鍵用處

「蠔油」是什麼?已有百年歷史 營養師解答關鍵用處

蠔油是一個台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調味醬料,不常購買但又時常聽到蠔油,到底蠔油怎麼用?到底蠔油是什麼?為什麼講到蠔油就會想到李錦記?這麼多種蠔油怎麼挑?讓好食課專家來告訴你!

2025年03月30日 01:53

長庚感恩器捐者大體老師 家屬:媽媽教會我勇敢

長庚感恩器捐者大體老師 家屬:媽媽教會我勇敢

長庚大學與林口長庚醫院今(29)日下午舉辦「2025年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近千人齊聚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追思會上由心臟受贈者謝女士代表受贈者,向器官捐贈者家屬獻花表達感謝,捐贈者彭惠蘭女士的女兒彭千芸說,「媽...

2025年03月29日 18:4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