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不要緊張」其實會反效果!專家教「SAGE」口訣4步驟面對情緒

▲焦慮,心靈,成長。(圖/pexels)

▲緊張的時候越是說「不要緊張」可能會有反效果。(示意圖/pexels)

文/李崇義
摘自/天下文化《
冰山對話: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

有一回岳父要去醫院做個小手術,我開車載他和岳母到醫院住院做準備。在前往醫院的路上,岳母不斷叮嚀岳父:「這只是個小手術,不需要緊張,要靜下心來,好好聽從醫生指示。」

岳父看不出來是否緊張,不過他一如往常看著窗外。岳母自顧自的在岳父身邊不斷說:「不要緊張,要冷靜喔!這是個小手術,別害怕,不要緊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岳父沒有答腔,也不知他是真的緊張而不說話,還是聽了岳母的話「不要緊張」,所以外在盡量不顯現任何緊張樣貌。
啟程沒多久,岳父舉手指著前面一塊空地說:「你們看,這裡已經搭起圍籬,看起來也要有新建案了。」

岳父才剛開口,岳母就打斷說:「你管那麼多幹嘛,這時候你要靜下心來,準備手術,不要分心去看別的地方,要冷靜!」岳母的表情嚴肅,似乎岳父一點點動作就能引得她內在焦慮。

我從後照鏡看著後座的岳父、岳母,覺得二老的對話頗為有趣,我只是默默車,並沒有答腔。沒多久,岳父又指著一個店面說:「這裡也開了一家餐廳,之前怎麼不知道。」

岳母聽到岳父又開口說話,馬上提高音量,夾帶著手勢拍打坐在旁邊的岳父:「就跟你說了,不要緊張!不要再說話了,靜下心來。專心準備手術,不要緊張,知道嗎?一定要冷靜!」

我在駕駛座聽了兩人的對話不禁莞爾。岳母的聲音高亢且急促,我可以感受到她內在的焦慮正在影響她。我忍不住笑著問岳母:「媽,你會緊張嗎?」 

岳母立刻就回應:「又不是我開刀,我幹嘛緊張。」

我知道她不習慣覺察自己的情緒,也沒有繼續多問,不過倒是岳母說完後就靜下來沒有多說話了。過了約莫兩分鐘,岳母開口了:「也是會緊張啦!」

這樣的場景,我相信很多人不陌生。

我們對於自己內在的感受有多麼陌生啊!當這些感受盤據在我們身體裡,以無頭蒼蠅之姿四處亂竄,我們卻絲毫不去理會,就想要在外在有所回應,可以想見這些回應多半是不健康的,無益於溝通。

▲▼指甲,焦慮,健康。(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面對情緒時,可以用「SAGE」口訣4個步驟來幫助自己。(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我後來在演講時發展了一個更簡短的口訣(SAGE,看見、承認、允許、接納),希望用這個訣竅幫自己回到當下。

・SeeIt(看見情緒)
・Acknowledge It(承認情緒)
・Grant It(允許情緒)
・Embrace It(接納、擁抱情緒)

這四個英文詞組的首字母正好是「SAGE」這個字,英文字SAGE是鼠尾草,同時也是聖人的意思。利用這四個詞組口訣,讓我們在情緒升起的同時,透過大腦的引導讓身體能與情緒連結,這也是一種「有意識」的引導做法。

我們習慣於腦袋的邏輯思考運作,那麼就讓腦袋幫助自己,透過腦海中唸出這四個步驟,讓我們可以與情緒貼近,活化前額葉的運行。

在事件發生時,最重要的就是覺察的功夫。如果可以時時刻刻覺察自己,那麼在情緒升起的同時,可以很快就知道內在的感受開始運作了。這個口訣可以幫助大家首先看見自己的情緒,並且給這些情緒命名。一旦能辨識這些情緒是什麼,基本上身體與情緒就會開始靠近。

情緒命名後,可以用語言告訴自己,我承認我的這些情緒,讓辨識情緒的工作更到位,這也是確認身體已經接收到大腦杏仁核發出的警報,前額葉也同時開始運作。

再來就是允許自己內在的所有發生。這個動作很多時候會因為過去的經驗卡關,大腦開始升起「我執」,批判自己的行為,或是開始進入另一個小劇場,不斷互相打架,一邊告訴你要接納自己,而另外一邊開始貶低自己,怎麼連這樣都做不到等。我們可以深呼吸,細細觀看這些內在感受的起起落落,盡量不要批判,但若有任何不適的感覺,看著它、允許它就好。

最後一個動作是接納。一旦看見、承認、允許之後,最後我們藉由這個口訣告訴自己,我完全的擁抱與接納自己內在的所有發生。不管內在的情緒是生氣、委屈、過、孤單或悲傷,我都毫無條件的接受,不驅趕、不打壓,這也是一種愛自己的方法。

以前文我岳母為例,如果可以先回應自己內在的緊張、焦慮、不安、擔憂、害怕等諸多情緒,透過SAGE四個步驟來操作,最後就可以安穩承接住內在的種種感受,讓副交感神經帶動身體緩和,在應對上就會變得更安定。她的話語可能就會變成:「你看到外面有新建案呀!你忙著叫我們看,你會因為手術而緊張嗎?」

▲▼暴力,謀殺,拳頭。(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搭配手勢,可以更實體化的靠近自己。(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如果可以,搭配手勢,你可以更實體化的靠近自己。

在情緒(例如生氣)升起時,伸出左手握拳,看著左手的拳頭告訴自己:「我看見我的生氣了。」
接著看著拳頭說:「我承認我有生氣。」
第三句告訴自己:「我允許自己是生氣的。」
最後,用右手抱住左手拳頭往胸口內縮,代表我要接納並擁抱這個生氣的情緒。

我曾經帶領學員操作,有位學員說她做不到抱拳回收的動作,光要右手做包覆左手拳頭的動作都猶豫很久。我跟她核對之後,才知道她從小就被教導「不能生氣」,因此她內心的小劇場不斷上演著抗拒的戲碼。如果你在這裡也卡關了,我請你先接納這個卡關的狀態,允許自己做不到。

▲▼《冰山對話: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圖/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冰山對話: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作者李崇義,曾任職科技業高階主管多年,在本書中將自身擅長的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技巧,融合20世紀最偉大心理師之一薩提爾提出的「冰山理論」,整合出一套可以依循的對話路徑,幫助讀者改變自身的溝通慣性,免除與人溝通時不必要的衝突與困難,讓對話成為獲取和諧關係、達成雙贏的有力工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