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比較一下開始有三眼機的機種銷量,可以發現iPhone 11在美國的銷量比三鏡頭的iPhone Pro低;同樣的,iPhone 12 Pro銷售佔比高於iPhone 12。因此,我們可以歸納出iPhone 13 Pro的銷量佔比也會贏過iPhone 13,且iPhone 14 Pro以上的機種銷量也會勝於以下的機種。
2022-10-03
行政院立場上本來就會自發性的略去支出替代效果,若政府派錢就剛好替代了人民的日常支出,即使沒有政府派錢,這筆錢人民本來就會花掉,如此一來,振興五倍券並可能沒有貢獻,甚至是多此一舉,不是嗎?審計部對於振興五倍券的總決算審核報告,是否就說明了振興券的經濟效果,該不會就是「本來無一物」?
2022-08-09
環保署規定,自今年7月1日起,連鎖飲料店、超店、速食店與超市應提供消費者自帶環保杯至少5元的優惠。這動機很簡單,是為減少一次性飲料杯的使用量,只是這個5元的誘因,足不足以讓消費者改用環保杯?以行為心理學「損失規避」角度思考,不如改為自備環保杯不用付差價,使用一次性飲料杯則要多付5元。
2022-07-13
當物價開始上漲時,消費者若預期物價會持續上漲,會更頻繁地進行囤貨消費;若物價持續上漲,消費者若預期銀行會升息,將會降低現金持有的數量,增加到銀行或ATM提領現金的次數。即使政府迄今仍未公開說台灣已處於通貨膨脹的階段,但消費市場與民眾的消費行為早已理性因應,不是嗎?
2022-06-15
快篩實名制中,首批鼻腔快篩在4月28日上路,就如過去口罩實名制一樣,一上路就是「塞」(民眾排隊)和「堵」(系統當機)。人性不會這麼理性,而且民眾可以理性預期政策的結果,導致政策無效。在資訊不對稱且基於自利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就會產生大幅度的波動,不是缺貨,就是庫存太高無法消化。
2022-05-03
如果,男性內褲是經濟的領先指標,研究男性內褲的銷量與趨勢,不就可以直接預測未來經濟的走勢?事實上,大家如果嘗試在網路上搜尋男性內褲銷量統計,將會看到很多的付費報告,代表這個議題,的確具備某種市場需求。
2022-04-06
臉書上傳出一則小一的數學題目:「數一數,全部有幾個人在排隊?」因題目設計與語意的問題,在臉書上出現討論與分享。據「框架效應」原理,總共有幾人排隊應是個真理,但視角不同,答案就會不一致。或許有人會質疑,這等小一數學題目,搬出行為經濟學來討論,也太殺雞焉用牛刀,只能說,誰教經濟學有「帝國主義經濟學」的稱號。
2022-03-17
農曆年前後,兩個品牌的飲料價格宣布調漲,分別是路易莎義式咖啡系列調漲5元,春水堂的大杯珍珠奶茶調漲10元。消費者的反應可就不一了,路易莎一杯咖啡最貴的碰巧就是兩位數的100元,這5元可能就恰巧反應在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從新臺幣兩位數變成是三位數的「有感」。
2022-02-14
農曆年前幾天,大家問候的第一句話很多是「你賣到雞蛋了嗎?」。接下來我們見到的是政府宣布蛋價在農曆年前凍漲,問題是蛋價凍漲不但不會讓消費者更容易買到雞蛋,直接加速雞蛋短缺,而且為什麼政府有權讓生產業者配合政策「少賺」錢,而業者就必須「甘心配合」政策呢?
2022-02-07
最近雖然中央銀行與內政部政策性的打房動作不斷,但還是看到建商售屋接待中心依舊持續的冒出來,光是我家前面這條路上,少說就有四五個建案正在進行,難道是政策性打房抑制不了買房置產的熱度?朋友問我,當年我買房時,如何能夠走進建商的接待中心,還能夠全身而退?秘訣到底是什麼?
