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3度連任最大挑戰 對抗西方世界制裁圍堵、力拚GDP超越5%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全國人大第三次全體會議今(10)日上午9時舉行,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一如外界預期連任大陸國家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繼續治理未來5到10年中國發展走向。習的第三次連任將會面對什麼樣挑戰?兩岸學者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訪問表示,西方國家圍堵中國不會停歇,台灣學者黃奎博指出,「習近平連任後,最大挑戰來自美國的制裁,中美貿易、科技戰爭都是中共歷任領導人沒遇過的風暴,對習近平來說是長期對抗的國際難題。」

今年兩會是中共權力最高層十年一次大洗牌,毫無懸念,人大今上午舉行第三次會議投票選出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第三次連任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邁向第三任期國家治理,往後五年會有什麼樣挑戰?

▲習近平,人大,投票,李強。(圖/路透)

▲西方國家對大陸各種圍堵,是中共歷任最高領導人沒有經歷過的外交風暴。(圖/路透)

西方國家持續各種「圍堵」

綜觀中美關係出現重大轉折,美國前總統川普時代是重要節點。2017年12月18日川普政府相繼出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核態勢評估報告》,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把大陸定義為「戰略競爭者」。

美國對華戰略定位和對華政策出現重大變化,中美持續角力貿易戰、國際外交、晶片戰等,大陸也轉向「戰狼外交」強力對抗以美國和西方國家圍堵,近期「俄烏衝突」也讓大陸十分頭疼。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接受訪問認為,「俄烏衝突」問題相對小一點,解決烏克蘭問題柴是要看美國態度,大陸也不是決定性的角色。

黃奎博認為,「習近平連任後,最大挑戰來自美國的制裁,中美科技戰爭就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貿易戰、晶片戰一路打下來,都是中共歷任領導人沒遇過的風暴,對習近平來說是長期對抗的國際難題。」

他進一步舉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時代著重中美經貿實質利益, 1994年5月宣布「貿易與人權」脫鉤,不要綁在一起,中小企業已經受不了,繼續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

▲習近平,人大,投票,李強。(圖/路透)

▲美國把中國視為長期競爭對手,科技戰將是中國最困難的對抗。(圖/路透)

美國視中國為「一整個世代挑戰」

中美亦敵亦友的關係直到川普時代全變樣,日前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2日發給國防部人員一封內部通函,內容指出中國是美國「一整個世代的挑戰」,美國必須加強國防投資,研發製造新世代武器,以做好萬全準備。

大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義虎受訪指出,拜登政府繼承前川普時期對華不友善觀點,把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和威脅對手。

李義虎強調,「這種定位非常錯誤,中國從來不威脅美國,希望能和平相處,在經貿、全球治理等領域能合作共贏,美國的戰略認知出現扭曲和錯誤。」

黃奎博也指出,「中國大陸能不能躲過美國重擊,不好說,也關係到中國大陸未來綜合實力發展,以及習近平治理的威望,成為外交以外最大的挑戰。」

▲▼美元vs.人民幣。(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大陸學者預估下半年經濟回升帶動消費循環,GDP有機會超過5%。(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力拚內需經濟「穩中求進」

走過疫情三年,外界形容,「中國各種防疫政策清理病毒,也清光了經濟。」去年在北京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也透露今年2023經濟工作重點方向,「堅持穩字當頭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外界也分析,開啓第三個任期習近平,將面臨金融、經濟和房地產等諸多方面風險爆發的挑戰。不願具名大陸學者受訪時指出,綜觀每屆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明年一些經濟信號,都會比較模糊。尤其這次「清零」防疫政策「大陸各種防疫政策清理病毒,也清光了經濟,民眾對中共的財政和貨幣體系出現部分信心不足情況。」

針對外界疑慮,中國外交部長秦剛7日先表示,「近期國際機構陸續上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中國自己的預期也是在5%左右,遠高於其他主要的經濟體。過去一年,中國吸引外資增長8%,引資規模居全球前列。」

上海東亞研究助理所長包承柯受訪指出,中國剛擺脫三年的疫情影響,逐步走向經濟恢復時期,大陸中央在經濟建設上投入巨大資金,恢復疫情前水平需要等待,上半年效應顯現不大,下半年逐漸顯現輻射效益,明年上半年經濟效應會更好。

包承柯說,「今年只要不發生意外因素,GDP有機會超過5%,甚至未來的3到5年都有5%增長速度,如果順利發展下去,2025年中國經濟會上一個新的台階。」

「市場經濟投入和產出有時間差。」包承柯表示,隨著大陸官方巨大投入,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投資經濟漸漸從從輻射效應「轉化」成購買力,疲軟的房地產效益會逐漸顯現。儘管大陸也投入很大心力控制通貨膨脹,未來2到3年市場資金增多時,會出現通貨膨漲的可能性,但經濟向好訊號會持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