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看過來】小孩沒動力讀書 瘋狂打電動怎麼辦?

▲孩子為了逃避讀書不愉快的痛苦,沒日沒夜的從打電動得到成就感與人際交流感。(圖/Pixabay)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一放暑假,找我諮詢的家長清一色是有關小孩沒動力讀書、想休學、瘋狂打電動不幹正事的議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家長的描述中,大約可以歸納幾個讓他們無力扭轉困境的信念。

1. 拿到畢業證書是基本的。
2. 沒畢業讓他出去工作孩子沒有能力,而且可能會變壞。
3. 大好光陰不讀書太浪費。

針對這幾個信念,我想談談我的經驗和看法。

「拿到畢業證書是基本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找我的家長每一位都是認為孩子得要拿到某個學校的畢業證書,再痛苦也要拿到那一張。

有人堅持孩子至少要高中畢業,有人則是堅持孩子一定要大學畢業,反正就是要有一張學校認證的畢業證書才叫做基本。

然而你可以問問身邊的人,基本上喜歡上學真的是要有緣份。有些人,應該說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學校。

我的兒子打從國中就吵著要休學,高中也是上課睡覺下課尿尿,有機會就逃學,大學唸到一半就輟學打死不回去唸書了。我女兒是台大(一定要強調台大)畢業的。有時候我們散步聽到學校打鐘的聲音,她會說,哎唷,不寒而慄,根本就是引發痛苦的聲音。我兒子的女朋友小兔兔超級勤奮工作,一個工作不夠還要兩個工作才爽,可是你要她升學讀語言,她就完全沒電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有很多種,喜歡上學綁在那邊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可是你說不愛「上學」就等於不充實知識嗎?我的經驗不是這樣的。學習的管道不只是學校而已,網路可以學習的管道真的太多了。

我的兒子大學沒畢業,上網自學音樂,五年後做出台北時裝周走秀音樂; 他用日文幫樂團翻譯,而我根本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學會的。對,他是看動漫學的,然後有了動力自學日文。我弟弟二專畢業以後就沒有再升學了,但是他在做生意以後有了進修的需求,他大量閱讀書籍開拓視野,成了我家手足最接地氣,最和世界接軌的人。

如果對在學校上學沒有興趣還勉強坐在那邊一天八小時,那真的就像在關監牢一樣。與其這樣折磨,還不如去工作,真正的感受到需要再去進修。

為了要打破孩子沒有動力,天天打電動,連飯都要送進去給他吃要不然就不吃的僵局,我對家長提出透過休學讓孩子工作,引發孩子動起來的動機,家長第一個碰到的障礙是「讀到xxx畢業是一個基本的吧?」。

▲如果對在學校上學沒有興趣還勉強坐在那邊一天八小時,那真的就像在關監牢一樣。(示意圖/pakutaso)

於是父母唸小孩不讀書,孩子為了逃避讀書不愉快的痛苦沒日沒夜的從打電動得到成就感與人際交流感,父母火大狂唸,孩子被唸煩了往外衝,父母怕出事半要脅半軟化的把孩子弄回來,孩子怕沒人養也只好回來,就這樣同樣的戲碼無限輪迴上演,全家痛苦不堪,除非從中間某個環節把這個輪迴斷開,否則無解。

「沒畢業讓他出去工作,孩子沒有能力,而且可能會變壞」

當家長憂心的跟我說孩子沒有上進的動力,天天打電動,我提出透過休學讓孩子工作以引發其動機,第二個阻礙是家長怕孩子沒有能力工作,怕孩子去工作交到壞朋友變壞了。

有關能力這件事,我自己倒是有個親身體驗。很久以前,我拿到駕照了,但仍然打死不肯開車,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

有一次我前夫真的是太累了,一言不發的走到副駕駛座,不管我的抗議,把椅子放倒三秒之內開始打鼾。我看到已經完全沒有知覺的他,心裡想,不行,孩子在親戚家,不管我覺得自己有沒有能力,我一定得開車去接孩子。那次是我第一次上路,第一次換車道,第一次把車開到目的地。後來我就會開車了。

沒人靠的時候,能力就生出來了。

如果有人開車,我為什麼要開車?如果有人養,我為什麼不躺在床上打電動?如果有人煮好飯放在桌上,我不吃還要拜託我吃,我為什麼要出去飯桌跟大家吃飯?

一個人必須是被放生了,他的能力才會長出來。

騎腳踏車也是啊,如果有人在後面扶著,騎車的那個人永遠都不會長出平衡的能力。

慈母慈父多敗子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為什麼放不了手?或許是因爲有著家人就是要彼此照顧,不離不棄,怎樣也要有一碗飯給他吃的信念。我贊成這個信念,但是信念要隨著實際狀況改變。當這個信念造成另一個人的墮落擺爛,你就需要生出新的信念:為了他好,快撤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讓孩子不得不長出力量站起來。

「大好光陰不讀書太浪費」

古人對於珍惜光陰有很大的堅持,連佛經都說人身難得,不要浪費時間。然而知道要珍惜光陰讀書的前提是我清清楚楚的知道我為什麼要讀書才會有珍惜感。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珍惜感要從何而生呢?

在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之前需要摸索。

家長對於孩子沒有志向,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幹什麼,茫茫渺渺過生活經常是生氣的。

從我的實務經驗中,天生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孩子真的是很少。我的學生唸到大四都不見得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據他們形容,他們就像一群魚被擠著推著唸完高中,在親朋好友七嘴八舌的建議與壓力下,莫名其妙的就進了這個科系。

孩子的志向是哪裡來的?孩子是怎麼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的?答案經常是從體驗而來的。我哥哥是醫師,他怎麼知道他要當醫師的?暑假的時候我爸爸會叫他去挑磚頭,叫他去紙廠搬紙。然後他就體會到自己是可以躺著就不要坐著,可以坐著就不要站著的人,他不要做勞動工作,所以他就卯起來讀書。

志向是摸索來的。「浪費」光陰摸索是一定要的啊。

更何況時間的意義並不是絕對的。照顧弱勢兒童的陳爸五十幾歲就走了,有些人活到八十幾歲天天給子孫給社會找麻煩。

不讓孩子有時間探索與失敗,非常有可能我們會製造出活到八十幾歲天天給子孫給社會找麻煩的人。

熱門文章》

►不靠學歷的職涯路徑,可能嗎?

►滿級分制度下的迷失:怎樣才是成長最好的路徑?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