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HINK重新思考/「人吃塑膠」已成事實

▲RE-THINK 重新思考

▲海中的微型塑膠到底多小?只能說,看得到的都不是最小的。(圖/RE-THINK 重新思考提供)

文/RE-THINK 重新思考,自2013年發起的環保行動,至今超過2萬5千人參與,清潔台灣海灘累積超過70公噸海廢。

環保署昨天公布國內首份微型塑膠報告,包括自來水、海水、沙灘、甚至貝類,皆驗出塑膠。海灘是大海的過濾器,透過漲退潮,海水會將垃圾擱淺在海灘上。細數垃圾,淨灘中的海洋廢棄物有90%是塑膠。而看得見的垃圾還好,最可怕的是「看不見的」。

塑膠進入環境後不會消失,只會裂解變小,小到我們肉眼難見。從大到小,我們可以看到沙中有煙蒂、棉花棒中的塑膠軸(不是棒棒糖啦)、硬塑膠、軟塑膠、甚至是塑膠原料、更小的微粒。

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稱作微型塑膠。這些塑膠,能夠快速被生物攝取,相較起大型的塑膠,對於海洋生物的危害更大。其中,淡菜、牡蠣、扇貝、蛤類、濾食型生物影響最嚴重。

▲RE-THINK 重新思考

▲海灘是大海的過濾器,透過漲退潮,海水會將垃圾擱淺在海灘上。(圖/RE-THINK 重新思考提供)

常去海邊游泳,其實很多時候水面上都飄浮著一層微型塑膠,潛入水中,很多小魚正在啄食這些塑膠。同時,大人小孩們也都一同泡在這鍋塑膠濃湯當中,畫面很不真實。每次我看到海中的微型塑膠,我都會問自己:「我們做錯了什麼?又做錯了多久?還要做錯多久?」

現在,「人吃塑膠」已成事實。接下來,在阻止塑膠污染繼續惡化之前,就是探究吃多少、吃多久,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這點醫學上尚未證實,但等到證實時,或許也為時已晚。

方便和環保,我們其實無法兼得。其實我們早晚都需要承認和正視,減少塑膠的必要。下個十年,我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環境、擁有什麼樣的健康,一起決定。

從海洋中最多的垃圾,看到幾個簡單的解方:

煙蒂:拜託不要丟水溝,水溝是雨水道,會匯流入海
吸管:少用免洗吸管或根本別用,使用環保吸管
棉花棒:選擇紙軸,不要用塑膠軸
塑膠碎片:材質繁多、不易追溯,源頭減少塑膠最有效。家中都一定有環保杯、環保餐具,請帶出門用吧!

▲RE-THINK 重新思考

▲沙中有煙蒂、棉花棒中的塑膠軸(不是棒棒糖啦)、硬塑膠、軟塑膠、甚至是塑膠原料、更小的微粒。海灘有什麼,海中就更多。(圖/RE-THINK 重新思考提供)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轉載自《RE-THINK 重新思考》。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