2022-01-28
元宇宙裡有經濟學嗎?如果有,就代表元宇宙中仍然具備資源有限的稀缺性,如果沒有,就代表元宇宙經濟很快就會泡沫化。
2022-01-10
這次公投結束後,其結果是「否決」,依結果而論,就當是沒發生過一樣,並沒有具體表現出民眾的真實意向。或者,我們該問,民眾當真看得懂公投題目弔詭之處嗎?
2021-12-26
最近很多朋友問我,臺灣到底有沒有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我摸摸自己的錢包,裡頭依舊阮囊羞澀,所以我很肯定的說我錢包裡的錢並沒有變多。但肯定的是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的確變多了,只可惜我並非貨幣供給寬裕下的受惠者,難不成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成長,就是物價狂漲的元兇?
2021-12-17
面對物價上漲,經濟部邀請了各大賣場及零售通路業者設立所謂的「抗漲專區」,然後,物價就因此不會上漲了嗎?說穿了,經濟部所謂的「平價專區」,只是名義上是要業者把尚未漲價的商品集中陳列,如果只是商品從此區移到彼區,這與平抑物價何干?
2021-11-27
Facebook更名為Meta,宣布發展「元宇宙」,很多人以為其背後代表著網路世界跨入感官世界,可見的商機包含了VR與AR兩大技術。然而,如果僅僅是這般的「技術升級」,代表的就是未來我們「滑臉書」的行為,只是從手機上改到VR眼鏡上罷了,這有什麼大不了的躍進,不是嗎?
2021-11-10
這個月初主計長說蚵仔麵線一碗20元的說法依舊餘波蕩漾,行政院長當時為主計長緩頰,說他小事糊塗、大事清楚。有了比較基礎之後,行政院長事後回應立委質詢時馬上說蚵仔麵線一碗約60元,算是扳回一點行政院對於物價敏感顏面,至少沒有「乃覺三十里」。
2021-10-25
主計長在10月7日的召開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被質詢物價時,被立委詢及一碗蚵仔麵線多少錢?主計長朱澤民竟然回說20元!這下可好,剛好勞動部還在與資方代表還在磋商明年基本工資的漲幅時,形成拉鋸戰,此舉更讓網路上的鄉民群起激憤,以為主計長「何不食肉糜」、「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
2021-10-08
虛擬貨幣市值,足以撼動成金融危機嗎?周邊朋友有一些正在投資虛擬貨幣,有些支持虛擬貨幣可以當支付工具,有些則純粹投資,若以我的對虛擬貨幣的瞭解而言,充當支付工具這條路恐怕難以如願,至於當風險性資產,投資者就必須面對不確定性的風險。
2021-09-29
雖然還在疫情期間,但百貨公司業者眼看今年的營業額受創,各品牌預購促銷活動此起彼落,滿額禮一家比一家還多,但卻在「振興五倍券」上栽了跟斗。這原因很簡單,「振興五倍券」即將在十月中發放,反而讓消費者多了預期心理,反正在十月份就多一筆錢可以消費,又何必在九月不理性的參加預購活動呢?
2021-09-23
早料到行政院再推出振興五倍券之後,朝野、民間與學界之間又會再度落入所謂的「乘數之亂」的爭議,以及普發現金會窖藏儲蓄,而振興券因為限期消費又循環使用,乘數效用最大的爭議。
2021-08-17
7月27日三級警戒降為二級之後,第一個節日是什麼?我的回答是中元節而非父親節。畢竟這可是超級市場與零售量販業的鬼月週年慶,可以說全年只拚這一個月!如今中元節碰上疫情來襲,這將重創超級市場與零售量販業?
2021-08-12
讓口罩市場價格回落,亦不會影響國家口罩安全存量,也不會讓民眾買不到口罩,不僅可以讓口罩價格依市場機能回落,也會讓口罩國家隊的產能利用率上升。
2021-07-08
央行臉書粉絲團在4月9日貼出一篇貼文名為「總裁給央行同仁的一封公開信」,當大多數人還在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時,財經界部分人士卻暗指,央行「茶壺裡的風暴」已經公開化了。怎麼說?
2021-06-25
在這新冠疫情的當下,一般家庭的現金流出突然加大,現金流入甚至還變少,言下之意是沒有現金儲蓄的話,家庭經濟恐怕會捉襟見肘。那紓困真能協助到最多數家庭嗎?
