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筆搜尋

搜尋結果:

符合關鍵字「打罵」的查詢結果共16筆。

你無法光用言語或打罵就打造出一個符合期待的孩子

你無法光用言語或打罵就打造出一個符合期待的孩子

真正影響孩子發展的,往往是信念,而非期待。這就是許多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常感覺到事與願違、力不從心的原因。

7/5 18:33

教育前提是把小孩平等的當個人 別為打小孩的父母加油

教育前提是把小孩平等的當個人 別為打小孩的父母加油

體罰兒童或者是用暴力來制止行為,在教育上面收效甚微,相信我不用再贅述了。不管家長有多精神耗弱,或是覺得有多難以管教,你的困難跟挫折都不應該用..

7/3 23:30

孩子一定要打才成器? 「體罰」醞釀殺人魔

孩子一定要打才成器? 「體罰」醞釀殺人魔

長久以來,體罰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話題,不論是國內或國外。大家普遍認為,小孩不乖就是要打,以致世俗有「孩子不打不成器」或「愛之深責之切」的成語,..

6/1 11:27

用路人素質低落 台灣混亂交通的禍首

用路人素質低落 台灣混亂交通的禍首

外媒CNN指出台灣是行人地獄,已經成了阻礙觀光發展的因素,所以前陣子時常看到社群和國會開始重視台灣交通。說真的,台灣人應該是習慣了如地獄般的..

12/30 22:30

盧郁佳/林秉樞案:鼓勵虐兒的家暴文化

盧郁佳/林秉樞案:鼓勵虐兒的家暴文化

國民黨議員羅智強呼籲用公投教訓民進黨,令人想到「教訓」這個詞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背景共生。直白講「我要傷害你」,好像自己招認暴力,很難說出口..

思想坦克 12/18 00:00

海苔熊/接納討厭的自我 成為自己的神仙教母

海苔熊/接納討厭的自我 成為自己的神仙教母

你曾經有那種求助無門的感覺嗎?並不是沒有人願意幫助你,而是你不知道別人可以怎麼樣幫助你,甚至你也幫不了自己。好像被關在一個牢房裡面,覺得很無..

9/16 23:00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是單純賣回憶的劇情片 兒童視角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是單純賣回憶的劇情片 兒童視角..

因為看到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推薦,引起了筆者對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興趣。劇組花了約8千萬台幣還原了80年代西門町的中華商場,相信一定喚起一些..

雪影劇場 2/27 05:00

盧信昌/ 川普時代倒數中 「美國第一」下的孤獨強人

盧信昌/ 川普時代倒數中 「美國第一」下的孤獨強人

若來論斷川普總統的四年功過,確實是一樁難事。畢竟民意的一時暴衝,無論英國脫歐或是反全球化的民粹抬頭,都是歷史共業;在每一張選票的背後總有血淚..

盧信昌 1/11 06:00

為何狗狗要吃大便?狗狗「呷賽」四大原因

為何狗狗要吃大便?狗狗「呷賽」四大原因

看到狗狗轉圈圈或多或少知道他是要「嗯嗯」了,但還沒準備好要「接屎」,狗狗就已經將新鮮的嗯嗯吃掉啦?揪竟……狗狗為什麼老是吃大便呢?

毛起來 MaoUp 10/28 07:00

呂秋遠/不講3萬與25萬的差距 從南韓「傳奇神偷」談起

呂秋遠/不講3萬與25萬的差距 從南韓「傳奇神偷」..

我其實不是要講3萬元與25萬元的差距,我要講的,是一個南韓逃犯申昌源的故事。1989年間,申昌源犯下強盜殺人案,被判處無期徒刑。入獄八年後,..

呂秋遠 10/16 15:40

遇到挫折就想大吃大喝?你也會「情緒性進食」嗎?

遇到挫折就想大吃大喝?你也會「情緒性進食」嗎?

心裡諮商裡頭,有一種理論稱作「衝突三角」(the triangle of conflict)。它說明我們難以面對真實的情緒時,總是改用某種防..

4/25 06:15

林玫玲/《吹落的樹葉》侄兒與姑父的禁忌之愛

林玫玲/《吹落的樹葉》侄兒與姑父的禁忌之愛

2019年泰劇《吹落的樹葉》,建構一個充滿詩意的禁忌之愛。變性人的話題、違反倫常的愛情及男女主的高顏值,都是博人眼球的原因。

林玫玲 10/17 23:43

洪仲清/培養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負責任

洪仲清/培養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負責任

父母要主動營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學習。最好能讓孩子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當一個人能為自己選擇,通常也相對願意為自己負責。

7/4 16:46

洪仲清/教導孩子能自我突破才能對自己負責

洪仲清/教導孩子能自我突破才能對自己負責

帶著孩子過生活,我們大人心裡常要有一個概念,如果孩子不去做某件事,對孩子來說,是代表「他不喜歡」,還是「他覺得難」,還是「他能力不足」?這三..

6/30 10:00

別將管教、體罰混為一談!體罰和虐待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相同

別將管教、體罰混為一談!體罰和虐待孩子帶來的負面影..

社會上大家都認為體罰孩子和肢體虐待是很不一樣的,但是研究顯示了體罰孩子造成的負面後果就就和兒童虐待一樣,只是程度稍稍輕微一些而已。

5/2 18:40

洪仲清/孩子要為「誰」的人生負責?

洪仲清/孩子要為「誰」的人生負責?

教育的重點,是在培養孩子成為獨立而完整的人,能適應社會、跟人合作,能享受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自在做自己,包括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29 16:33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