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級細菌」感染死亡激增 CDC曝新冠疫情恐怖後果

▲▼保加利亞10月疫情再起,由於疫苗接種率不高,醫院人滿為患。(圖/路透)

▲新冠疫情導致美國「超級細菌」感染死亡數激增。(示意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編譯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12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導致美國「超級細菌」(superbug)感染及死亡數激增,抵銷了對抗「抗藥性細菌」的多年進展。負責官員斯里尼瓦桑(Arjun Srinivasan)更直言,一些患者從新冠感染康復後,卻面臨死於抗藥性感染的「恐怖後果」。

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在報告中寫道,2012-2017年,由於公衛單位的努力,美國醫院內發生的抗藥性感染降低將近30%,但在2020年, 多種嚴重病原體的感染及死亡都比前一年激增15%,其中一種特別危險的抗藥性細菌,會導致血液及尿液感染,病例數更在一年內飆升78%。

報告解釋,新冠疫情剛爆發時,還有許多臨床醫師不熟悉新疾病,因此高度依賴抗生素,治療發燒及呼吸急促的患者,而這些正是新冠症狀。2020年3-10月,近80%新冠住院患者都曾接受抗生素治療,但這些藥物是專門對抗細菌、而非病毒,如此高強度的抗生素用藥,反而把患者置於副作用的風險之中,也讓具抗藥性的細菌進一步發展及傳播。

▲▼新冠肺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疫情爆發的第一年,許多臨床治療大量使用抗生素。(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此外,新冠重症患者需要更長期、更頻繁地使用醫療設施,例如導管及呼吸器,若醫療設施導致人體自然防護罩「皮膚」出現破口,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報告指出,疫情期間,各地醫院面臨人員及個人防護設備的短缺,醫護不堪重負,難以確實遵循預防及控制感染的規範,更有大量人力被調離感染預防及控制部門,以支援新冠照護。這形成了雙重打擊,也就是說,負責預防感染的人力更少了,卻必須收治更多高風險患者。

超級細菌,Superbugs (圖/路透社)

▲一些細菌持續演化,發展出對抗不同抗生素的能力,也就是抗藥性。(示意圖/路透)

負責監控超級細菌的CDC官員斯里尼瓦桑指出,新冠疫情對美國的病患安全造成深遠影響,其中一個連鎖效應就是抗藥性感染,「這是一種很難治療的感染,在一些案例中甚至是無法治療的,死亡率非常高。」

《華盛頓郵報》報導,抗藥性感染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細菌持續演化,以利抵禦殺死它們的藥物,但隨著突變,一些細菌發展出對抗不同抗生素的能力,並在此過程中,透過增殖把抗藥性傳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越是使用抗生素,效果只會更差。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