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沙坑=大型貓廁所!專家曝「超噁真相」:做不到1事乾脆別玩

▲台南市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藝術沙坑設置以來,部分遊客不當使用,山上國小發想出教學課程,透過實地觀察尋找可能解決方法。(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貓砂盆就是貓咪們的廁所,而野生貓咪們則有可能會把公園沙坑當成排泄的地方。(示意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家貓的大、小號都在飼主準備好的貓砂盆中,但在外的野生貓咪們,接觸到沙,基本上就會當成廁所,換言之,公園裡孩子們最愛的「沙坑」,就成為貓咪上廁所的絕佳地點,且有研究指出,沙坑內的沙有很高比例和野生貓咪腸道內的細菌、蟲雷同。因此,毒理專家招名威提醒,玩過公園沙坑一定要即時洗手消毒,做不到就乾脆別玩。

招名威近日在粉專分享,最近才了解到貓咪的天性,無論年紀多小只要接觸到沙,就會知道「那裡」是他們要上廁所的地方。他表示,也因為這樣,赫然聯想到近期看到一些嬰幼童在公園沙坑內玩沙,他驚覺,如果野生的貓咪也到公園的沙坑上大小號,那小朋友在玩沙的同時,「是否就等於在玩貓咪的尿與便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不要覺得好笑」招名威說,自己查了文獻,發現日本有研究指出,公園沙坑內所含有的寄生蟲或是微生物數量不低,而且,其中竟然有「很高比例和野生貓咪腸道內的蟲和細菌雷同」,言下之意,野生貓咪確實會到公園的沙坑上大小號,同時也會將他們體內的寄生蟲和細菌一併排泄到公園的沙坑中。

▲▼ 貓咪。(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專家提醒,沙坑中的微生物或寄生蟲,很高比例和野生貓咪腸道內的蟲和細菌雷同。(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招名威強調,若玩過沙後沒有立刻洗手,寄生蟲和它們的卵很容易黏附在小朋友的指甲縫或手背毛細孔上,這時候再去抓食物吃就順帶吃下肚了。他指出,既然要玩沙,請記得一定要孩子即時洗手消毒,「做不到就乾脆別玩」,以免造成細菌感染或是寄生蟲寄生的問題,後續的治療才真的耗時又費力。

另外,《Hello醫師》過去也曾列出孩子在夏季更要特別注意的疾病,包括「蚊蟲叮咬傳染病」台灣常見的蚊蟲叮咬疾病,包含恙蟎叮咬造成的恙蟲病(Scrub Typhus),還有蚊子叮咬造成的登革熱(Dengue fever)和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細菌性腸胃炎」夏天是細菌性腸胃炎最常發生的季節,台灣常見的細菌性腸胃炎多為沙門氏菌所造成,傳染途徑可能是為吃到被動物或人類糞便汙染的水或食物,例如生的或沒有煮熟的雞蛋、牛奶、肉類或相關製品,或食物在高溫下保存不當,造成沙門氏菌大量繁殖和傳播。

還有父母們聞之色變的「腸病毒」也是幼兒常見疾病,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孩童。腸病毒是廣義的稱呼,其中包含小兒麻痺病毒、腸病毒等數十種以上的病毒。想要避免感染腸病毒,最重要的就是養成正確使用肥皂洗手的習慣,特別是飯前飯後、用餐前及上完廁所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