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今年開放進口後,從食藥署公布的「豬肉儀表板」可以得知,目前尚未有國外豬肉進口,也就是說供需暫時不動,為何就有便當業者首發對豬肉飯漲價,擾動了一池春水呢?從漲價的因果關係來看,漲價是果,原因不外乎是成本推動與需求推動這兩者。
2021-01-05
今年新冠肺炎整整肆虐了全球一年,在臺灣雖不能說是百業蕭條,但狀況也好不到哪去。正因為很多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有規避性的傾向,我猜宮廟今年點燈生意鐵定好得不得了,算是今年以來景氣唯一的一盞「光明燈」了!
2020-12-26
近日多家台灣肉品業者連署聲明宣示不進口萊豬,此事有如「東風」,恰好解救正因此議題搞得焦頭爛額的執政者,官員們也認為這就是「市場機制」的自主展現,但「市場經濟」也有另一面,就是在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之下,民眾還是有機會吃到萊豬。
2020-12-07
《鬼滅之刃》風潮延燒日台兩地,連帶使相關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就像是八幡竈門神社的御守「黃牛價」在市場上翻了4倍,不過作者認為,御守黃牛價之所以大漲,代表「黃牛價」仍在粉絲願意支付的成本價之內。
2020-11-25
消費者在網路書店購書,他買的是商品是一本書的內容,若在實體書店購書,他買的不單只是一本書的內容,尚包括的書店是否能給予內容以外的消費效益。
2020-11-17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10月1日的農田水利署掛牌儀式上對外表示,台灣這幾年「風調雨順」,哪一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過?陳主委說對了一件事,反正農產供需最終都會「供需平衡」;但同時也說錯一件事,事實上農夫不會期待年年「風調雨順」!
2020-10-13
房屋的供給是低彈性的,市場的房價通常是需求端所推動的,而需求端的需求其實並非真正的住房需求,言下之意包含了炒作房價。既然高房價不是高營造成本所造成的,如此而言,降低營造工資成本也不必然會降低房價。
2020-09-28
消費者對品質的堅持,很容易受到價格的攻擊而崩潰。碰到低價的進口瘦肉精豬肉,可別以為消費者自然會理性的選擇較高價的本土豬肉,那可是小看消費者行為了!
2020-09-17
農曆七月的零售業營營業額與當年的經濟成長率恰巧成負相關,今年的GDP成長率比去年差,是否意味著鬼月商機?依推論,今年鬼月的零售業商機有可能比去年更為成長。
2020-08-28
今年新冠肺炎從年初一路擴散到現在,經濟與人性大概都悶壞了。今年西洋情人節,我問網路上的朋友,情人節送現金、玫瑰花和口罩,選哪一個最好?大部分的朋友都選口罩,加碼一點的選紅色口罩,這算是應時勢所趨!
2020-08-18
「三倍券」的模式正企圖用「系統二」邏輯式思考的方案評估消費決策,這絕對沒辦法胡亂消費,當然,也難以逼出邊際消費。如此一來,我們除了無法胡亂消費振興經濟之外,還困在如何極大化日常的替代消費。
2020-07-06
在台灣塞車的經驗恐怕是人人都有,然造成塞車的原因實在太多了,但最不能讓人接受的塞車原因首推是「莫名其妙」,這種「莫名其妙」的原因最容易出現在高速公路上,還有一種塞車原因是GPS!我想到交通部長林佳龍說「做一個聰明的用路人」,但即使有了智慧進入崩潰的路網,恐怕大智慧有解決不了問題。
2020-07-03
臺灣土地地狹人稠,都會區土地使用度高且建築密集,容易影響周圍居民的日照權。內政部於增修「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建築物應檢討冬至日照陰影的範圍及採光等相關規範,訂於今年7月1日施行。日照權受重視且檯面化,也受法令保護,是人民所樂見的。
2020-06-23
經濟部長在談及「振興三倍券」的乘數效果時提到,民眾的 1,000 元,加上政府的 2,000 元,共有 3,000 元,平台業者加碼打八折,加上店家又再打八折促銷優惠,效果又變成 4,687 多元。但事實上,他的乘數算法犯了三個錯誤。
2020-06-08
在景氣不佳的時候,要民眾額外掏錢消費本非易事,「振興三倍券」是否能在民眾心理形成另一個「心理帳戶」,讓民眾有「非花不可」的感覺是政策成敗關鍵。
2020-06-04
該不該對含糖飲料課徵糖稅?立委高嘉瑜、徐志榮等人,5月25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關切健保財務,提議開徵「肥胖稅」(糖稅),我覺得改為「糖稅」會比較適當,畢竟稱為「肥胖稅」有歧視的感覺。畢竟,肥胖不是罪!「糖稅」本質上就是對含糖飲料課稅,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對菸品課稅一樣。
2020-05-28
CDBC只要一推出之後,目前的各大支付系統將會面臨適用的挑戰,正因為未來的交易模式,將會改以電子錢包為載具的方式支付電子錢。這種大一統,就像秦始皇統一了六國貨幣一樣,支付方式將會「進化」為用電子錢包上的新臺幣付錢。
2020-05-22
談全球化,基本上與比較利益有關,但依照現在的摸不清、看不清的局勢,應該要加上「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才對。這個其它條件,竟然是美國總統川普,這就讓人始料未及了!