2021-06-18
新冠肺炎在臺灣的疫情,經過一年多的「超前部署」之後,除了口罩剩超過八億片之外,人民最掛心的首推疫苗在哪裡?其次消毒酒精為什麼買不到?
2021-06-02
各地都有新開幕的小7,照理,這不會重要到我必須去探究一家小7開幕的緣由與動機。但經濟分析之所以有趣的地方在於,如果出現邊際的差異性,而這個邊際差異性,若在短時間無法解釋的話,就一定存在某個「亮點」,這就是臥底經濟之所以小題大作、饒富趣味的所在。
2021-05-14
現任央行總裁楊金龍曾說:「買不起房這件事,不只20年前、30年前也是一樣,我是年輕人時,我也買不起房子。」換句話說,買房「非貸不可」!不過,前裁彭淮南卻說「台灣每百戶只有26戶辦房貸」..
2021-05-04
這幾天「鮭魚」充斥著各大媒體與社交網站,正面與負面的評論都有,連帶的政治人物也來蹭一下熱度,就怕失了光環。一場壽司店小編無意與刻意的「失誤」,竟然引發改名熱潮,也難怪國外媒體為之熱議,這臺灣何時成為「鮭魚之鄉」,開始「認主鮭宗」了?
2021-03-23
比特幣在3月13日飆破6萬美元,應該沒有其它的投資標的可以像比特幣這般瘋狂的。然瘋狂歸瘋狂,但還是很多人抱持著夢想,比特幣終有一天會成為真正的貨幣,直接走進我們的日常交易體系中,問題是,這有多大的可能?
2021-03-19
2020年的金鼠年一整年都籠罩在COVID-19疫情之中,但台股創新高,雖然年終獎金可能少了點,但股民多少賺了點錢,可以在除夕發壓歲錢過年,也算是不無小補。然後,大家賺了點錢,會把這個成果內部歸因,認為是去年在廟裡求發財金與錢母的效果嗎?
2021-02-18
傳統上,過了農曆十二月廿四日的送神日之後,清囤與年終大掃除應該也告一段落,家家戶戶也會清出一些本不該留的東西,開始準備過年的活了。但我始終搞不明白一件事,為什麼平常日不打理掉那些本不該留的東西,非得要等到年終大掃除,才一股腦兒清理掉呢?這件事情就要用「行為經濟學」來解釋!
2021-02-15
農曆年快到了,我們社區的宮廟照例都會在每戶的信箱裡塞上一張安太歲的「全戶申報單」,根據我的歸納觀察,十二生肖年年都是沖犯太歲,無一倖免。這每人六百元的安太歲費用,我總覺得根本不是繳納保險費,那這次熱銷的「防疫保單」呢?
2021-01-26
萊豬今年開放進口後,從食藥署公布的「豬肉儀表板」可以得知,目前尚未有國外豬肉進口,也就是說供需暫時不動,為何就有便當業者首發對豬肉飯漲價,擾動了一池春水呢?從漲價的因果關係來看,漲價是果,原因不外乎是成本推動與需求推動這兩者。
2021-01-05
今年新冠肺炎整整肆虐了全球一年,在臺灣雖不能說是百業蕭條,但狀況也好不到哪去。正因為很多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有規避性的傾向,我猜宮廟今年點燈生意鐵定好得不得了,算是今年以來景氣唯一的一盞「光明燈」了!
2021-02-13
近日多家台灣肉品業者連署聲明宣示不進口萊豬,此事有如「東風」,恰好解救正因此議題搞得焦頭爛額的執政者,官員們也認為這就是「市場機制」的自主展現,但「市場經濟」也有另一面,就是在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之下,民眾還是有機會吃到萊豬。
2020-12-07
《鬼滅之刃》風潮延燒日台兩地,連帶使相關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就像是八幡竈門神社的御守「黃牛價」在市場上翻了4倍,不過作者認為,御守黃牛價之所以大漲,代表「黃牛價」仍在粉絲願意支付的成本價之內。
2020-11-25
消費者在網路書店購書,他買的是商品是一本書的內容,若在實體書店購書,他買的不單只是一本書的內容,尚包括的書店是否能給予內容以外的消費效益。
2020-11-17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10月1日的農田水利署掛牌儀式上對外表示,台灣這幾年「風調雨順」,哪一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過?陳主委說對了一件事,反正農產供需最終都會「供需平衡」;但同時也說錯一件事,事實上農夫不會期待年年「風調雨順」!
