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道歉,是為了讓侵略歷史變成「被遺忘的時光」?

▲安倍道歉最主要傳達的訊息是:未來一代的日本人不必再道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作者/戴晚郎

英國名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有一首經典名曲《萬事莫如道歉難》(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以這首歌來形容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前的對道歉的掙扎,可謂最恰當不過。但是,在日本「終戰」70周年紀念日(8月15日)的前夕,儘管心不甘、情不願,安倍還是道歉了。

►►►思想可以無限大--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

中、韓方面對安倍的道歉普遍持懷疑、甚至質疑態度。原因很簡單:之前安倍是一直拒絕道歉的。加上把釣魚台國有化、在國會強行通過「日本集體自衛權解禁」等動作,明明是個「大鷹派」,他的道歉又怎會是真心?

是的,正是為了化解上述事件引來的國際壓力、以及拉抬安倍急凍的民調, 安倍才會作出這次旨在「一勞永逸」的道歉。

有人好奇,日本人不是有所謂「恥感文化」嗎?怎麼會那麼排斥道歉呢?要知道,日本的「恥感文化」是從武士道延伸出來的。而引發他們「知恥」的對象,是天皇、主公、長官、朋友、同胞,但不包括敵人、以及比他們「低等」的民族。

儘管台灣有些媒體和網友喜歡用嘲諷的口脗來形容對岸為「強國」。但那也不過是最近二、三十年來的事。然而從明治維新起,日本當「強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自從福澤諭吉提出「脫亞入歐」主張後,日本人就走上西方帝國主義者的路,視鄰國如亞洲版的「白人的負擔」。

日本人自認並非「侵略」他們,而是「幫助」他們開發、「拉拔」他們變成文明人。日本右派認為,這種苦心對方卻不體諒,視他們為「侵略」,日本人是覺得很委屈的。

外國史書說日本人「戰敗」,他們更不服氣。他們是挨了兩顆原子彈沒錯,但他們並未屈服。要不是天皇要他們放下武器,寧可「玉碎」的他們,戰爭還會打很久!所以日本人對「戰敗」的感覺,絕對不會跟被敵軍人侵、國破家亡、被列強割裂佔領的德國人那樣刻骨銘心,兩方對「戰爭」、「侵略」的「反省」,當然也就有天壤之別了。

日本何其幸運,二戰結束沒多久,國共大規模內戰爆發,國民黨失去大陸(1949年)。接著韓戰爆發(1950年),解放軍渡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美國為拉攏日本成為「堵共陣線聯盟」的一員,在締結「舊金山和約」(1951年)時,逼迫受害國放棄對日本要求賠償。韓戰更讓日本經濟迅速恢復、起飛。才戰敗沒多久,他又翻身了,再度是強國一枚!

強國該有像強國的歷史,一個強國不能老是背負著、被提醒著有這麼一段丟臉的歷史、更不能老是被人要求道歉!所以日本人不承認戰敗,僅承認「終戰」。至於南京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等戰爭罪行。日本人更是打死都不能承認的。

因為不同於西方「罪感文化」依靠內心對罪惡感的反應來約束人的行為,「恥感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依靠外部的強制力來約束人的行為」。「恥」是一種社會的外來評價,他們所犯的罪行若被揭發,就會感到十分懊惱,若罪行沒有被揭發,就等於「不存在」,也就不會懊惱。所以南京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等戰爭罪行若是認了,「強國」如日本就會一輩子抬下起頭來,而且會永遠沒完沒了。

安倍這次道歉可說是用心良苦。之前由於他不肯道歉,讓鄰近受害國家老是盯著這個問題打轉,其他問題反而忽略了。安倍順水推舟,在「終戰」70周年紀念前夕發表「一次性」的道歉宣言,意思是說:好,到此為止了,以後別再來找我們的麻煩!

他這篇聲明最主要傳達的訊息是:「不能讓跟戰爭無關的一代人一直背負著道歉的宿命」。直白說就是:未來一代的日本人不必再道歉!這意味著未來日本人可以忘記這段不光榮的歷史,擁有強國該有的尊嚴。

這是很有可能的,在日本不斷修教改科書後,日本年輕人對他們的侵略歷史和不光榮行為越來越無知、 無感。根據NHK的最新民調,有高達七成的日本民眾答不出廣島原爆日的正確日期(8月6日)。戰爭告終,日本人普遍都希望,讓二戰歷史和他們侵略歷史都變成「被遺忘的時光」吧! 但是受過日本侵略之害的國家,忘得了嗎?

►►►思想可以無限大--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

●作者戴晚郎,新北市汐止,大畢,自由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二戰期間遭不人道對待的中國奴工。(圖/翻攝自網路)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