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關學系榮譽教授,曾任立委、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與所長。為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在美中兩強之間,主張台灣應與兩邊維持良好關係,以充分發揮槓桿作用,收左右逢源之效
近月美中台關係發生劇烈變化,美國總統拜登與蔡英文總統在期中選舉後都成跛腳總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二十大後本來氣勢最強,但「白紙運動」爆發後也受傷。由於美中兩國國力雄厚,底子足,雖受到重挫,但仍是超級強國。不過,台灣領導人蔡英文總統在選舉慘敗,國際情勢卻更嚴峻,讓她一個頭兩個大。
2022-12-05
聯邦參議院目前兩黨平盤,各有50位參議員,民主黨則因副總統賀錦麗可在兩黨平票時投下關鍵一票,略占優勢。但這次期中選舉後,共和黨可望在參眾兩院以過半數領先。一旦參眾兩院主導權易手,拜登將在未來兩年期間成為「跛鴨總統」,不太容易推動新的法案與政策,並在國際談判處於不利地位。
2022-11-10
北韓4日上午從東海岸試射一枚中程導彈,飛越日本北海道、青森縣,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強烈譴責北韓的「暴力行為」。針對北韓連日試射飛彈,韓國、美國與蔡政府都予以譴責,要求平壤不要破壞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2022-10-05
俄烏戰爭持續了7個多月,在推動烏克蘭4州合併公投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丁21日宣布,為了確保主權與領土完整,莫斯科將不惜使用核武,並強調「這不是恐嚇!」考量到俄羅斯面對的嚴峻情勢,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已開始重新審視俄羅斯發動核戰的可能性。
2022-09-29
自中共對台軍演後,許多關心台海情勢的國家都深表不安,不是憂心爆發衝突,就是啟動防範機制。儘管美中可能在11月G20峰會期間舉行場邊峰會,但雙方較勁卻愈演愈烈,許多國家看得心驚肉跳,擔心台海可能會成為引爆點。
2022-08-25
俄烏衝突爆發有兩個多月,俄羅斯不僅戰術上失誤連連,而且犯下了難以彌補的戰略錯誤,嚴重影響俄國的國際形象,更打亂克里姆林宮在俄烏衝突前規畫的戰略計畫,並可能讓已經國力衰退的俄羅斯雪上加霜,更可怕的是他所犯下的戰略錯誤可能讓俄羅斯的國際地位進一步下挫。
2022-05-09
美國國會訪問團經常訪問台北,但一見面就警告台灣不要挑釁中國大陸卻非常罕見。即使美國總統與中國領導人舉行峰會,最多也只是說「不支持台獨」而已。為什麼這次美國國會跨黨派訪問團要將話說得如此之重,且不留情面?顯然,美國對蔡政府不時挑釁,並常在關鍵時刻針對美中關係「搞破壞」已忍無可忍。
2022-04-18
2021年中美台關係在有驚無險中平安度過,2022年三方關係會更為險惡,還是會更為平穩?雖然美國拜登(Joe Biden)率領「五眼聯盟」(Five-Eye Alliance)抵制2022年2月4日舉行的北京冬奧,為2022年的美中關係蒙上一層陰影,但只要雙方的競爭不致演變成衝突,美中關係基本上還是樂觀的。
2021-12-31
「珍愛藻礁公投」聯盟12日軍辦「各界學界挺藻礁公投」記者會。環保署前署長魏國彥、前副署長邱文彥出席,呼籲對珍愛藻礁投下同意票,藻礁7,600多年來發展不易,公投將是驗收台灣科學教育成果的時機,「民眾不要跟著政治人物走」,要用理智看問題。
2021-12-13
在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18日同意台灣在該國成立「台灣的代表處」,並堅稱此舉未違反「一中政策」之後,中國大陸外交部擔心造成「骨牌效應」,已於21日宣布將中立兩國關係從原先大使級降為代辦級,至今餘波盪漾。
2021-11-29
白宮與北京13日先後宣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北京時間16日上午(或美東時間15日晚上)舉行視訊峰會,針對美中關係與雙方共同關切的議題進行討論。這是兩國元首之間的首次遠距峰會。
2021-11-15
兩岸先後在9月申請加入CPTPP,各有強項與弱項,如果相持不下,最後還是可能要循2002年兩岸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 的政治模式加以解決。
2021-11-01
蔡英文從今年9月21日中秋節就親自起草國慶演說,將她視為可能「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偉大計畫」列為演說的重中之重。不過,這項包括「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簡稱「兩國論」)在內的偉大計畫,卻未在國際社會引起多少回響,讓蔡英文大失所望。
2021-10-18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9月25日再度當選主席,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次日發出賀電。但電文中一句「共謀統一」卻讓朱傷透腦筋,最後決定以「求同尊異」作為回應。但是,北京卻對朱不以為然,甚至透過國台辦發言人與新華社記者在記者會中的一搭一唱明示朱有必要進一步表態。
2021-10-04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澳大利亞總理莫理森(Scott Morrison) 15日透過視訊記者會宣布,澳英美三國成立一個名稱為AUKUS的新戰略聯盟。該新聯盟的成立顯然是美英澳三國在阿富汗折戟後痛定思痛的決定。問題是,此一倉促成軍的大動作真能重振拜登政府的威信?
