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賢/追查Delta源頭?台灣邊境管理應強化!

●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這次新北幼兒園Delta病毒校園感染爆發一案,因為染疫幼童的Ct值分布相當分歧。雖然有時間上的聚集性,及染疫幼童外籍雙親的可能感染源推測。

▲8日病毒基因定序出爐,確認幼稚園群聚案病毒為Delta變異株,卻與機師案病毒序列不同。(圖/指揮中心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這種不完美的結論,指揮中心擬執行學童家長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以進一步釐清感染源頭。這樣的努力,當然值得肯定,但是仍有可以優化的空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追查感染源頭必要性?

其實在一個急性感染爆發時,感染者與接觸者的的抗原篩查及型別區分就可有效溯源。抗體的檢測無法分出亞型,做調查統計可以,溯源只具輔佐價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前的下水道病毒採檢,也是一種食物溯源的作為,同樣也有些不切實際,為什麼不從食物直接下手篩查呢?或是由食品販賣業者執行抗體篩查,可能更加有效。這些溯源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方法上仍必須集思廣益,才不致太過唐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水道病毒採檢,也是一種病毒溯源的作法。(圖/記者陳建宇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10個感染爆發中,大約有9個原因不明,但是10個都能撲滅。所以在感染爆發的時候首重撲滅,也只有在撲滅不成後才必須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溯源。這次Delta的感染爆發,溯源若能不放在這麼前面,還是會較受到歡迎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感染爆發的病原是Delta,這是隻台灣本土沒有的病毒,因為指揮中心一直沒有承認台灣有。一旦出現感染爆發,肯定來自於關口。台灣的關口管理本來就鬆散,靠的是入境旅客的入境前篩查及疫苗接種,所以台灣若出現Delta感染爆發,就足以歸類為境外突破性感染。

至於是哪一個人帶入,哪一國帶入,已無關緊要,因為原因都可歸結至關口管理需要優化。再一次為證實此次感染爆發而溯源,並沒有急迫性。

「全民一劑」的公衛價值

在疫苗普接種後,突破性感染勢必成為感染及感染爆發的主流。要完全消彌,並無可能,因為不論接種一劑、二劑、或三劑疫苗都無法達到百分百的防止效果。

若為防止Delta,需要的是明年針對Delta的二代疫苗,而不是今年的二、三劑加強針。二代疫苗是在明年接種,只需接種一劑,指揮中心已有超前部署了2,000萬劑莫德納疫苗。成功接種二代疫苗的條件是,今年必須大家都打過一劑疫苗,明年才有疫苗追加的基礎。

在國內疫苗採購的現實中,全民覆蓋一劑疫苗是垂手可得的目標,全民二劑卻有難度,應該以高死亡風險族群優先二劑覆蓋取代。所謂的高死亡風險族群,就是疫苗接種第6、8、9類族群。

▲隨著Delta進入台灣,台灣應採一、二劑同時開打,並爲高死亡風險族群施打第二劑疫苗。(圖/路透)

這些是原本就該與第1類同列第一優先的風險族群,因為政治接種順位而被迫後移。但在二劑疫苗的保護中,就必須與一劑疫苗同步執行,才能既維持社會群眾的公平正義,也能兼顧弱勢團體的公平正義原則,是指揮中心在疫苗接種上應該優化的方向。

一劑疫苗在醫療觀點上,或許經過一段時間沒有追加,效果是會降低,但絕非完全無效。再度感染病毒後仍可喚起免疫記憶,將感染轉化如同二劑疫苗的追加,所以一劑疫苗肯定是有其公共衛生上的價值。更何況對於鋪陳二代疫苗,一劑疫苗仍扮演著重要角色。

公共衛生關注的是眾人觀點,也是醫治眾人疾病的醫學。絕對不能完全侷限於個人的反應。個人看似並不有效的舉動,在大家一起執行時,效果就會出現加成。公衛上以限鹽控制高血壓是個例子,普遍接種一劑新冠疫苗是另一個鮮活的例子。

熱門點閱》

► ET民調》曲兆祥/侯友宜賴清德成天王 陳時中人氣下滑 鄭文燦度過危機

► 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拜登抗中 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為何應讓聯準會主席鮑爾繼續留任?

► 李沃牆/協助疫情下的年輕人 勿讓他們淪為下流世代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