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工總白皮書】葉宗洸/靠膨風 所以不缺電嗎?

▲現任工總理事長王文淵代表工總針對政府如何改善投資環境提出建言。(資料照/記者屠惠剛攝)

●葉宗洸/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全國工業總會29日公布《2019工總白皮書》,針對政府如何改善投資環境提出建言,其中攸關能源政策的議題,包括台商回流與台積電新廠所導致的用電需求增加、風電與太陽光電的成本高昂、氣電占比太高又有斷氣風險等,工總因而認為政府應考量用電需求、綠電建設進度、供電穩定及碳排減量等因素,重新調整發電配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總道破政府現行能源政策的缺失並非第1次,只不過過去幾年政府始終置若罔聞,因此必須年年重提。企業關切供電是否穩定以及碳排是否有效減量本來無可厚非,因為直接影響企業的營運績效與國際競爭力。經濟部的回應則是一如過往,跳針般地重申未來供電無虞。

要讓未來供電真的無虞,經濟部若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具體數據,膨風發言很快就會破功。事實上,工總白皮書提及的「綠電建設進度」正是關鍵之一。蔡政府50%氣電、30%煤電、20%綠電的供電配比規畫中,原本寄望以新增15%綠電取代核電,並且明訂了2020年再生能源的階段性發展目標,其中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為877.6萬瓩,離岸加陸域風電的裝置容量為172.0萬瓩。結果截至今年5月的光、風裝置容量分別為324.6萬瓩與74.6萬瓩,兩者建設進度均呈現大幅落後的情形。針對2025年,政府甚至規畫了高達2000萬瓩光電與670萬瓩風電,在目前達標率僅分別為16%及11%的現況下,企業如何相信6年後真有充裕的電力可用?

▲離岸風場工程。(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綠電建設進度不如預期且嚴重落後,歸根究柢就是政策規畫過於躁進,相關的配套措施無法及時趕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本月30日台電遴選離岸風場出現流標的個案,此案台電離岸風場預計併網的時間屬於較晚的2024年,因此必須擔負更多本土化項目,並得額外包含發電機、葉片、機艙罩與其底座鑄件等項目,以協助政府建立產業鏈。

結果,521億元預算建構30萬瓩離岸風機的招標案,終因乏人問津而以流標收場,本案當然可以再度公告,但流標背後的原因及其反映出的問題,恐怕才是經濟部在大話說盡後必須慎重思考的。何以找不到願意滿足招標規範且能力足夠的業者?是相關業者已滿手接單,投標商擔心無力滿足本案的各項本土化要求?又或是政府好高騖遠,導致揠苗助長下的本土產業根本不及跟進?

綠電的建設開發絕對有執行的必要,但是徐行務實讓本土產業有充分時間茁壯並培養自身實力才是正途,政府打腫臉充胖子的要求反而可能扼殺綠電的發展。過去3年,工總每年一再提醒政府正視躁進能源政策的衝擊,台商回流與企業確定生根台灣是全民樂見的改變,工總當然必須苦口婆心,政府千萬別再以絕情換真心!

熱門推薦》

►貿易戰目前有利美國,那未來呢?

►從心理層面談韓市長的性格與執政特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原刊自《中國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