2021-09-22
蔡英文總統近日以錄影方式對「2021亞太安全對話」發表演說,刻意拋出「鄰國論」既測水溫又試風向,突顯她又想打台獨擦邊球,又擔心美國大棒打下來的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的人格特質。中國大陸國台辦已警告蔡在演說夾帶「兩國論」的謀「獨」行為只會為台灣人民帶來災難。現在就看美國怎麼回應了。
2021-09-06
8月17日,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他親自主持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中,將「共同富裕」拉高到「夯實(紮實)黨長期執政基礎」的高度。事實上,中國大陸討論與推動「共富」或「共同富裕」已有好一陣子。
2021-09-03
拜登自己表示承擔責任,並未讓美軍倉皇出走背棄盟國阿富汗的後遺症「止血」。相反地,阿富汗事件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與美國常相左右,不僅美國很難再有效號召盟國共同「反中」,而原先美國在對中政策上搶到的先機與優勢也幾乎歸零,雙方必須重新落子再定勝負。
2021-08-19
八月初開始,美國與其盟國將在南海舉行一系列聯合軍演,與中國在南海的軍演互別苗頭,目標是防止南海成為中國的「內海」。如果這次第一回合的較量無法分出勝負,雙方在未來還會出現更多的較勁,直到分出高下為止。
2021-08-07
7月中旬媒體報導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可能在最近的亞洲行中取消中國這一站,因為雪蔓不滿意大陸外交部幫她安排會見的副部長層級不夠高。如今為何卻又成行?
2021-07-23
G-20峰會將在10月義大利威尼斯召開。自美國總統拜登入主白宮以來,美中兩國關係就一直處於緊繃狀態,甚至有人認為即使以「新冷戰」來描述也不為過 。與以往相比,這次G-20峰會特別重要,主要就是它可能成為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安排一場場邊峰會。因此,雙方都為這場拜習會忙得人仰馬翻。
2021-07-12
在百年黨慶這天,中共總要針對國際形勢、中美關係、兩岸情事做一總結,一方面對美國為首國家提出警告,一方面要求台灣接受「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
2021-07-06
我國曾經一度是「公衛大國」,但在疫苗發展上嚴重落後,而淪為「公衛侏儒」,更因蔡英文政府決策錯誤,疫情延燒,卻鬧出疫苗荒,現在連槍奪疫苗都搶輸別的國家,已成為國際級大笑話。
2021-06-05
最近幾個月,國際重要媒體、知名智庫、戰略外交專家都認為,台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究竟台灣有多危險?讓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分析給您聽!
2021-05-05
自從 3 月間烏克蘭東部親俄的分離主義者與烏克蘭政府軍衝突升高以來,俄羅斯便不斷陳兵額、烏邊界,引起美國為首的北約成員國關切。難道美俄兩國恐將一戰?
