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
自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官方與政治人物很流行用軍事術語來描述各種防疫或抗疫措施,從拒敵國門、邊境防線、前線後方,一直到最近柯P的冷區殲滅戰、熱區圍堵戰,或說打仗不能只有防守,疫苗才是進攻…,都令懂點軍事的人啼笑皆非。
軍事術語「誤用」頻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為了防疫,給這些長官留點面子,不戳破這些形容詞,但現在三級解封遙遙無期,印度變種(Delta)又進來,每出一次事情就有一堆人手忙腳亂,看來不把這些軍事概念釐清一下,誤用之餘還會造成更多災難。
舉例來說,柯P講疫苗是進攻,便是一則軍事笑話。疫苗的功效是讓人體產生抗體對抗病毒,並不會殺掉病毒,要用軍語形容,也頂多就是盔甲或盾牌。
要講進攻,需要的是便宜普及的治療藥物來當「點目標武器」,類似感冒藥或抗生素,像步槍般殺掉特定屋子內的病毒。
另種是「面目標武器」,例如殺蟲劑或農藥此等藥劑,廣泛消滅殘存於某個區塊環境中的病毒據點。問題是,這兩種攻擊武器都未能研發成熟或是普及,瑞德西韋現在多只用於重症治療,大部份防疫工作還是只能靠禁止「瑞德四位」群聚,談不上攻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人攻擊台灣防疫,盛讚對岸神威,但依據最近對岸廣傳一份鍾南山關於廣東印度變種的報告,對岸到今年6月24日止,全國完成兩劑的疫苗接種率約38%(5.6億人),廣東的全程接種覆蓋率只有35.4%,完成兩劑接種者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後,防感染效果約70%上下,防重症效力約95%。
對岸仍舊是靠大範圍擴大篩檢與隔離,精準找出傳染鍊,來制止蔓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換句話說,這隻病毒一直在變種,牠不是一個「常數」,全世界專家到現在仍然無法控制或消滅這隻病毒,沒有完全有效的對抗方法。
講更白一點,怎麼消滅這隻病毒?專家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所有人都還在摸索,只能用舊有的方法與手邊的工具試著對付,沒有標準答案或萬靈丹。
所以,這場抗疫戰爭不是像過去那種兩軍對圓的會戰,而更類似近二十年在中東進行的「反恐戰爭」或反游擊戰。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病毒會攻擊那邊?甚至根本不確定病毒恐怖份子在不在身邊?非得等他在某個市場引爆炸彈才有辦法處理。
你守好了每一個村鎮,但永遠無法斷絕民生物資的輸送與流動,於是通路和補給縱隊就成了上好的滲透破口與攻擊目標。疫苗,或說盾牌,只能防護到個人。斷絕人與物的流動,或曰「封城」,代價是整個村鎮的「窒息」,非至嚴重到必須斷然處置,沒人敢用。
這正是所謂「冷區殲滅戰,熱區圍堵戰」之所以好笑的原因。這概念基本上還是在打陣地戰,在游擊戰中根本沒用。美軍在伊拉克十幾年,每個月大概要砸40億美金軍費,結果他的部隊與文職人員不是住在基地內,就是封在巴格達的「綠區」內無法出門。
打疫苗之所以重要,是讓人人都穿著盔甲盾牌上街買菜,減少衝擊傷害,恢復社會生活秩序。「清零」是有點不切實際的期望,只要你與外界仍保持交流,連恐怖份子都很難清零,何況看不見的病毒?