2020-10-13
房屋的供給是低彈性的,市場的房價通常是需求端所推動的,而需求端的需求其實並非真正的住房需求,言下之意包含了炒作房價。既然高房價不是高營造成本所造成的,如此而言,降低營造工資成本也不必然會降低房價。
2020-09-28
消費者對品質的堅持,很容易受到價格的攻擊而崩潰。碰到低價的進口瘦肉精豬肉,可別以為消費者自然會理性的選擇較高價的本土豬肉,那可是小看消費者行為了!
2020-09-17
農曆七月的零售業營營業額與當年的經濟成長率恰巧成負相關,今年的GDP成長率比去年差,是否意味著鬼月商機?依推論,今年鬼月的零售業商機有可能比去年更為成長。
2020-08-28
今年新冠肺炎從年初一路擴散到現在,經濟與人性大概都悶壞了。今年西洋情人節,我問網路上的朋友,情人節送現金、玫瑰花和口罩,選哪一個最好?大部分的朋友都選口罩,加碼一點的選紅色口罩,這算是應時勢所趨!
2020-08-18
「三倍券」的模式正企圖用「系統二」邏輯式思考的方案評估消費決策,這絕對沒辦法胡亂消費,當然,也難以逼出邊際消費。如此一來,我們除了無法胡亂消費振興經濟之外,還困在如何極大化日常的替代消費。
2020-07-06
在台灣塞車的經驗恐怕是人人都有,然造成塞車的原因實在太多了,但最不能讓人接受的塞車原因首推是「莫名其妙」,這種「莫名其妙」的原因最容易出現在高速公路上,還有一種塞車原因是GPS!我想到交通部長林佳龍說「做一個聰明的用路人」,但即使有了智慧進入崩潰的路網,恐怕大智慧有解決不了問題。
2020-07-03
臺灣土地地狹人稠,都會區土地使用度高且建築密集,容易影響周圍居民的日照權。內政部於增修「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建築物應檢討冬至日照陰影的範圍及採光等相關規範,訂於今年7月1日施行。日照權受重視且檯面化,也受法令保護,是人民所樂見的。
2020-06-23
經濟部長在談及「振興三倍券」的乘數效果時提到,民眾的 1,000 元,加上政府的 2,000 元,共有 3,000 元,平台業者加碼打八折,加上店家又再打八折促銷優惠,效果又變成 4,687 多元。但事實上,他的乘數算法犯了三個錯誤。
2020-06-08
在景氣不佳的時候,要民眾額外掏錢消費本非易事,「振興三倍券」是否能在民眾心理形成另一個「心理帳戶」,讓民眾有「非花不可」的感覺是政策成敗關鍵。
2020-06-04
該不該對含糖飲料課徵糖稅?立委高嘉瑜、徐志榮等人,5月25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關切健保財務,提議開徵「肥胖稅」(糖稅),我覺得改為「糖稅」會比較適當,畢竟稱為「肥胖稅」有歧視的感覺。畢竟,肥胖不是罪!「糖稅」本質上就是對含糖飲料課稅,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對菸品課稅一樣。
2020-05-28
CDBC只要一推出之後,目前的各大支付系統將會面臨適用的挑戰,正因為未來的交易模式,將會改以電子錢包為載具的方式支付電子錢。這種大一統,就像秦始皇統一了六國貨幣一樣,支付方式將會「進化」為用電子錢包上的新臺幣付錢。
2020-05-22
談全球化,基本上與比較利益有關,但依照現在的摸不清、看不清的局勢,應該要加上「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才對。這個其它條件,竟然是美國總統川普,這就讓人始料未及了!