2021-04-12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美國時間 3月31日宣布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革新及升級計畫,聲稱這將是「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基建計畫」。此計畫也是繼1.9兆紓困以來他提出的另一項龐大的聯邦政府振興經濟方案。
2021-04-06
自從美、中兩國各自籌組聯盟展開對抗以來,雙方互有斬獲,在短期內似有愈演愈烈之勢。從他們目前競爭的態勢來看,已可看出一些規則與可能發展前景。
2021-03-29
美國總統拜登12日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澳大利亞總有摩里森 (Scott Morrison)與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舉行視訊會議,共商如何對應日益崛起但不願自我節制的中國。這次美國、日本、澳洲、印度是2017年推動「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以來首次舉行「四方安全論壇」(QUAD)領導人的峰會。
2021-03-15
美中台三方都捉對放話要改善關係,但卻沒有任何一組關係出現突破,原因何在?在美中關係方面,儘管中國大陸外長兼政務委員王毅、中共政治局常委兼外事辦公廳主任楊潔箎,多次呼籲美國停止干預包括台港藏疆事務等中國內政
2021-03-11
拜登政府正計畫籌組一個科技民主聯盟,一方面透過與理念相近盟友增加研發(R & D) 預算以大幅超越中國為代表的「科技專制聯盟」,有效遲滯其科技發展;一方面透過與盟友協調出一致的管制政策,以防止中國取得成為全球領導國家所需的高科技與技術。
2021-03-05
2020年美國大選前,蔡英文總統在連任之後首次透過「雙十演說」向對岸遞出橄欖枝,接著在隔年元旦向北京釋出善意,在農曆除夕前最後一天上班日再度向北京遞出橄欖枝,2月19日任命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也被台灣媒體詮釋為「向大陸釋出善意」的第一步。但蔡總統如此作為真能改善兩岸關係?
2021-02-26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19日以視訊會議方式,參加在德國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SC) 與英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峰會」(G-7),與盟國領袖共商協同一致的對中國政策,並針對兩岸日益緊張的情勢研擬因應之道。會議之前,MSC主席、前德國外交官伊辛格指出,台海已成為全球最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熱點
2021-02-19
美國總統拜登4日在國務院發表外交政策演說,指出美國最嚴竣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雙方可以不必為敵,但必然會激烈競爭,只有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北京合作。
2021-02-09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月20日就職後,美國東西兩岸同時提出與美國「主流戰略觀」(Mainstream Strategic Perspective) 迥異的「克制戰略觀」(Strategic Restraint Perspective)。由於這兩種論點都與台灣的生存與安全有關,因此我國應特別密切關注此一議題與相關情勢的發展。
2021-02-03
最近,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紓困方案竟然卡在聯邦參議院。連很多美國人都不清楚,民主黨不是已經「完全執政」,控制了國會參眾兩院,為何1.9兆美元的紓困案仍會卡在參院呢?
2021-01-25
拜登1月20日入主白宮後,雖說他會將防疫、經濟與氣候列為當務之急,但外交事務的危急程度卻也一刻不能耽誤,需要立刻加以因應。首先,拜登就職總統後,非常可能先訪問倫敦與英國首相強生會談。當然,訪問倫敦代表拜登有意恢復美英傳統的特殊關係,
2021-01-18
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的訪台臨時遭到國務院喊卡,雖然國務院聲稱,這是為了確保政府交接能順利進行,而取消所有國務院官員出訪計畫的一環,但似乎也間接顯示川普政府已不再打台灣牌。
2021-01-14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7日宣布美將派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訪問台灣。此顯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推翻大選結果」野蠻遊戲玩不下去之後,已別無選擇,只有在最後十多天打打「台灣牌」