美軍為了對付恐怖份子游擊戰,這20年來調整了許多過往習慣的戰略觀念,就連指揮系統,也從2000年以前強調的指揮、通信、情報、管制、計算機(C4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ing,& Intelligence),演進到C4ISRT,把前五個項目加上了監視(Surveillance)、偵察(Reconnaissance)、目標鎖定(Targeting),後面加的這三個項目,以往全部都是參二情報官的業務,獨立出來是因為有了新工具,而且更需要即時而精準的反應,以免造成過多的「附帶傷害」,傷及無辜。
「管理問題」比「政治問題」更致命
這一堆軍用名詞聽了很頭痛,用到防疫戰爭上其實就是「疫調」,包括本地案例的疫調,與他國案例的警示與對應。而且在資訊時代,這些資訊是要透過資料鏈傳送給各單位普遍周知的。
指揮中心再強,也很難掌握某個巡邏隊、某個補給車隊、或是某組採買士兵的確實位置,再決定是否傳送資訊給他。因此一有異常狀況,便讓該地區所有單位知道有游擊隊若干正在此區活動。
民兵把槍拿出來備好,崗哨眼睛睜大,必要時堅壁清野,人人都在其崗位上克盡職責,下自己可以控制的決定。例如:那條路別走?那個市場別去?或特別注意某些人的行動?正規軍則依據情報進行搜索追捕,最簡單而有效。
所以我完全無法理解,高喊「精準疫調」的台北市政府,為什麼寧可開記者會找一堆小鮮肉發言人出來,搬弄一堆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不是很懂的流程與法令。
卻不願意做最簡單的事,把你們做的「精準疫調」、「確診足跡」,和其他縣市一樣放上疾管署網頁分享資訊,讓每個市民戰士,都能據以決定自己行動路徑與閃避雷區?這不是讓大家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嗎?
即使全台北市民都打完兩劑疫苗,穿了盔甲上街,不也是需要知道那些高風險地區最近別去嗎?對我們這種死老百姓來說,這不叫「蓋牌」,什麼才叫「蓋牌」?
同樣無法理解的是指揮中心,既然邊境防疫一直是海島台灣最重要的一條防線,桃機現在每天只剩約2,500個入境旅客,為什麼直到印度變種病毒登陸,才要做入境PCR篩檢呢?
立法院通過了幾千億特別預算,加大PCR篩檢能量與普及性,徵用或新建房舍作為隔離處所,嚴防進出漏洞,不是比病毒進入社區後再來處理,划算得多嗎?每天開記者會,是要你根據疫情判斷下達大家須注意的行動指令,而不是報那些無意義的數字,更不是述說自己的成功。
更高層的政治考量同樣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突發事件突增的醫療人力物力需求,我們都沒有預置或戰備方案嗎?這些抗疫所突增的需求,不正是後備戰力最好的演習機會嗎?
如果台海終需面對戰爭,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正規軍不夠,就調後備部隊頂上,後備還頂不住,再徵募民間力量頂上,這不是很一般的軍事常識嗎?而且有失必有得,一線人力不足,另方面疫情也造成許多行業關閉或人力閒置,不能廣泛的針對作戰需求「以工代賑」,成立各類輔助組織,一塊錢當兩塊錢用,補上各種缺口嗎?
舉個例來說,桃園各地軍營或民宿,不能補貼或建立機制,成為入境旅客的隔離旅舍嗎?人力就訓練導遊來協助啊?更扯的是,中央指揮官居然叫不動師長?師長叫不動團長?團長不知道營長報告的是真是假?居然沒半個人拖出去槍斃?這種部隊還能打仗嗎?
台灣官場一直有個毛病,上之所好,下必隨之,結果經常是一群官員一窩蜂在做同一件事,或是一兩個人在做所有的事,其他人都閑閑沒事。而不是像一支現代軍隊一樣,協同分工,各盡所能,組合起來去完成一件任務。
這不是什麼「政治問題」,而是一個普遍而致命的「管理問題」,不趁這次疫情把這些暴露出來的工作缺失與觀念錯誤一舉改正,換誰上台都只有繼續爛下去。
政治人物別以為弄幾個軍事名詞出來就顯得自己很威,真正的軍事行動,背後依賴的是一整套嚴密有效的管理機能。連個疫調上傳都做不到,全班作業都交了就你沒交,捐款幾億給你卻連個正壓篩檢站都捨不得買?這種主官,連當個連長都會被全連蓋布袋丟水溝,還講什麼偉大戰略咧?廢柴而已。
台灣真的承平太久了,軍事思維被棄之如敝履,趁此機會重建有系統的軍事思維與管理機制,也許才是比政治口水戰更值得我們關注的事。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