2020-05-13
平心而論,派錢救經濟談的是效率,然經濟部也許還有其它考量。若依人民的心聲而言,坦白說,派錢發現金雖然俗,但卻很有力(經濟效率)!何種補助方式既可以得到現金,形成另一個「心理帳戶」,又可以促進消費,且又施行起來沒有問題呢?這就得從統一發票說起。
2020-04-24
在疫情趨緩後,真的會如很多專家預測,消費者會一吐悶氣,出現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嗎?依過去模式而言,頂多消費恢復正常。這一次新冠肺炎重創民間消費,即使需求快速恢復(事實上並不容易),供給彈性也不會馬上變高,消費者要立即擴張消費的可能性不高,較有機會出現的也只可能是奢侈性的消費罷了。
2020-04-21
4月11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又指出,4月6日至10日接受通報人數8千多位,有791位去過這些景點,而這些人的檢驗沒有一人是陽性。這訊息一揭露出來,是否代表著對於「共有財的悲歌」,是一種「杞人憂天」的「超前部署」呢?
2020-04-15
新冠肺炎(2019-nCoV)來襲後,國際金價從去年12月20日每盎司1,481美元一路漲到3月9日的高點1,701美元,足足長了14.85%之多!但這一次,我又錯估了「流動性」!流動性不足,誰是受害者?一般的服務業與流通業最快受害。
2020-03-23
作者預估,經濟部發行的「振興抵用券」可能成效不彰。雖「振興抵用券」修正了「消費券」消費替代的問題,卻未具備行為經濟學上的「心理帳戶」效果,大部分民眾不會因為抵用券而特別去消費。
2020-03-11
武漢肺炎搞得人心惶惶,大家不僅瘋搶口罩,連「衛生紙」也被搶購一空,但其實台灣根本就沒有缺紙的問題。鍾文榮分析,防疫物資缺乏,除因恐慌需求,還有過度防禦的問題!恐慌傳播的比病毒還快,資訊透明並無法降低恐慌,反而讓恐慌傳得更遠。
2020-02-10
雖說臺灣的疫情目前尚在控制當中,但為什麼民眾就是買不到醫療用口罩?想必很多人一定有這個疑問。筆者的答案就是政府引導恐慌性需求與管制分配不效率下,這兩個因素彼此影響所造成的問題。
2020-02-04
初四迎財神,一些宮廟也在農曆年舉辦了「擲筊抽轎車」這類的活動。比誰的連續聖筊數最高,贏家就出現了!理論上,筊杯的組合有正正、正反、反正與反反,一次擲筊得聖筊的機率應該是1/2,但是,得聖筊機率真的是1/2嗎?
2020-01-22
抽到現金大獎的人會怎麼想?一個字「爽」,兩個字「很爽」,三個字「非常爽」!通常面對這一筆天降之財,由於「心理帳戶」的作用,處理尾牙獎金的態度與處理每個月薪資的態度,會因為分屬不同的「心理帳戶」而有所差異。
2020-01-21
為了測試自己對於政策偏好與候選人政策之間的離差,我利用了媒體的「我們與候選人的距離」進行測試,結果竟然發現自己的起始支持對象與實際偏好產生的顯著離差。
2020-01-08
每年四個生肖輪一次,照理每三年也才該付一次「保護費」才對,何來年年安太歲?較嚴謹一點的說法是,只有「坐太歲」與「沖太歲」兩種,「保護費」每六年付一次即可!
2019-12-27
對於總體經濟的走向,向來有行政院主計總處與國發會發布的新聞稿可供參考。照理而言,兩個單位的看法與見解應該一致才對,但這一次的見解,還真的是「所見略有不同」。
2019-12-16
學貸的問題,最近又隨著總統大選將至,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但想必都畫錯重點。問題的癥結點並非是貸款金額與利息,這僅是「症狀問題」。
2019-11-20
讀者在FB問我,只要瞭解基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部推出的「夜市抵用券」(簡稱「抵用券」)對於促進經濟的成效有限,為何政府還是要強勢推出呢?
2019-11-07
非都會區的煙火秀,對參觀者而言,散場時間的選擇就是個考驗,選擇的好,他搭的是南瓜馬車揚長而去,選得不好,馬車馬上變成老鼠與南瓜,這是一種零與一的選擇。
2019-10-14
美國連鎖量販店Costco,8月27日首度在大陸上海開幕,有讀者問我,在首日的Costco瘋狂之日結束後,接下來會不會就是退卡潮與退貨潮?