2021-01-11
美國國務院5日晚間突然高調宣布,政軍局助卿古柏(Clarke Cooper)將與我國外交部與國防部官員在美東時間6日晚間6:30(台北時間7日上午7:30)舉行「政治軍事對話」,針對台海兩岸政軍情勢、台美安全防衛合作、國防自主,以及對台軍售等議題交換意見。
2021-01-07
12位共和黨籍現任與候任聯邦參議員及上百位聯邦眾議員日前先後表態,說他們將在1月6日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認證選舉人票時,對少數選舉人票產生的合法性提出異議,以配合川普(Donald Trump) 挑戰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的正當性的造勢行動。
2021-01-05
美國2020年大選之後,各界對美中關係的可能發展提出各種觀點。其實,全球聚焦美中關係,無疑凸顯了全球政經體系正朝兩極溫和對抗的方向前進。首先,以政治角度來看,全球顯然正朝著兩個不同政治體制集團的方向發展,
2020-12-31
支持民進黨的媒體與網軍爆料,在台中市長盧秀燕當著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與媒體面前公開反萊豬後,江啟臣「私會」酈英傑,重申國民黨只是反萊豬不反美的立場外,也表達「管不住國民黨」的訊息。這顯然是綠營眼看盧秀燕公開嗆酈英傑之後
2020-12-25
蔡政府推動從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RO),雖然是由美國聯邦國會78位眾議員所推動,但如無法迅速在近期獲得同意,而拖到1月20日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 入主白宮,難度可能更為提高。
2020-12-21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提名聯邦眾議院籌款委員會(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華裔首席顧問律師戴琪(Katherine Tai)出任美國貿易代表(USTR) ,成為首位出任美國貿易代表的非白人女性。
2020-12-16
歐盟執委會最新近的一份文件顯示,歐盟希望在未來數年,歐、美能在多邊主義的架構下掌握難得的機會同心協力、攜手合作,對付以中國大陸為首的國家所帶來的挑戰。此顯示,過去多年常與美國意見相左的歐盟已決定改弦易徹,力挺美國並希望華府能領導他們因應中國對自由民主國家帶來的威脅。
2020-12-07
11月27日,有著「伊朗核武之父」之稱的法克里薩德遭弑,由於該暗殺案又挑起伊朗對美國的仇恨情緒,這也對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設下未來與伊朗改善關係的「障礙」。
2020-11-30
台灣在川普政府末期迎來美國官員的連番造訪,但基於共和黨在這次選舉拿到7,000多萬張選票的「政治資產」,不論川普政府未來是要留下「政治遺產」,或是搶奪「政治資產」,在可預見的短短不到2個月,恐會有更高層級美國官員訪台。
2020-11-25
既然拜登要在兩岸之間採取一個較平衡的政策,就不太可能籌組一個全球性或區域性的「反中聯盟」,因為這兩個概念是相互矛盾,甚至是相互牴觸的。
2020-11-16
拜登在兩岸之間採取一個「平衡的政策」,既不會像川普時期那麼「反中」,當然也不會那麼「友台」。拜登與手下的官員會與中國大陸官員據理力爭,但不會惡言相向,會在民主、自由、人權支持台灣但不會常派高官訪台,並在軍售台灣方面更為審慎。
2020-11-09
拜登未來會在兩岸之間採取一個「平衡的政策」。他的觀點可從兩方面來驗證。一方面,拜登不會亂打「台灣牌」。另一方面,他會重視中國大陸與美國在經貿、科技與全球戰略的競合關係。
2020-11-05
近一週以來,民進黨政府從蔡總統、外交部長吳釗燮等一改先前「唯川普是尚」的論調,表示不論拜登入主白宮或是川普連任,美國都會支持台灣。雖然只是「遲來的悔悟」,但是「悔悟不嫌晚」。
2020-11-03
拜登在七州以外,已篤定可取得256張選舉人票,只要在民調仍領先的賓州和佛州拿下其之一,就可超過勝選所需的270票,形勢對川普非常不利。
2020-10-27
美國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在11月3日美國大選將搶先取得270張選舉人票而當選下任美國總統。拜登若入主白宮,他的建設性外交政策與新的國際環境對許多國家來說都是全新的機會。
2020-10-19
眼尖的人很快發現,蔡英文在國慶演說中完全未提「台美關係是曾所未有的好」之類的話。究其原因,當然是美國今年9月以來連續對台灣打臉所致。
2020-10-12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0月1日(美東時間、台北時間2日)在推特宣布,他與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都已感染新冠肺炎,將立即開始隔離與治療程序。此一消息立刻傳遍全球,成為影響美國大選選情與內政以及全球形勢的第一個「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
