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泓/拼勝選最後一哩路 政黨認同及對侯選人喜好程度是關鍵

我們想讓你知道…2024年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藍綠白拼勝選最後一哩路, 綜合觀察選舉過程,選民的政黨認同以及對候選人的喜好程度可能是這次選舉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無政黨認同者,很可能以候選人的形象決定投票意向。

▲▼侯友宜今天在高雄車隊掃街。(圖/記者陳宏瑞攝)

▲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藍綠白全國車隊掃街,拼勝選最後一哩路。(圖/記者陳宏瑞攝)

● 蔡佳泓/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教授

二○二四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藍綠白拼勝選最後一哩路, 綜合觀察選舉過程,選民的政黨認同以及對候選人的喜好程度可能是這次選舉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無政黨認同者,很可能以候選人的形象決定投票意向;相對的,兩岸議題、經濟成長、中國的威脅,可能都不如候選人的形象。

第一個原因是三位總統候選人本身都有強烈的個人形象。柯文哲的醫生、素人從政形象深入人心自不待言,競選的 logo是KP,很難不讓人想到「柯P」。賴清德除了副總統的形象外,這次選舉的口號是「選對的人」,強調有經驗與能力。而候友宜的硬漢形象鮮明,雖然一開始被認為口才木訥,但在提名趙少康爲副總統候選人後,明顯提昇溝通能力。

其次,三名總統候選人在選戰後段互相質疑對方的不動產問題,無非希望複製2000年選舉時宋楚瑜爆出在美國擁有房產、2020年韓國瑜被攻擊有炒房的負面攻擊。這次三位候選人互相質疑也各自澄清,目前看起來並沒有真的改變選舉的態勢,但是爲了鞏固自己的支持者以及影響中間選民,勢必會加強房地的攻擊。雖然負面選舉並不可取,但是尚未演變成為個人私德的污蔑。

第三個原因是三名總統候選人都試圖展現溫和的兩岸議題立場,希望讓選民可以接受他們有維持現狀的意願,柯文哲甚至讚許蔡英文總統的兩岸路線。雖然各陣營的支持者對於其他候選人可能早有定見,但是應該有接收到對方試圖淡化自身色彩的訊息。

這次選舉基調,可以說是突顯個人特質,同時攻擊對方的道德瑕疵,這套策略目前在選民當中也的確沒有出現太多反效果。但是公共政策得到的目光相對來得少,在野黨批評的高房價、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也還沒有看到有更大的迴響。

另一方面,候選人的能力似乎沒有接受更多的檢驗。柯文哲在八年台北市市長任內的表現、賴清德擔任四年副總統的作爲以及候友宜治理六年新北市的成果等等,好像都淹沒在房產問題的揭弊裡。未來十天即使候選人無法說明清楚各項願景,至少應該努力證明自己有充分的準備。畢竟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未來的方向,新的總統要能馬上無縫接軌。如同四年前蔡英文總統連任後隨即遇到百年一見的新冠肺炎,下一任總統也要向選民展現值得信賴的領導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