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急診權威柯P,請學學馬英九的「內科」經驗吧

▲內湖科學園區進駐廠商超過3,000家,計有近9萬名員工。(圖/業者提供)

文/羅智強

柯文哲的台北市長任期已屆半,柯文哲帶給台北市什麼大型建設?還真的想不出來。

相較於被柯文哲瞧不起的前市長馬英九,不管喜不喜歡他,台北市民會知道馬英九規劃了12座運動中心(6座任內完成);打造內科與南軟,帶來數兆產值;建了100公里的河濱單車道;普獲好評的垃圾費隨袋徵收……。

若柯文哲願意謙卑地學習取經,這二年就不會如此磋跎而過。

以內湖科技園區為例,建設過程,即有很多值得柯文哲參考之處。內科原來是被規劃為「內湖輕工業區」,後來有約莫六百家高科技的業者進駐,馬市府團隊認為,這已經具備高科技園區的雛型,便開始規劃相關制度,並將園區正名為「內湖科技園區」。

內科於是成為第一個由地方政府以市地重劃方式開發的工業區,再成功轉型為都會型的科技園區。原先只是不到兩百公頃的輕工業區,在馬英九主導下,八年內轉型成五百公頃的大科技園區。

要將原來規劃的輕工業區轉為科學園區並不容易,例如,中央對輕工業區的法令限制相當多,要跳脫成科技界可以應用的園區相當困難,因為工業區是製造、是工廠,所以要機器,但知識經濟是未必有工廠,工廠常在腦袋裡的,而沒有工廠登記證,但沒有工廠登記證的科技公司進駐需要工廠登記證的園區怎麼辦呢?

這時就會有「黑人黑戶」的問題,就是為了要有工廠登記證進駐,有些企業就搬幾台機器進來,但也沒真正運作。

於焉可知,法令調整的速度跟不上產業的轉型,會妨礙進步,但如果看見障礙後,地方首長乾脆採取「多作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那麼就不會有內科的出現。

▲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打造內湖科學園區。(圖/記者李毓康攝)

馬英九覺得不可以這麼消極,立刻著手協調相關法令的修改,不到三年,新的法令就公告了六、七次,也慢慢解決黑人黑戶的問題。當時馬英九指示,只要是與內科有關的問題,都必須「立辦立決」、「立竿見影」,也因為這樣,整個內科的推動就更快了。

馬市府還首創「次核心產業」進駐園區的規劃。所謂「次核心產業」,是指科技業的周邊產業。譬如說,工業區的土地遠比商業區便宜,一般的工業區應該是不能有商業進駐,否則有違公平原則。可是像內科這種特殊的科技園區,若不允許銀行或餐廳的設立,又違反常理。再如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這也是純商業,如果不允許進駐,又成了笑話,因為很多高科技業者是以創投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

因此無論銀行、餐廳、創投公司等,這些雖然都是商業導向的型態,台北市因時制宜,允許這些已經進駐的「次核心產業」就地合法,但是必須要支付回饋金,其用意是拉平工業區跟商業區地價的差距。

到了2006年底馬英九執政的最後一年,內科企業營業收入已突破2兆2,900億元,比竹科、中科和南科三個科技園區的總和(當時約1兆5000億元)還超出許多。進駐廠商超過3,000家,計有近9萬名員工。

這些智慧經驗,本來都可以成為柯文哲傳承前人的資產,可惜的是傲慢蒙蔽了他的眼睛,一路的蠻幹蠻撞,終至落到眾事無成的窘境。

一個好市長,最需要的能力就是學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柯文哲卻想踩在前人的屍體上,這一念之誤,揮霍的是台北市建設前進的機遇。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羅智強,野台發起人,目前為自由作家,著有《沉默的魄力-馬英九的台北記事》。以上為個人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