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長權/輕重症分流照護 避免年輕族群死亡

▲本土疫情升溫後,就傳出COVID-19引起的兒童、青壯年、年輕孕婦死亡和新生兒死產的不幸事件,讓國人看到Omicron是一株比較不嚴重的新冠病毒,但是在老年人、有基礎疾病者、懷孕者、沒打疫苗者還是會產生重症和死亡。(圖/記者李毓康攝)

●詹長權/台大公衛院教授

台灣在這一波Omicron疫情流行開始,就傳出COVID-19引起的兒童、青壯年、年輕孕婦死亡和新生兒死產(stillbirth)的不幸事件,讓國人看到Omicron是一株比較不嚴重的(milder)新冠病毒,但是在老年人、有基礎疾病者、懷孕者、沒打疫苗者(特別是小學以下的幼童和嬰兒)還是會產生重症和死亡。Omicron強的傳播力造成每日新冠確診數在所有年齡層都快速增加,對醫院所有科別都產生極大的醫療負擔。一旦醫院的急診住院能量無法負荷數量眾多的新冠病人的治療需求,將會讓新冠病人因為無法在醫院獲得及時妥善的治療而由中重症惡化成死亡,非新冠的其他病人也可能因為醫療資源受到排擠而延誤治療產生不必要的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降低死亡率 輕重症須分流

輕重症分流是降低新冠死亡率的重要防疫措施,比較今年(2022年)以來,台灣周邊的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幾個經歷Omicron流行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到四月底五月初的這段期間,這三個地方新冠肺炎的確診個案都很高,也都有不少死亡案例。但是比較不同年齡層的新冠死亡數,可以看到三個國家的明顯差別,在40歲以下新冠死亡方面,新加坡是0、日本是34、香港是51個案數,其中11歲以下死亡個案數:新加坡是0、日本是3、香港是7。台灣從4月1日到5月6日為止40歲以下新冠死亡人數有4案、11歲以下死亡個案數有1案。

新加坡將COVID-19視為流感 加強自主較康管理教育

▲新加坡將COVID-19視為流感,逐步建立了從家庭中恢復的計劃,並發出指示,為留在家中的人們提供適當和及時的醫療建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加坡從去年夏天就開始轉變,將COVID-19視為流感,提前做了很多基礎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兒童死亡。他們逐步建立了從家庭中恢復的計劃,並發出指示,為留在家中的人們提供適當和及時的醫療建議,例如遠程醫療、電話、諮詢。即使在家裡,人們也被教育要小心。他們有信息, 透過這樣做,他們保留了重症醫護能力,以便可以治療最需要的人。

新加坡政府建議在家康復者可獲得政府提供的醫療幫助和非醫療援助兩種資源,但是自己要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而且要每天監測自己的體溫、脈搏率和血氧飽和度。 在家中康復者要進行抗原快篩(居民免費、非居民自費),一旦有嚴重症狀(例如胸痛、呼吸急促、長時間發燒)的患者,醫生將會安排往醫院進行進一步評估。以下COVID-19檢測陽性的高危人群,即使感覺良好也去看醫生:12個月以下的兒童、70歲及以上的人、懷孕者、透析治療者、愛滋病患者、做過器官移植手術者、癌症患者、任何疾病或服用會削弱免疫系統的藥物的人、在過去 6 個月因為心臟、肺、腎臟、肝臟或大腦的疾病內須住院的人、12 歲以下的兒童有心臟、肺、大腦、神經或肌肉的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這些人可以乘坐私人交通工具去看醫生,且在評估後決定是否仍有資格在家中康復,或者可能會被轉送到專門的護理機構進行康復。

鼓勵長者多打疫苗 提升兒童完成接種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與COVID-19共處的過程中,台灣正在適應迅速變化的形勢,但是只要政府加強措施鼓勵老年人接種疫苗,限制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參加多人聚會,提供他們更多醫療上的援助,想辦法讓他們在家中接受疫苗接種,並快速展開5~11歲兒童的新冠疫苗接種和提升第三劑疫苗加強針的接種來提高全民的免疫力,我們就有時間和空間在疫情持續升溫時,推動方便快速且頻繁的篩檢來做檢傷分類的起點,透過以在家康復爲核心的輕重症分流和醫療分級,把醫院治療病人的醫療量能維繫住,用充足的抗病毒藥物和抗體藥物來落實新冠肺炎分流分級照護。做得到這些與病毒共存的防疫配套措施,台灣就有可能讓未來幾個月的新冠疫情期間,不會再有40歲以下的死亡案例發生,將大流行控制在社會各界可以接受的風險水平。

熱門點閱》

►王高成/俄軍已達出兵目的 及早停戰撤軍才是明智選擇 

►詹姆士/是防疫還是選舉?首長們的必修「防疫政治學」

►林忠正/通膨是最大敵人 美國快速提高利率勢不可逆!

►陳一新/俄國戰鬥民族神話不再!特殊軍事行動重創形象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詹長權」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