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戰士》狂呼叫Roger卻不見人! 「戲份比阿湯哥多」背景起底

湯姆克魯斯在1986年主演的電影《捍衛戰士》,已成為影史經典。(翻攝自維基百科)

圖文/鏡週刊

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捍衛戰士:獨行俠》上映後叫好又叫座,在電影與真實生活中,飛行員都有屬於自己的呼號,例如 「獨行俠」阿湯哥與「冰人」方基墨,而戲中不斷被喊叫的「Roger」(羅傑),又是何方神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Roger」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德系名字,中世紀時,這個名字已非常普遍。在1986年版《捍衛戰士》與正播出的續集中,常見阿湯哥與其他飛行員呼叫「Roger」,戲分比阿湯哥還多,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其實「Roger」既不是電影主角,也不是一位人名,而是「收到」之意。

《捍衛戰士》空戰場面中,常見阿湯哥與飛行員喊叫「Roger」。(翻攝自DB電影片段頻道)

據《衛報》整理報導,在無線電國際通訊用語中,為確保訊息收發雙方能夠較為準確地朗讀及知悉,創造了許多代碼,英文26個字母各不同的代表意義,例如字母「A」的代碼是「Alfa」,「B」是「Bravo」,在之前使用的美國字母表中,「R」的代碼是「Roger」,代表「Received」,也就是「收到信息」的意思。

因此,才會出現一方以無線電進行通話或下達命令,另一方回答「Roger」或「Roger that」表示收到訊息了! 有人疑惑,為何不直接講「Received」就好,反而拐個彎叫「Roger」?其實在當時,並不是所有的飛行員都說英語。飛機於1903年面世之時,先鋒飛行員萊特兄弟使用用信號彈、手語等方式溝通交流,隨著航空的技術發展與全球化,更複雜的摩斯電碼、無線電也先後被發明出來。

睽違36年後,《捍衛戰士》釋出續作《捍衛戰士:獨行俠》,阿湯哥再度翱翔天際。(UIP提供)

摩斯密碼使用字母「R」表示「收到信息」,因為「R」是「Received」(已接收)的首字母。國際電報聯盟在1927年制定了一條規則:用「Roger」作為「收到信息」的標準無線電用語。另外,不像平常人說「Yes」或「No」,無線電通訊以「Affirmative」和「Negative」來表達肯定、否定,若是收到上級指示並將按指示行動,即回答「Roger Wilco」,「Wilco」是「Will comply」的縮寫。

雖然在現今的國際無線電通話拼寫字母表(北約音標字母、NATO Phonetic Alphabet),「R」的代碼是「Romeo」而已不是「Roger」了!但「Roger」作為「收到」的代碼已約定成俗、深植人心,懂了嗎?Roger!

阿湯哥飾演的「獨行俠」是海軍最頂尖的飛行員之一,服役超過30年仍堅守崗位。(UIP提供)
 
 


更多鏡週刊報導
《捍衛戰士》男神製造機找到了 湯姆克魯斯神顏36年靠雷朋RB3025
湯姆克魯斯飛到日本打片 鼓勵粉絲「多跟我自拍」
阿湯哥預約明年再戰 《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前導預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