2019-09-17
高雄市在八月底首創了「首購高雄宅」的40年房貸專案,年利率最低為1.6%,貸款成數最高八成,有朋友問我,這40年房貸,不就等於是跨世代的房貸嗎?
2019-09-09
人們心中自有一支景氣溫度計,冷暖自知。於是乎,表現在供品數量上就是期望透過信仰的力量,扭轉一下經濟,有拜有保庇,求得愈多,拜得愈多。
2019-08-01
工業4.0的年代,最常遇見的疑問就是,導入智慧化系統真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嗎?在製造業,我認為在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答案至少是肯定的。但在以人為本,客戶為尊的服務業呢?
2019-07-23
我終於知道為何學生與家長這麼恐懼與憂慮108課綱,會考後頂尖私校吸收了更多的學生,補習班吸收了更多的新臺幣,然學生與學校到底準備好了嗎?
2019-07-12
網路效應開始成形到逐漸壯大,直到韓國瑜宣布參選總統大選,再度走透透時,「非牛頓流體」快速擴大流動的規模,對韓國瑜本身的攻擊言論愈大,「非牛頓流體」反擊的力道愈大。
2019-06-18
觀光,絕非把人帶來這麼簡單,而是人留得下來,留得久且還會再來,還願意多花錢。而且,觀光資源絕對是稀有財,照理,不會有人把觀光資源普遍到很低俗與廉價才對。
2019-06-11
就在中美貿易大戰開打,到川普預計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全面加徵25%關稅之際,大部分的媒體言論,大概都侷限在對雙邊及臺灣經濟影響的評估,以及著墨在多少台商要回流投資設廠。
2019-05-28
因全球貿易活動趨緩(主因還是中美貿易),臺灣的GDP與出口成長率下修,這本是可以預期之事,IHSMarkit的預測值甚至還比主計總處來得差,簡言之,今年的經濟成長比去年差!
2019-05-20
在臺灣,為取得的宗教服務付費(如安太歲、點燈、拜斗、祈福等),本是很平常的現象,但慢慢的,我也認為臺灣某些宮廟開始沾染了大陸宗教資本化與經濟化的觀點,宗教服務向錢看的現象與問題,也慢慢浮現...
2019-03-08
大家一定見到廟口很多信徒加碼還願,但說穿了,這只是一種存活者偏差,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贏家」來大筆還願,卻未見到輸家出現,以致於真以為財神爺很靈。
2019-02-05
大部分的勞力結構都是領取基本工資,基本工資調漲5%到7.14%,如果按人事成本占25%的比例計算,如果完全轉嫁薪資漲幅,售價大約會調漲1.5%左右,然為何漲幅都超過呢?
2019-01-15
2019年第二天上班,媒體紛紛報導幾家餐飲業者因應基本工資調漲,紛紛開始調漲商品售價,因某家滷肉飯招牌太過響亮,以致於媒體與網民們紛紛討論,滷肉飯漲價太不合理了吧!
2019-01-04
路上的超跑亦是一種炫富的自由,但這和上述的情境完全不一樣,我只要看見超跑出現在我的視野,我下意識的會馬上拉開車距,畢竟,超跑之於我有一種不確定性且隨機的風險。
2018-12-24
今天多消費一公斤的高麗菜,難保明天不會多採收兩公斤的高麗菜進市場,於是因消費者低價採購、多吃高麗菜,菜價就會回升,實際上不太可能會發生...
2018-12-12
不准業者「薪資面議」難道就可以直接擺脫台灣低薪的困境嗎?這當然是個緣木求魚的方式,然後,業者為了避免被罰款,只好將薪資改為23,100元到4萬元即可。
2018-11-20
又到了每年的報稅月份,人民當然會想要能則就省,並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扣稅方式,其中列舉扣除是不少人會使用的試算方式,但是到宮廟祈求平安的的收據是否能報稅呢?答案是不能!國稅局的說法為人民與租較服務有對價關係。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