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情局(CIA)在大新聞網(Big News Network)公布2021年世界227個國家與地區的總生育率(即平均一位婦女於15~49歲期間的總生育量,俗稱生育率),而台灣排名最後一名,引發國內媒體的廣泛討論。筆者要指出,誰是最後一名並非最重要,而是中情局生育率推估出來的數字還過於樂觀!
2022-09-02
九月一日中小學即將開學,不少縣市政府已宣布正常到校上課,於是各學校急於進行消毒工作,忙壞了學校主管與教職員工。此外,作為家長更是擔心其子女的安危,畢竟這些學生們都還沒有開始施打疫苗,該有甚麼樣的防護呢?
2021-08-25
一個月前我國還是世界防疫的模範生,沒想到,近日台灣每天約有五百人確診以及兩位數的死亡人數。醫護人力短缺疲於奔命、床位一位難求,物資也日益捉襟見肘。
2021-06-04
近幾年來已經有6所大學因少子化停招,前幾天蘭陽技術學院也跟進,宣布110學年度停止招收學生。少子化對高教的衝擊正開始,未來十餘年將會是摧枯拉朽!由於大學影響範圍廣且深,格外受到重視,因此除了退場機制,建立大學的特色,提升國際競爭力,才是因應之道。
2021-03-17
人口老化除了是壽命不斷延長,生育率的下降也是主因。台灣目前平均壽命約為81歲,近年來每年平均增加約0.2歲,此趨勢當然會增加老年人口的總數量。生育率下降則會推升老人人口的占比,台灣近二十年來的生育率一直是被列為世界最低之列,去年生育率破1,似乎在跟南韓搶世界第一?
2021-02-24
2020年人口刷新兩項紀錄,第一,人口首度發生「自然負成長」,出生數少於死亡數達八千人;原因不是死亡人口增加,而是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儘管去年有疫情,死於新冠病毒只有七人,因為是暖冬,死亡人數反較2019年少了三千人,否則「生不如死」的差距會更大!
2021-01-26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目前新冠累積感染人數直逼1億人口,死亡則破了兩百萬人。全球抗疫一年了,一億的確診人口足以提供大數據的分析,科學家除了找出病毒源頭,也應該思考非病理層面的因素,更有助於各國防疫的策略。
2021-01-20
網友近日提案,擬將中學生上課時間從原先7點半,延後至9點半,但作者以大學教授經驗來看,大學早課多半是9點20左右開始,不過參與學生數也是稀稀落落,並指出目前困境應是學生缺少睡眠時間,而非上課時間早晚,畢竟當前手機主宰你我生活,即便延後上學時間,學生真的會好好補眠?
2020-12-28
社會住宅議題近日因白綠隔空交火,而引發社會關注,蔡英文總統更表示,明年將推蓋1.5萬戶社會住宅,更指政府已經準備好土地與財源;不過台灣人口高齡化速度快,再加上空屋數高,作者認為,執政者應謹慎看待「居住正義」,而非只是光顧衝蓋社宅數。
2020-12-16
當前的年輕人,雖然大部分具有大專學歷,除了少數進入高科技產業,具有競爭力且能獲取高薪,多數年輕人只能投入服務業,甚至是非典型就業(目前佔年輕人就業的11%),通常只能邊做邊學來累積其人力資本。
2020-11-17
政府若有決心,即應為新進與未來勞工(也就是年輕人)另外設計一個制度,否則趕鴨子上架,就像軍公教的改革,勉強延後一、二十年破產,真正倒楣的不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嗎?
2020-09-11
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要求衛福部政風調查彰化衛生局。高院二審時推翻了一審的無期徒刑改判無罪的殺母案件。這兩件事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見樹不見林」,也就是,只抓住一個論點而缺忽略了更大的目的與意義。
2020-08-24
大學招生因少子化而趨於困難,只好設立各式各樣的專班來增加收入。民意代表與官員們恭逢其盛,在職期間前往進修拿學位,這原本是件好事,曾幾何時已變成你情我願的騙局。
2020-08-05
我沒寫錯,不是「三倍券」而是「三倍倦」! 「三倍券」的名稱,行政院版應該是指,民眾用一千元換取三千元券,後者價值為前者三倍。可是有人打臉行政院多此一舉,因行政院其實只發兩千元,怎可說是三倍。如果要求民眾拿一百元來換這三千元券,那是「一百換三千」,就可稱為「三十倍券」,不是更好嗎?
2020-07-02
年輕人以及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以20-24歲與25-29歲的年輕人來說,去年失業人數達20萬人,失業率則分別為12.27%與6.57%,遠高於整體的3.73%。蔡政府難道不能為這25萬畢業生,也來個「超前佈署」?