2020-10-03
距離11月3日美國大選僅有5週左右,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選情和2016年同期相比,讓川普競選團隊無法樂觀。最新民調顯示,川普在密西根、威斯康辛、佛羅里達、北卡羅來納、亞利桑納及賓州等六個搖擺州(swing states)的支持度,都落後民主黨對手拜登約4%
2020-09-29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女大法官金斯柏(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癌症辭世,享壽87歲,如果川普在選前順利提名,或是拜登成功阻撓川普提名,都會影響總統、聯邦參眾議員與州長的選情,並對未來二、三十年的社會趨勢與潮流帶來深遠的影響。
2020-09-21
隨著民調的高低起伏,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僅管川普(Donald Trump)總統透過白宮記者會露臉的機會較多,但是卻因他又說錯話,並慘遭被他開除的官員、律師,以及姪女、名記者接連出書修理,害得他名譽掃地,民調再度輸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
2020-09-15
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恐無法再協助維持台海和平,因為時空環境已今昔大不同,大陸現在已具備能力威脅美國利益與台灣未來,若美國政府改採「戰略清晰」立場或可降低大陸的「誤判」。
2020-09-07
美國也不會在我國開放美豬進口之後沒多久,就與我國洽談、洽簽FTA或BTA,但是既然最大的障礙已經移除,美方將沒有理由再耽擱。不過,美方也會照慣例加碼要求我國在智財權與進口美國農產品,作為洽簽FTA或BTA的附帶條件。
2020-08-31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20日發表接受提名演說,拜登講得慷慨激昂,但顯然火力不強、底氣不足,因為他的競選團隊發現他的對手川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民調上急起直追,分析原因,可能與7項因素有關。
2020-08-25
儘管美國非常可能會在選前逐漸升高對大陸的壓力,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只要中國大陸堅守凡事盡量隱忍,維持「戰略定力」,渡過最危險的選前這段日子,只要沒有出現「十月驚奇」,則中美關係就算「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0-08-17
拜登這次挑選賀錦麗主要考量有以下五點:(一)有助於讓黑人選民回籠。(二)重新塑造民主黨「種族大融合」的形象。(三)拓展婦女選票。(四)要找一位隨時可以接班的副手。(五)拉攏進步派的支持者,增加勝選機率。
2020-08-14
美國全方位「反中」,中國大陸表面隱忍,實則不假辭色,儘管台灣蔡英文政府現階段無意選邊,美國卻「強迫中獎」,不僅派遣衛生部長阿札爾訪問台灣,而且還出售我國四架「海上衛士」偵查能力強大的無人機,讓台灣「被投名狀」,而別無選擇只有站在美國這邊。
2020-08-10
李登輝辭世,從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觀點來看,他有「五功」與「五過」,表面上看起來是「功過相抵」,但實際上,從泛藍的角度來看,恐怕絕大多數會認為他「過大於功」。
2020-08-03
美國這次大舉在各個領域向中國大陸施壓或興師問罪,顯然不完全是即興之作,也不純然只是拉抬川普總統低迷的選情,而是「謀定而後動」之舉。配合各項制裁措施,讓中國大陸左支右絀,手忙腳亂,以將原先可能爆發的危機化解於無形。
2020-07-27
繼媒體戰、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之後,美中衝突首次升級為外交戰。美國國務院21日突然宣布,限令中國大陸駐休士頓總領事館72小時離境,大陸外交部可能也會還以顏色,要求美國某一總領事館從大陸撤出。
2020-07-24
川普上任後,美軍在全球各處撤軍,撤軍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川普為了兌現選舉諾言而撤軍、為了擺脫美國責任而撤軍、為了要求駐在國提高軍事開支不成而撤軍。許多戰略專家擔心,此舉將造成全球防務空虛,不利世界政軍經體系的穩定。
2020-07-20
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9日在中美智庫媒體論壇上致詞時指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面臨著建交以來最重要的挑戰。因此他提出三個意見與三點建議,以讓中美重回正軌。
2020-07-14
