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文/兩岸前景在「良制」,不在各表同表

▲陳長文:九二共識是「現狀基礎」,一國良制是「航向指南」。(圖/記者李鍾泉攝)

文/陳長文

近期臺灣社會、乃至國民黨內部,還在為兩岸統獨路線爭議不下;尤其兩岸政府甚至拿出「2300萬民意 v.s 13億民意」的說法,發展令人不敢樂觀。

大家都在掛心著中華民國的未來前途,其實,「有條件的統一」不必然也不該是選票毒藥,可以好好講清楚,不過與社會溝通是需要更多耐心、時間與藝術。

做為一個關心中華民國未來的老百姓,筆者以為:關於九二共識,無論你說是一中各表、或說一中同表,都少了一個更積極性的願景論述,來回應兩岸民眾共同的最大心願、解決百姓的根本擔憂、為統一前景創造條件,這個論述就是「一國良制」。

因此,若國民黨的九二共識,還想爭取臺灣多數民意繼續支持,就必須同時向社會、也像大陸方面提出「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這點至關重要:

簡單說,兩岸關係上,九二共識是「現狀基礎」,一國良制是「航向指南」。

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搭建了兩岸交流橋樑、維持現狀安定;但就「前景」來說,相較於過去八年成功「維持現狀、密集交流」但較消極的「不統、不獨、不武」,我們更需要積極的、求同化異的「一國良制」來促成兩岸未來福祉、為兩岸合意改變現狀創造理性條件。

「存異、化異」都是為了因應兩岸動態發展的現實需要,目標是促進兩岸都成就「自由、民主、均富」的「良制」,達到成熟的兩岸結合條件。

回想1991年長文與海基會同仁訪問北京時,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中共吳學謙副總理所提「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作為兩岸的另一可行選項。後來才知道1987年 經國先生就曾以「一國良制」四字來回應鄧小平「一國兩制」方案。陸委會1998年文件也以「自由民主均富的一國良制」回應陸方。

25年來,長文每逢與大陸方面交流,均一再建議大陸,「一中」在兩岸各自憲法架構下不是問題,而「良制」才是至關重要的真議題。

▲期盼民進黨蔡總統、國民黨洪主席,珍惜這累積不易的成果。(圖/編輯部合成)

如果大陸能用心填好「未完成的憲政法治答卷」,那九二共識的一中究竟是「各表、同表」都不會是大問題;現在實不需耗費如此心力爭執。無論是國民黨路線、或大陸當局的焦點,「促進兩岸(尤其大陸)良制」都更應優先於「統獨光譜的變化」,兩岸都把時間心力用來謀求兩岸百姓的幸福。

也就是說,從「良制」著手,才是正本清源,能化解臺灣社會對統一選項的疑慮,將能爭取到更多臺灣中間選民的支持,且在良性發展下,民進黨支持者也未必會反對。詳如筆者9月19日投書〈我不排斥獨立,但請聽我談談一國良制〉,期盼民進黨支持者能撥出五分鐘看看此文。

說到這,一些讀者可能還是會問筆者:「良制固然最重要,但就當前兩岸尚未同時成就良制的現實下,九二共識的『一中』、或一國良制的『一國』,你認為到底應該『各表』或『同表』呢?」

筆者以為,現階段仍應以「一中各表」為當,理由有三:

(一)從國際法理論,或從準超國界法來說,「各表」對中華民國有一定的防禦效果,具有多層次的彈性與包容性,也最能涵蓋過去兩岸廿多年談判的我方立場;

(二)從兩岸共識論,1990年兩岸紅十字會(兩岸非官方)簽署金門協議「求同存異」的精神,在1992年辜汪會談(兩岸準官方)後形成了「沒有共識的共識」;2008年「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首度由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先生向美方(兩岸官方)承認以明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共識存在,至今中共方面原則上也不否認我方「一中各表」的說法。而兩岸要另達成新共識並不容易,一旦變更,恐將連動影響許多層面,而為兩岸關係增添不必要的不安與紛擾

(三)從臺灣公約數論,「一中各表」不是只有過去八年馬前總統的成績,而是交融並涵蓋臺灣逾廿年的政治發展歷程,最能獲得多數民意接納,也包納歷史文化制度的價值;「一中各表,一中是中華民國」正是「中華民國,是臺灣2300萬人最大公約數」這項普遍認知的重要形成基礎,是化解臺灣內部統獨對立的最重要緩衝。

且看即便是民進黨執政都得轉彎以「尊重九二會談事實」來趨近一中各表,國民黨更應自信、名正言順地爭取多數民意。若國民黨認為此路線有調整或補充必要,宜以較多的時間、完整的論述,溝通辯論;否則引發的疑慮與爭論,恐怕將會是另一個從此關不上的潘朵拉盒。

基上,筆者以為,現階段最穩當又具開創性的兩岸路線,正是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穩定現狀基礎,讓兩岸擱置爭議而致力追求實踐「一國良制」。期盼民進黨蔡總統、國民黨洪主席,以及各政黨都能珍惜這累積不易的成果。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陳長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