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拜登抗中 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國若想要在亞洲制衡中國,更應該回到自由貿易的協定談判;試著就綠色環境與數位服務貿易,洽談出新型態的協議。

 拜登,美國,美中關係,新冷戰,外交,貧富差距,中國,民主,德國,全球化,科技國家主義

▲拜登必須對中採取強硬立場,以維繫與共和黨的跨黨合作。(圖/路透社)

(編按:《雲論》特別企劃「解讀經濟學人》」專欄,盼從每週重要的政經時事出發,邀請專家學者解析評論,提供台灣經濟與產業政策前進的動能,讓讀者與全球政經時事零距離。)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今年七月中旬的專欄文章,就拜登總統面對黨內少壯派,於佔領華爾街運動之後的仇富情結;又有前總統川普廣為散播的衝突抗衡概念,兩者都將貧富不均的現象與美國的經濟轉型,定位在具有高附加價值的金融服務與科技業出口,悉數因果錯置。針對主要貿易國家,從墨西哥、德國到中國,川普都改列渠等為貿易利得的掠奪者,進而課徵鋼、鋁原材料和其製成品的高關稅。

拜登,美國,美中關係,新冷戰,外交,貧富差距,中國,民主,德國,全球化,科技國家主義

▲本文則為Biden’s new China doctrine一文的全解讀。(圖/翻攝自經濟學人官網)

尤其當美中競合,正逐步走向外交衝撞與征戰邊緣的緊張關係;繼續採行強硬立場,則已是拜登安內攘外,從推動環保減碳到爭取基礎建設預算,於進行跨黨派的合作時,所必要採取的共同陣線和成功偽裝的保護色。

川規拜隨的「拜登主義」

「經濟學人」於世局發展有其長足的目標追求,那就是如何能在確保自由市場的穩健與全球經濟的發達之下,還能讓強權者與弱小國家都有立足點平等的貿易意願和競爭機會。因此,中、美兩國的矛盾只會持續加劇;而拜登的大戰略,則無助於全球的經濟發展,弱化晚近三十年間的全球新秩序,遑論是拉攏盟友的歸隊了。

「經濟學人」會有這背離地緣政治,強凌弱、眾暴寡的歷史觀察,其所看重的正是:非零和的競爭利益和依傍於古典個人主義的思潮;更有其根深蒂固的源流和立論基礎,那就是新古典學派的市場分析與自由開放的政策立場。

專欄文章的一開頭,即點出多年來,其實可以拿季辛吉和其智囊為代表,總是樂觀期待迎接中國加入到全球經濟體系,就能讓它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更進一層,則是要促使中國推動政治改革,以深化其民主的決策程序和充分做到保障人權。

拜登總統也順勢將川普任內對中國的大肆抨擊,巧妙轉化為「拜登主義」,從貿易關稅的維持、台美互信與官方的實質互動,到對新疆棉花可能實施禁運等的制裁,在在圍繞著香港國安法來做為例證和打擊點,激化美中抗爭關係。

拜登團隊不再以反共和新冷戰,來做為終極訴求;但也有意作案是和引導結論,那就是與專制政體的相互競爭,民主社會終將是大贏家。但團隊策士所隱藏的假設,就是中國更在意於贏得霸權,而不會是和平共存的長久想像。因此,美國更要爭取盟友的助力,全盤阻卻中國以商圍政的積極野心。

一旦中國成為強權,期待它臣服於既有秩序與國際體系的想法,早已幻滅。雖然,中美貿易依舊很重要;美國也將在氣候變遷等領域和中國相攜手;但為了促成聯手對中國的制衡,美國一定要提升國力而且更樂意與盟邦合作。大抵而言,拜登主義有其策略步驟,也立基各方的自利心和共同利益。

拜登,美國,美中關係,新冷戰,外交,貧富差距,中國,民主,德國,全球化,科技國家主義

▲面對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拜登政府則以與專制政體的相互競爭來看待,並認為美國將從中勝出。(圖/路透)

反觀,在「戰狼外交」與實力原則的推演之下,中國搶先在南海築島駐軍、推動港版國安法;更與邊境和鄰海國家,像是印度發生衝突。尤有甚者,中國外交官更在國際法的範疇內,接續於各國際組織挑戰西方價值觀點和既有利益;歐美國家的高層核心圈,面對一代一路和中國戰狼外交,無不備感焦慮憂懼。

專欄文章在做完拜等登主義的鋪陳和世局咸感到不安的描繪之後,轉而逐一批判美國的政策工具與資源投入,以及課徵關稅因而背離開放貿易的後果。

首先,拜登主義的施行細節要令人憂心之處,在於川普時期的作為泰半都被順理成章地接收;但過去三年間的貿易依存,早已證實是起不了作用的。

其次、拜登主義對於中國威脅論的定義,明顯失當。誠然美國政局分歧,但拜登重燃舉國熱情,卻是要找回珍珠港事變的精神,齊心奮力前進的氛圍。只是這樣的編派事實與跨大恐慌,明顯是拜登求功心切和貪圖便利的錯誤。

拜登,美國,美中關係,新冷戰,外交,貧富差距,中國,民主,德國,全球化,科技國家主義

▲美軍撤出阿富汗重挫美國民眾對於總統拜登的好感。(圖/路透)

