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爭進入新階段 美國對等關稅豁免與歐盟政策的交互影響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國的對等關稅豁免與歐盟的關稅調整,標誌著關稅戰爭進入策略更複雜、影響更深遠的新階段。台灣企業與政策制定者需冷靜應對,抓住變局中的機遇,避免被誤導至錯誤方向。

▲▼ 川普。(圖/路透)

▲這場中美歐三方交織的經貿博弈,不僅重塑供應鏈格局,也考驗各國在保護主義與全球化間的平衡能力。(圖/路透)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台師大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近日公布對等關稅豁免清單,將半導體、智慧型手機及電腦等科技產品排除於高關稅之外,為美中貿易戰注入新的策略變數。與此同時,歐盟以報復性關稅回應美國對鋼鋁與汽車的徵稅,標誌著全球關稅戰爭進入新階段。

這場中美歐三方交織的經貿博弈,不僅重塑供應鏈格局,也考驗各國在保護主義與全球化間的平衡能力。

美國豁免政策 顯示務實調整

美國的豁免政策顯示其在高關稅策略中的務實調整。美中貿易戰升溫至145%對125%的激烈對決,美國若對依賴亞洲製造的科技產品全面徵稅,恐推高國內物價,衝擊消費者與科技產業。豁免半導體與手機等產品,短期內穩定市場,特別有利於台積電等在美投資的企業。

然而,這也暴露美國本土高端製造的短板,凸顯其難以迅速擺脫全球供應鏈的現實。美國的策略是在施壓對手的同時,保留科技產業的競爭力,為供應鏈重組爭取時間。

歐盟以關稅同盟為後盾,展現靈活而強硬的應對。面對美國對歐盟鋼鋁加徵25%關稅及汽車20%關稅,歐盟迅速於2025年4月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報復性關稅,精準鎖定大豆、杏仁等共和黨州產品,兼顧經濟與政治施壓。

歐盟刻意避開波本威士忌等敏感品項,防範川普對歐洲酒類徵收200%關稅的報復,顯示其在貿易戰中的謹慎布局。歐盟的統一關稅政策由歐洲委員會主導,避免成員國內部分歧,使其在對抗美國單邊行動時更具凝聚力。

這場關稅戰爭的升級,對全球供應鏈構成深遠影響。美國的科技豁免政策間接促使歐盟重新審視其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策略,可能加大補貼與投資,以免在全球晶片競爭中落後。

同時,美國對中國加徵125%關稅,遠高於對歐盟的10%基準,可能導致中國商品轉向歐洲市場,迫使歐盟採取「防衛措施」以保護本土產業。歐盟不得不在中美間謹慎平衡,既要避免被捲入貿易戰的交叉火力,又要把握與其他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機遇,分散風險。

美國試圖以關稅 重塑製造業優勢

從更廣視角看,關稅戰爭的新階段凸顯全球貿易的脆弱性與碎片化風險。美國試圖以關稅重塑製造業優勢,但短期內難以脫離亞洲供應鏈;歐盟則憑藉關稅同盟的團結,靈活應對外部壓力。

然而,若中美歐持續升級關稅對抗,全球供應鏈可能進一步分裂,推高成本並損害消費者利益。對於台灣企業而言,這場博弈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台灣應善用與美國在非紅供應鏈上的合作契機,靈活調整策略,在全球重組中站穩腳跟。

美國的對等關稅豁免與歐盟的關稅調整,標誌著關稅戰爭進入策略更複雜、影響更深遠的新階段。這場國際棋局考驗各方的智慧與耐力,台灣企業與政策制定者需冷靜應對,抓住變局中的機遇,避免被誤導至錯誤的戰略方向。

▼美國的對等關稅豁免與歐盟的關稅調整,標誌著關稅戰爭進入策略更複雜、影響更深遠的新階段。(圖/路透社)

▲▼歐盟針對「香港版國安法」22日發表聲明。(圖/路透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