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毅/廟埕除了主委加碼 還多了藝文加碼

國藝會,台南市,藝術未來行動專案,藝術進區,薪傳歌仔戲劇團,紙風車劇團,廟埕,文化古都

▲連續推動11年的「藝術進區」,台南市政府已培養市民對於藝術的熱情與認同。(圖/作者提供)

● 林尚毅/台南市民

國藝會日前宣布將投入高達三億元的獎助經費,提出「藝術未來行動專案」,強調在後疫情時代,除了文化產業的振興,也著重在「提出具前瞻性、突破性、具想像力的提案」。國藝會的專案,點出了一個振興上的bug,要扶植藝文活動,重要的不只是補助專民眾進場看戲、看展,也包含扶植優質的藝文團體、鼓勵創作,藉此增添觀眾興趣,還可透過不同題材,培養不同「口味」的群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台灣目前的現況而言,有各式的劇團、藝文團體,創作內容從古典的經典劇本,到近代的時事議題;由深奧的哲學思辨到日常的庶民生活,客群更是從長輩囊括到親子、小孩,顯現台灣藝術文化的能量與題材源源不絕。無奈,藝術的演出往往需要一群捧場的觀眾,但台灣民眾對於藝文活動的消費意願仍然較低,尚未形成普遍的生活型態。

台南如何培養市民對藝文認同

對此,台南市則利用台灣人熟悉的方式,增加劇團、表演的可近性。連續推動11年的「藝術進區」,培養市民對於藝術的熱情與認同,讓藝術走出市中心的演藝廳,拋開昔日嚴肅、正式的形象,進入各鄉鎮,以廟埕為場域進行展演。

▲「藝術進區」讓藝術走出市中心的演藝廳,拋開昔日嚴肅、正式的形象,進入各鄉鎮,以廟埕為場域進行展演。(圖/作者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演出劇團也結合了台灣的民俗故事與時事議題,例如幾天前在下營區演出的臺灣豫劇團,便串聯了神話故事「年獸」與社會「假新聞」的亂象,編寫親子戲劇〈聽說,年獸來了〉,市府也邀請薪傳歌仔戲劇團、紙風車劇團等,用地方最習慣的方式講故事,降低市民接近藝術的門檻。

▲台南市政府試圖用地方最習慣的方式講故事,並降低市民接近藝術的門檻。(圖/作者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藝文界最為欠缺的一塊──客群養成,顯然在台南市長期的努力下,有顯著的成果。11年來,透過舉辦大型演出的方式,培養觀眾,大大增加了市民對於藝文活動的支持,也更願意花費在相關活動上。根據天下雜誌的市政評比中「每人出席藝文展演活動次數」達9.9次,僅次於台北市;「平均每萬人之藝文表演活動次數」為28.52次,則是全台最高。演出的場次眾多,加上高參與率,讓台南逐漸找回文化古都的價值。

▲台南讓廟埕不再只有主委加碼,更多了文化加碼,並成功重建文化古都的美譽。(圖/作者提供)

建城400年後的今天,面對疫情的干擾,文化的傳承與藝術的創作,顯然正面臨巨大的挑戰,然而台南讓廟埕不再只有主委加碼,更多了文化加碼,透過台灣人最熟悉的方式,重建文化古都的美譽。

熱門點閱》

► 陳一新/拜習會氛圍改善 戰略競爭不變

► 王志鵬/評析民國110年國防報告書的不足與缺失

► 黃竣民/從「刺蝟」到「毒蛙」 國外動物戰略真能「抗中保台」?

► 1218公投》吳崑玉/在民主政治高速公路上 台灣僅學會直線加速——「選舉」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