2020-05-13
平心而論,派錢救經濟談的是效率,然經濟部也許還有其它考量。若依人民的心聲而言,坦白說,派錢發現金雖然俗,但卻很有力(經濟效率)!何種補助方式既可以得到現金,形成另一個「心理帳戶」,又可以促進消費,且又施行起來沒有問題呢?這就得從統一發票說起。
2020-04-24
在疫情趨緩後,真的會如很多專家預測,消費者會一吐悶氣,出現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嗎?依過去模式而言,頂多消費恢復正常。這一次新冠肺炎重創民間消費,即使需求快速恢復(事實上並不容易),供給彈性也不會馬上變高,消費者要立即擴張消費的可能性不高,較有機會出現的也只可能是奢侈性的消費罷了。
2020-04-21
4月11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又指出,4月6日至10日接受通報人數8千多位,有791位去過這些景點,而這些人的檢驗沒有一人是陽性。這訊息一揭露出來,是否代表著對於「共有財的悲歌」,是一種「杞人憂天」的「超前部署」呢?
2020-04-15
新冠肺炎(2019-nCoV)來襲後,國際金價從去年12月20日每盎司1,481美元一路漲到3月9日的高點1,701美元,足足長了14.85%之多!但這一次,我又錯估了「流動性」!流動性不足,誰是受害者?一般的服務業與流通業最快受害。
2020-03-23
作者預估,經濟部發行的「振興抵用券」可能成效不彰。雖「振興抵用券」修正了「消費券」消費替代的問題,卻未具備行為經濟學上的「心理帳戶」效果,大部分民眾不會因為抵用券而特別去消費。
2020-03-11
武漢肺炎搞得人心惶惶,大家不僅瘋搶口罩,連「衛生紙」也被搶購一空,但其實台灣根本就沒有缺紙的問題。鍾文榮分析,防疫物資缺乏,除因恐慌需求,還有過度防禦的問題!恐慌傳播的比病毒還快,資訊透明並無法降低恐慌,反而讓恐慌傳得更遠。
2020-02-10
雖說臺灣的疫情目前尚在控制當中,但為什麼民眾就是買不到醫療用口罩?想必很多人一定有這個疑問。筆者的答案就是政府引導恐慌性需求與管制分配不效率下,這兩個因素彼此影響所造成的問題。
2020-02-04
初四迎財神,一些宮廟也在農曆年舉辦了「擲筊抽轎車」這類的活動。比誰的連續聖筊數最高,贏家就出現了!理論上,筊杯的組合有正正、正反、反正與反反,一次擲筊得聖筊的機率應該是1/2,但是,得聖筊機率真的是1/2嗎?
2020-01-22
抽到現金大獎的人會怎麼想?一個字「爽」,兩個字「很爽」,三個字「非常爽」!通常面對這一筆天降之財,由於「心理帳戶」的作用,處理尾牙獎金的態度與處理每個月薪資的態度,會因為分屬不同的「心理帳戶」而有所差異。
2020-01-21
為了測試自己對於政策偏好與候選人政策之間的離差,我利用了媒體的「我們與候選人的距離」進行測試,結果竟然發現自己的起始支持對象與實際偏好產生的顯著離差。
2020-01-08
每年四個生肖輪一次,照理每三年也才該付一次「保護費」才對,何來年年安太歲?較嚴謹一點的說法是,只有「坐太歲」與「沖太歲」兩種,「保護費」每六年付一次即可!
2019-12-27
對於總體經濟的走向,向來有行政院主計總處與國發會發布的新聞稿可供參考。照理而言,兩個單位的看法與見解應該一致才對,但這一次的見解,還真的是「所見略有不同」。
2019-12-16
學貸的問題,最近又隨著總統大選將至,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但想必都畫錯重點。問題的癥結點並非是貸款金額與利息,這僅是「症狀問題」。
2019-11-20
讀者在FB問我,只要瞭解基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部推出的「夜市抵用券」(簡稱「抵用券」)對於促進經濟的成效有限,為何政府還是要強勢推出呢?