美國海軍在南海的常態性巡弋與軍演,除了確保美國、夥伴與盟國的自由航行權與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之外,也對南海周邊國家敢於大聲抱怨大陸近年的軍事擴張,起了相當大的鼓舞作用。
2020-07-06
美中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係,雙方自然存有不少「利益交換」的空間,美國針對大陸推出的各項政策與措施,其中有些固然可能是虛招,但要由虛招化為實招,也未嘗不可。
2020-06-29
嚴格說來,拜登至今沒有說出什麼了不起的話,或做過什麼了不起的的事,但民意支持度卻不斷攀升,政治獻金源源湧入。而讓拜登民調後來居上,募款迎頭趕上的不是別人,正是川普自己。
2020-06-22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正計劃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會面,但一切都尚未拍板定案。問題是,即使兩人會談,真能在現階段緩解美中關係嗎?不論美中之間有多少「交換關係」的空間,或楊潔篪願意對蓬佩奧做出多少讓步,美中之間的關係在未來近五個月期間很難獲得緩解。
2020-06-16
隨著美、中兩國貿易戰前景未明,兩國的金融戰也趁著新冠病毒疫情甩鍋口水戰而拉開序幕。除了簽署一份備忘錄,要求加強審查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之外,更讓北京擔心的是,川普政府可能會將大陸企業與金融機構從「美元支付系統」切斷,雖然美國也會受傷,但大陸企業與金融機構可能更會哀鴻遍野。
2020-06-08
美國總統川普5月29日宣布四大措施,因應中國人大通過的「港版國安法」,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做出制裁。不過,由於這些制裁措施聽起來頗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加上未提細節,目的顯然是為自己的選情加分,並為美中未來諸多談判預留彈性空間。
2020-06-01
美國國務會在520公布「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方針」,指出,美中於1979年建交以來,美國對中政策前提是希望透過深化接觸,促進中國經濟與政治開放。但40多年後的今天,中共並未如美國所期望,與以公民為中心的自由開放秩序接軌,反而利用自由開放規則秩序,試圖重建有利於己的國際體系。
2020-05-25
在美中兩強角力與美台政府共同壓力之下,台積電終於決定遷往美國設廠。此一發展不僅突顯美中兩強競爭大於合作的本質,更顯示在美中角力之下,台積電完全沒有自我選擇的空間。台積電內部雖有不少不同的聲音,但是政治現實與國家安全的考量顯然高於一切,迫使台積電做出追求利潤以外的政治性決策。
2020-05-19
美中兩國從媒體戰、外交戰、間諜戰、法律戰,到最近的科技戰與金融戰,已經愈演愈烈。與美國五角大廈合作發展晶片的台積電,在美國壓力之下遲早必須退出大陸市場,而且在美中貿易戰不斷擴及其他領域的同時,我國大企業與中型企業也應未雨綢繆、超前部署,才不會在美中貿易戰遭到池魚之殃。
2020-05-19
近月以來,台灣海峽與台海上空戰雲密佈,加上美中口水戰之際,台灣民進黨政府在觀戰之餘不忘鳴鼓助陣,更讓大陸網民火冒三丈,武統統聲浪一時之間甚囂塵上。「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善意提醒「台灣小心備戰」,大陸官媒《環球時報》甚至連大陸對外作戰前的威脅用語「勿謂言之不預」都搬了岀來
2020-05-11
多家美國民調顯示,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在「搖擺州」的支持度高於共和黨總統川普。在上次2016年靠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辛州、密西根州這3個搖擺州贏得大選的川普,最近在這3州的民意支持度都略輸給拜登。對川普最不利的是,他原先在高齡選民中的優勢,似乎也被拜登趕上。
2020-04-30
距離蔡英文總統連任後,首次就職演說還有一個多月,兩岸都還有不少人期待她能在演講中,說一些有助於兩岸正向發展的話。甚至,還有人期許她的演說能讓兩岸關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民進黨政治人物一直辯稱他們從不「反中」,但所言所行卻充滿了反中的色彩。
2020-04-07
國安局長邱國正2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中國大陸在新冠病毒疫情壓力下,不無可能中止ECFA,因爲中共在疫情紛擾下必須找出口點。民進黨政府不敢批評ECFA,主要就是兩岸透過ECFA已經實施的產值,占台灣國民生產毛額 (GDP) 的40%。
2020-03-27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拜登與桑德斯談到女性議題時,都表示將提名一位女性副手,但綜觀美國大選歷史,只有一位總統候選人和兩位副總統候選人參選,而且都以失敗告終,今年這個魔咒能被破除嗎?