2020-06-01
年金改革從2018年通過至今爭議不斷,至2020總統選舉時仍被提起討論,學者分析,蔡政府的年改未從根本上解決財務問題,只能勉強說是「調整」,甚至是退特定族群的「剝奪」。
2020-05-18
台灣從2018年以來即出現第一季人口負成長現象,2019年也如此,但負成長都只有1千餘人,但今年第一季出生就比死亡少了6,553人,台灣正面臨著「超低生育率」的人口危機。
2020-04-15
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播可以用「撞球」做為比喻,「撞球檯」代表一個地區或社區,「母球」代表帶原者。母球一旦擊發,會撞擊檯面上的球,這些被撞擊的球,又個別成為了母球,繼續擊發。
2020-02-25
一場疫情其實會讓人們學到不少事情,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好時機。例如,當大家排隊買口罩時,只要人手一機,就不會太無聊。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在防疫時期發揮「隔而不離」的功能,可是仍有不足之處。
2020-02-05
國民黨2020總統大選敗選,部分區域立委也意外落馬。國民黨內部砲聲隆隆,改革聲浪四起。台大教授薛承泰分析,敗選因素除有「不團結」外,國民黨過去20年退出校園,疏於培養有論述能力的菁英來接班。薛認為,國民黨不需放棄原有的理念,但要能釐清兩岸的定位以及未來發展的願景,並與民進黨有所區隔。
2020-01-20
聽到代表綠營的學者,數次談到「如何和敵人簽訂和平協議」以及「蔡英文主張,只要不是在一個中國前提下,甚麼都可以談」。光是這兩句話,就明顯相互矛盾,莫怪乎,兩岸關係不只是冰凍而且趨於凶險。
2019-12-10
過去這幾個月政府大方撒錢,經媒體統計,光是已推出或開出的支票就有兩千六百億!有些是一次性的,例如秋冬旅遊補助、補助大型農機、高鐵延伸。
2019-11-05
蔡總統既然有當年的初稿,何不直接拿出有指導教授以及博士口試委員簽字的正式論文呢?畢竟後者比前者重要的多。而LSE若要杜絕爭議,何不寫一封證明文件,由校長或學位主管單位簽署,直接發給我們的國會,副本給蔡總統呢?
2019-10-21
三十年前利息高時所購買的保險,如今到期要領回,如今到期要領回,保險公司卻說:「現在利率這麼低,你好意思領這麼多,甚至超過大學畢業生的薪資?」請問你會如何回應?
2019-08-27
老虎、狐狸、以及披著獅子皮的柯P,能成為鐵三角嗎?筆者認為,不可能。因為老虎與狐狸都已警覺,這張獅子皮隨時可以換一張豹皮或黃鼠狼皮,說不定還會換上他們的皮。
2019-08-21
2019年6月,軍以及公教年改釋憲案,分別在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此時政府(年改會與銓敘部等)代表,數次拿出「世代正義」作為說詞,來表達其改革的正當性。
2019-07-03
基金未用盡之前,根本不會動用到國庫。若真如政府所言,延後到30年後破產,那麼就是現在35歲以下的公教人員領不到退休俸,「年改讓年輕軍公教不必再擔心基金破產」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
2019-06-05
台灣沒運用人力結構順勢攻佔全球市場,儘管股票上了萬點,政府也自認經濟情況良好,兩岸尚未陷入煙硝,但生育率連連下滑及高學歷高失業,是甚麼意思?
2019-03-29
短短十年當中,除了「國民年金」仍在研議,已經出現「老人年金」、「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老農津貼」、「敬老福利津貼」。於是,整合的呼聲再度響起。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併入國民年金!
2019-02-26
問題的關鍵,在於公權力不彰使得人們明知有法卻不在意法!鑑於此,政府應以恢復社區友善空間為優先,讓民眾不要生活在彼此猜忌與緊張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培養出「同理心」與「分享」的善念。
2019-01-22
在選舉中,哪一個候選人不是聲稱是為了「改革」?哪一個不認為自己是「進步」的思維?作為國家領導人尚不知問題出在,弄錯了改革的先後順序,看不清改革手段的爭議性。
2018-12-07
長照2.0所強調的,普設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與巷弄長照站,並未發揮效果。人倫悲劇一再發生!更重要地,照顧人力缺口更大,未來財源也未有著落?
2018-12-05
晚婚與少生直接影響到生育,加上壽命繼續延長,高齡化將是無法逆轉的趨勢。背後當然和經濟有關,年輕人起薪低也許不是重點,關鍵在於薪資的停滯,相對地,房價高也並非壞事,但關鍵在於節節攀高!
2018-08-14
每當城隍出巡或地方廟會,最醒目的就是走在陣頭前,負責抓孤魂野鬼的七爺、八爺。台灣今天大談「轉型正義」,就連台大校長遴選也被「轉型」,某種程度而言,這就像在清掃社會中的「孤魂野鬼」,讓社會恢復清明安定,但問題是:誰是鬼?
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