凡事最怕過與不及。如今拜登一再的強硬決策,再搭配上效果猶未顯現的齊力斷金,不僅讓支持者駭然莫名;只要對敵對勢力,不論中國、俄國,甚至是塔利班,展現一絲的柔弱態度,都會被共和黨內的極右勢力拿來大作文章。

最後,拜登有意無意地以強硬論述要來激勵美國人民,但因而也愈難攏絡南亞盟友,尤其印度、印尼與越南等新興國家。

遺憾的是,拜登總統錯把中美關係,定調為零和遊戲;進而等同要其他盟邦國家,在民主陣營與專制政體選邊站。誠如諾貝爾經濟得獎主,仙逝的芝加哥大學傅立曼教授,他一再強調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並非全然互斥,像殖民時期的香港與晚近的中國經濟發展。

拜登版「保護主義」

傅利曼教授的睿智觀察是:「一旦沒了經濟自由,就沒能保有政治自由。」即令中國大陸不是要尋求相依共存;但在這個點上,拜登既高估了美國的政經影響力,更低估盟邦國家於進程當中,因為迴避和放棄中國市場得總代價。更何況,拜登在國內政策的推動上,即使蓋上「反中」印記,共和黨人也不太可能會因而轉向力挺的。

專欄文章進一步要闡述的是,不管美國怎麼意圖阻擋,但中國注定在多項經濟指標上頭,能成為一方之尊;畢竟,以中國為其最大貿易夥伴的國家,數目是與美國貿易為最主要國家,的將近兩倍高啊。

準此觀之,德國即便在政治信念上與中國有所摩擦,依舊要維持與中國的投資和商務往來。長期不結盟的東南亞國家,更是如此,在倚靠美國守護區域安全的同時,也要仰賴中國經貿來維持繁榮發展。

拜登,美國,美中關係,新冷戰,外交,貧富差距,中國,民主,德國,全球化,科技國家主義

▲德國即便在政治信念上與中國有所摩擦,卻依舊要維持與中國的投資和商務往來。(圖/路透)

拜登團隊絕不能強迫其他國家接受其決定,而要想辦法贏得志願支持。換言之,美國必須以繁榮富庶,繼續領導開放的全球經濟;一旦被迫要選邊站的話,肯定有不少國家還是會選擇中國。

截至目前為止,拜登政府的重大提案依舊是以產業補助、法律規範來提供投資誘因和能創造就業機會的策略生產線。然而,純然要以對中國人權的攻擊為立論重點,要以政府介入、經年計劃與國安控管作手段,拜登政權卻明顯忽略了美國的市場優勢和維護開放秩序的全球領導地位。

於不久之前,美國政府公布對四大關鍵產業鏈的報告,四大產業分別是:半導體、電池、稀土與國安關鍵性的藥品原料。即使以中國威脅論,當成是推動國內計劃的有效手段;然而不容否認的,就拜登2022年的預算案來看,施政計劃仍充滿著不確定性與細部缺失,尤其是在稅負來源與計劃的自償性。

專欄文章最後的立場陳述是,拜登的反中結盟與操盤計劃,必然要招到反制,特別是在新疆問題。譬如,減緩氣候變遷的政策核心,要轉向再生能源;然則,太陽能發電所需用的矽,高達45%的供應來自新疆。

作者更質疑拜登主義的對中戰略原則,骨子裡依舊是軟性的保護主義;大企業若是因著政策保護而取得競爭優勢,終究會阻礙經濟發展的。可別忘記,美國新一波的登月計劃之所以蓬勃發展,關鍵就是容許了Space-X、Blue Origin等私人公司,爭相參與太空競爭。

拜登,美國,美中關係,新冷戰,外交,貧富差距,中國,民主,德國,全球化,科技國家主義

▲太陽能發電所需用的矽,高達45%的供應來自新疆。(圖/CFP)

美國盟友更憂心的是,一旦切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而在美國境內創造好的高薪工作,作為美國盟友之一到底能從中獲得什麼好處呢?如今歐盟與日本爭相投入到半討體產業的政策補貼,就是鮮活的例證啊!

專欄文章最後回到經濟學人的發行立場,真心要阻止中國重塑國際秩序,更必須由歐美攜手來捍衛全球化的發展模式。

作者剴切的說明美國該做的並不是仿效中國的科技國家主義,美國應該是讓世界看見西方價值體系,究竟是因著什麼而能富強。作者指出:「當代全球化模式是以貿易與多邊體系為核心,藉此加強各國對於開放競爭的信念,並強化各面向的交流以促進科技創新。」

美國若想要在亞洲制衡中國,更應該回到自由貿易的協定談判;試著就綠色環境與數位服務貿易,洽談出新型態的協議。同時,美國應該將珍貴的科研資源,投注到足以強化全球秩序的範圍內,例如:未知和突發傳染病的疫苗計劃、安全的數位交易系統和足以抗衡一帶一路的全球基礎建設上。

熱門點閱》

► 李建璋/釐清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台灣亟須第四期臨床實驗

► 劉宏恩/高端疫苗注射後死亡的因果關係如何認定?

► 高明見/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

►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為何應讓聯準會主席鮑爾繼續留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專欄 盧信昌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知識創新組召集人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