2020-03-19
繼3月3日「超技星期二」(Super Tuesday)初選逆轉勝後,美國前副總統拜登趁勝追擊,在10日「超級星期二續集」(Super Tuesday II)六州拿下五州,一戰定江山,在民主黨代表人數上,拉大與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的差距。至於桑德斯,在密西根州初選的失利,意味著他的退選已經開始倒數計時。
2020-03-12
美國總統川普剛從彈劾案過關,對手民主黨卻陷入一團亂,黨內初選局勢仍不明朗,無法推出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川普的強敵拜登也中箭落馬,眼看川普連任勝算越來越大。
2020-02-13
說穿了,美英特殊關係、華為是中國共產黨的延伸、情報圈中揉不進任何一粒沙子,固然都言之成理,但卻都沒有碰觸到英國最感興趣的核心問題。在英國1月31日正式脫歐之後,倫敦最需要的莫過於一份英美自由貿易協定,以確保英國的永續發展。
2020-02-05
美國的制憲者者擔心總統會濫用權力,因此在《憲法》中規定了可以罷免總統的程序。平時狂妄無比的川普這次一點不敢輕乎其事,以免被國會指控為「藐視國會」,而影響一旦彈劾案成立後參院的投票結果。
2020-01-22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1月11日獲得連任,但面對未來四年險惡的國際環境與低迷的兩岸關係,蔡英文要如何帶領台灣走出困境恐怕絕非易事。
2020-01-12
雖然美國、伊朗緊張情勢升高,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但是美國、伊朗暫時都不會掀起全面戰爭。因爲打一打嘴砲或是用飛彈攻擊對方軍事基地很容易,但是要啟動戰爭機器卻需要一番非常周嚴的準備,除了說服美國國會與人民支持他的戰爭行動,也要說服美國的盟國支持並採取協同的行動。
2020-01-08
可以看出,蔡英文在辯論會頗為尊宋,以免腹背受敵。有趣的是,宋楚瑜非常客氣很少批評韓國瑜,只痛批國民黨的過去,甚至呼應韓「政黨做不好就下台」的說法,讓蔡英文深感尷尬。
2019-12-30
在第二次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中,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三人火力全開,但蔡因無應變能力,加上頻頻低頭看稿,表現大打折扣,加上誠信不足,而成為最大輸家。
2019-12-26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10天內在華府連續發表兩篇演說分析台灣大選,指出若蔡英文總統連任,大陸對台灣「非暴力方式的脅迫手段」將持續並升高,蔡英文則持續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
2019-12-13
2018年日本關西機場因燕子颱風關閉,網友在PTT指台灣旅客靠大陸駐日使館脫困,指責我駐外人員態度差,後來以「卡神」楊蕙如為首的民進黨網軍即以「高雄組」「idcc」帳號為駐日代表謝長廷辯護,並將矛頭指向大阪辦事處,致處長蘇啓誠輕生。
2019-12-04
如果美台簽訂聯合公報、將AIT的層次提升為官方的聯絡辦事處,並推動美台關係正常化,北京不無可能惱羞成怒,而武統聲浪也可能在中國大陸進一步高漲。
2019-11-28
若依民進黨立院黨團版本,將來國人在兩岸接受訪問、赴陸開會、或簽署相關聲明,都可能面臨觸法,甚至可處3年以下徒刑。這樣自然引發許多經常往來大陸的學者專家、國人、台商與台生強烈反彈。
2019-11-06
蔡英文的決策過程草率無比且雜亂無章,隨民意起舞。其次,行政院長蘇貞昌竟然未應邀參加國安會議,耐人尋味。第三,「香港不辦,台灣來辦」表面上聽起來很有魄力,但其實這句話隱含我方承認香港的「治外法權」。
2019-10-29
針對陳同佳一案,蔡英文總統為了選舉考量,立場隨民意反彈,一變再變,有如父子騎驢,從「反送台」的「不及」到「我們來辦」的「太超過」。
2019-10-23
川普11日與劉鶴的那次會談,達成了兩項協議。雙方或其中一方不無可能在後續的細節談判中讓第一階段口頭貿易協議破局,倒是香港協議可能因雙方都在香港有重大利益而投鼠忌器,賞味期可能更為長久。
2019-10-16
華府與北京同步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率團訪問華盛頓,於10月10-11日與美國經貿官員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2019-10-10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25日以口頭表決方式無異議通過 「台北法案」,該法案如通過後將呈送川普簽署,立法後授權行政部門對我國外交提供更大的支持。
2019-10-01
川普會支持友台法案與親台官員,因為他們都是他工具箱中的工具,隨時為他所用。但不論是友台議員或官員,都不要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他的「反中」政策來影響他的決策。
2019-09-12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近期勉中青年黨員幹部,要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要敢於出擊、敢戰能勝。由於正值敏感時刻,新鬥爭論無疑含有一定的政治意涵。
2019-09-05
美國總統川普為何仍要對中國大陸掀起貿易戰、科技戰,甚至金融戰呢?原因有三:一、中國大陸超德趕日,漸漸有凌駕美國之勢。二是美國現在還有實力制壓大陸崛起,但要是再過十年或二十年...