2019-11-07
非都會區的煙火秀,對參觀者而言,散場時間的選擇就是個考驗,選擇的好,他搭的是南瓜馬車揚長而去,選得不好,馬車馬上變成老鼠與南瓜,這是一種零與一的選擇。
2019-10-14
美國連鎖量販店Costco,8月27日首度在大陸上海開幕,有讀者問我,在首日的Costco瘋狂之日結束後,接下來會不會就是退卡潮與退貨潮?
2019-09-17
高雄市在八月底首創了「首購高雄宅」的40年房貸專案,年利率最低為1.6%,貸款成數最高八成,有朋友問我,這40年房貸,不就等於是跨世代的房貸嗎?
2019-09-09
人們心中自有一支景氣溫度計,冷暖自知。於是乎,表現在供品數量上就是期望透過信仰的力量,扭轉一下經濟,有拜有保庇,求得愈多,拜得愈多。
2019-08-01
工業4.0的年代,最常遇見的疑問就是,導入智慧化系統真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嗎?在製造業,我認為在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答案至少是肯定的。但在以人為本,客戶為尊的服務業呢?
2019-07-23
我終於知道為何學生與家長這麼恐懼與憂慮108課綱,會考後頂尖私校吸收了更多的學生,補習班吸收了更多的新臺幣,然學生與學校到底準備好了嗎?
2019-07-12
網路效應開始成形到逐漸壯大,直到韓國瑜宣布參選總統大選,再度走透透時,「非牛頓流體」快速擴大流動的規模,對韓國瑜本身的攻擊言論愈大,「非牛頓流體」反擊的力道愈大。
2019-06-18
觀光,絕非把人帶來這麼簡單,而是人留得下來,留得久且還會再來,還願意多花錢。而且,觀光資源絕對是稀有財,照理,不會有人把觀光資源普遍到很低俗與廉價才對。
2019-06-11
就在中美貿易大戰開打,到川普預計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全面加徵25%關稅之際,大部分的媒體言論,大概都侷限在對雙邊及臺灣經濟影響的評估,以及著墨在多少台商要回流投資設廠。
2019-05-28
因全球貿易活動趨緩(主因還是中美貿易),臺灣的GDP與出口成長率下修,這本是可以預期之事,IHSMarkit的預測值甚至還比主計總處來得差,簡言之,今年的經濟成長比去年差!
2019-05-20
在臺灣,為取得的宗教服務付費(如安太歲、點燈、拜斗、祈福等),本是很平常的現象,但慢慢的,我也認為臺灣某些宮廟開始沾染了大陸宗教資本化與經濟化的觀點,宗教服務向錢看的現象與問題,也慢慢浮現...
2019-03-08
大家一定見到廟口很多信徒加碼還願,但說穿了,這只是一種存活者偏差,正因為大家都只看到「贏家」來大筆還願,卻未見到輸家出現,以致於真以為財神爺很靈。
2019-02-05
大部分的勞力結構都是領取基本工資,基本工資調漲5%到7.14%,如果按人事成本占25%的比例計算,如果完全轉嫁薪資漲幅,售價大約會調漲1.5%左右,然為何漲幅都超過呢?
2019-01-15
2019年第二天上班,媒體紛紛報導幾家餐飲業者因應基本工資調漲,紛紛開始調漲商品售價,因某家滷肉飯招牌太過響亮,以致於媒體與網民們紛紛討論,滷肉飯漲價太不合理了吧!
2019-01-04
路上的超跑亦是一種炫富的自由,但這和上述的情境完全不一樣,我只要看見超跑出現在我的視野,我下意識的會馬上拉開車距,畢竟,超跑之於我有一種不確定性且隨機的風險。
2018-12-24
今天多消費一公斤的高麗菜,難保明天不會多採收兩公斤的高麗菜進市場,於是因消費者低價採購、多吃高麗菜,菜價就會回升,實際上不太可能會發生...
2018-12-12
不准業者「薪資面議」難道就可以直接擺脫台灣低薪的困境嗎?這當然是個緣木求魚的方式,然後,業者為了避免被罰款,只好將薪資改為23,100元到4萬元即可。
2018-11-20
又到了每年的報稅月份,人民當然會想要能則就省,並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扣稅方式,其中列舉扣除是不少人會使用的試算方式,但是到宮廟祈求平安的的收據是否能報稅呢?答案是不能!國稅局的說法為人民與租較服務有對價關係。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