2019-08-22
川普不顧部屬反對,決定透過推文宣布9月1日前中方若不改善,美國將另對約3000億美元中國美中貿易貨品加徵10%關稅。對此,北京強烈反彈,揚言「奉陪到底」。
2019-08-06
台灣民主基金會19日發布2019年台灣民主價值與治理民意調查結果,在民主防衛的部分,有過半數民眾表示,若中國大陸對主張台獨的台灣發動攻擊,他們願意為了保衛台灣而戰。
2019-07-22
在定於一尊後,韓國瑜應該知道自己有許多弱點與優點。他的優點人盡皆知,他最大的弱點就是缺少年輕支持者。如何吸引年輕紛絲回流,應是他的當務之急。
2019-07-15
哈佛榮譽教授傅高義、美國前駐北京大使芮效儉等100位亞洲專家2019年7月3日發表在華盛頓郵報致美國總統川普與國會參眾議員的公開信,警告美國「視中國為敵」政策將有害美國與全球利益。
2019-07-08
全球矚目的「川習會」終於成功召開,光芒甚至還超過了主場的20國 (G-20)高峰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29日在日本大阪場邊會晤後,雙方獲致以下四項協議。
2019-07-01
就在各方都對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在6月底20國集團(G-20)峰會舉行場邊會議高度期待之際,美國商務部21日公布對中國大陸最新制裁的科技黑名單,包括生產超級電腦的中科曙光等5個新科技業赫然入列。
2019-06-24
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日益升高,全球金融專家與銀行策略師已開始擔心,美中貿易衝突可能會蔓延到金融市場。從長遠來看,最壞的可能發展就是美中可能會「金融脫鉤」。
2019-06-11
從川普政府寧可「鑽法律漏洞」提升美台官員互訪的層次,也無意挑戰國務院的「美國對台政策調整」來看,就可看出白宮與國務院處理涉及美中台敏感議題的謹慎小心的立場。
2019-05-28
在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封殺中國網路及手機大廠華為後,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70家附屬事業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出口管制於17日開始生效。
2019-05-23
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初選殺得難分難解,蔡英文總統對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的政治無情打壓可謂有目共睹。做為民進黨的青壯派政治人物,賴清德當然知道蔡英文的心狠手辣,也知道她手中有那幾張牌可打。
2019-05-17
美國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最可能遇到的挑戰就是,中國的很多規定都不透明化。中國可能會制定一些法律條文讓美國人高興,然後再使用一些規定來阻撓實施。
2019-05-08
難道「現況民調」改了辦法,他「身為高雄市長,有高雄市民的期待」,就能辭去高雄市長,不再理會高雄市民的期待,而被動接受徵召「參加黨中央新的提名辦法,或中常會有其他方式」的初選嗎?
2019-04-30
這也正是川普的成功之處,不像台灣某些自以為是的政治人物,不切實際地想做「全民總統」。殊不知,在人類政治史上,根本沒有「全民總統」這回事。
2019-02-13
21世紀新型態的貿易戰,正取代硝煙或傳統的戰爭在中美之間上演。崔天凱不僅擔心中美貿易戰走上「脫鉤」的歧途,更擔心中美貿易戰往上升級為科技戰、匯率戰與金融戰,讓中美關係「滑向對抗的深淵」。
2019-01-25
儘管蔡英文這幾天透過公開記者會與社群媒體發言,而暫時擺脫了九合一敗選後的陰霾,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民進黨終將面對敗選檢討與如何翻轉經濟的政治現實。
2019-01-09
雖然「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可讓蔡英文更為振振有辭地大聲反對「一國兩制」,但卻也未對她加分多少,因爲她並沒有站在接受「九二共識」這個戰略制高點上反對「一國兩制」。
2019-01-04
柯文哲鼓勵陳思宇參加台北市立委補選,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政治宣示的作用。如果陳思宇當選立委,則可證明柯文哲人氣仍在,更可趁勝追擊,在明年成立政黨,在藍綠之外成立「第三勢力」。
2018-12-17
美中之間的戰略矛盾已經根深蒂固,習近平能夠做的也只有盡可能透過經貿上的讓步換取經濟、科技、軍事、戰略發展的「時間」與「空間」,早日拉近中美之間的各項差距。
2018-12-03